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70


一年后,天启二年东,墨翟修为突破,成为大周天境高手,直接在大冬天的时候下山了。
这个冬天,墨翟利用自己真传弟子的身份,调动华山派资源,在华阴县进行水利工程改造。
天启三年,春季之时,改造了五千亩水田,秋季之时,改造了三万亩水田。
天启三年,秋,墨子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开始一个县一个县的建设水利工程。有河水的地方,就建造沟渠、水车引流,没有河水的地方,就挑地方打井。
到了天启六年的时候,已经打了上万口水井,建造了三千多条长短不一的水渠,彻底改造五百万亩水田。
墨子的团队越来越大,认可墨子观念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整个关中,他墨翟的声望,比皇帝老子还高。
这一年,华山掌门公然宣布,墨翟为少掌门,并举办大型宴会,向外界的诸多势力宣布此事。
===第七章
老子的预言===
从那时起,墨翟就不在局限于打井了,而是开始整和整个关中的资源,组建了关中联盟,整和关中之地的大小商人,建立了关中商盟。
凡是大规模交易,全部统一价格,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至于晋商,则是被墨子给融合了。
而那些不愿意配合,想要继续向草原走私铁器的晋商,则是被墨子毫不犹豫的杀掉了。
想起了这些年来墨子的经历,孙膑笑着道:“师叔短短几年之内,成为华山少掌门不说,还改变了整个关中大地的大势。今年北地大旱,唯有关中之地是例外。”
“师叔和许师叔一起,配合的实在是太好了。师叔负责大规模的建设水利工程,许师叔则是负责大规模的培养农官,短短几年时光,曾经粮食严重不能自给自足的关中,竟然年年丰收,还开始建设大规模粮仓储备粮食,这些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听到这里,墨子淡定的捋了捋胡子:“哎,这也是没有法子。关中的底子实在是太薄了,所以这几年即使丰收,老夫也不敢大规模卖粮,反而大规模的收粮,有多少收多少。”
“师侄你肯定也看过老聃道友关于未来大明朝天气状况的猜测吧,若为真的话,实在是太可怕了!”
鬼谷子短短几年时光,混到了实权锦衣卫指挥使的地步,麾下三千锦衣校尉,横行京城,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墨翟短短数年时光,就成了华山少掌门,而掌门更是早早的开始了退休生活,他名为少掌门,实为掌门。
而老聃这几年,混的看起来就没有他们两个好了。
不过,无论是当初第一批的玄门成员,还是后来的第二批乃至于第三批玄门成员,却没有谁敢小看这位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初代道士。
老聃一出手就是论大明朝未来二十年气候变化。
在那一篇论文之中,老聃详细的预测了未来二十年大明朝的气候。
论文的基础有二,一是过去二百多年大明朝的整体气候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武当山,是老子辛辛苦苦看书总结出来的。
其二是老子这几年来,夜观星象,俯察大地,总结人间万象所收集到的信息。
而整理这些信息的方式,更是只有少数道友才看得懂。老子是用周易来整理这些数据的,里面穿插着大量的周易曾经曰过:
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总之,没有周易大成级别的知识,是很难看的懂老子的推演过程的。所以当时一大半的玄门成员,看完论文之后都是一脸懵逼。
最后孔子还特意为老子的这篇论文做了注解。
论文原文长约八千字,孔子做的注解是三万字。但即使是注解,对周易的了解也需要小成,后来墨子也写了一片注解,文字更加通俗易懂,但总字数却多达二十万字。
论文的结论则是被每一位玄门成员,牢牢的记在心中:未来二十年,大明朝八成药丸!
“在老聃师叔的预测中,未来二十年的温度将会越来越低,即使是温暖如春的广州,也会下暴雪、结冰。北方将会越发干旱,南方将会发生水灾。而大规模长期干旱,又会引发大规模蝗灾、鼠疫。”
“而这些天灾,在朱洪武时期,甚至是朱棣年间,都可以抵抗过去。可如今的大明朝,实在是太烂了,我根本就看不到大明朝抵抗成功的可能!”说到这里,孙膑的语气就越发低落了。
“原本师尊的想法是一步步成为一个大权臣,而后利用大明朝中央集权的特性,配合诸位师叔一起,一步步镇压地方,改革大明朝,进而拯救天下苍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