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第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470


同样的一种药物,生长在向阳之地和阴森之地药效就不一样!
同样的一种药物,生长在北方和南方,药效还是不一样!
同样的一种药物,今年和明年的药效,仍然不一样!
这才是药膳的坑爹之处!
单纯的记住药方有用吗?
没用!
即使是孔子,也顶多只能配置一些筑基用的基础药膳。对鲁国国君这样的人来说,倒是恰到好处,但对孔子自己来说,没什么用啊。
“此外,就是天地精气的差别。大明朝的天地精气较为浓郁,而鲁国的天地精气极其稀少,近乎于无。在此地修炼一天,就顶的上鲁国三天。”
“天地精气,便是今日庄周要讲述的内容。”庄子说道。
“在大明朝有一个传说,是刘伯温斩龙的传说。据说在那以前,先天高人即使不说随处可见,但也不在少数。”
“光是有史可考的,就不下双掌之数。徐达、朱洪武等那一批开国君臣是先天高人,斩龙的三个道士:刘伯温、铁面道人、张三丰也是先天高人。”
“可是自从刘伯温斩龙之后,天地间就再也没有诞生哪怕一位先天高人。至少从老夫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就是如此。道友你在翰林院之中呆了许久,知晓的应该更多,那么斩龙之后,到底有没有新的先天高人呢?”
听到这里,孔子端起了面前的茶杯,皱着眉头慢慢的喝了一口茶,片刻后还是摇了摇头:“没有!”
“哪怕是王阳明、戚继光二人,也只是无限接近先天,而没有成就先天,此事在内廷秘录之中记录的清清楚楚。”
“那么为什么斩龙之后,先天就成了传说?为什么斩龙之后,就再也无法诞生新的先天?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
“斩龙,斩龙,斩的究竟是什么龙?这龙和天地精气之间,究竟有何联系呢?如果是龙脉的话,那这龙脉本质上又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刘伯温能斩龙,我们能不能续一条龙呢?如果可以,是不是意味着此界的大明又可以诞生新的先天呢?”
“如果此事成功,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列国之中,重复此次实验呢?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在列国之间,掀起一场超凡复苏呢?到那一天,岂不是人人皆可习武?甚至有朝一日,当我们彻底弄清楚先天的奥秘,人人先天也不再话下!”
听到这里,孔子二话不说,咕嘟咕嘟的灌了好几口茶水,也顾不上品茶了:“庄周道友,你莫要诓我!”
“而且,你要莫要继续大言大语了。”
“你说的这些很是美好,你描述的景象实在是太过光明,但这终究只是未来,你得跟我说说,你这几年来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有成果了,我才好帮助你不是?”
“成果当然是有一些的,我们习武和天地间的精气是有直接联系的。老夫曾经一双脚踏遍大明朝千山万水,然后老夫就发现了一件惊人的事实。”
“东北之地,辽东之地的天地精气浓度明显高于中原,中原又高于南方水乡,草原的浓度则是和南方水乡差不多。”
“怪不得,怪不得东虏高手这么多,大周天境的白甲兵,每一旗都有数十上百之多,八旗的旗主们,更是各个无漏境,我原先还以为他们都是绝世天才,可想一想就知道,绝世天才哪里是那么容易扎堆出现的?”
闻言,庄子不屑的撇了撇嘴。
大明朝屡屡败于东虏之手,可不是因为东虏太能打,更不是因为东虏高手众多,而是因为大明朝太过腐朽!
东虏的高手就是再多,能比翰林院多?
白甲兵是很能打,但八旗兵中的白甲兵全部加在一起,顶多一千人而已。
而大明朝光是翰林院里面的翰林,每三年就有数十,这么多年下来,还在翰林院里苦熬的,没有八百也有六百。
理论上讲,若是这七八百翰林官儿愿意为朝廷效死,那么他们就能干掉东虏最强的白甲兵。
看着庄子那不屑的小眼神,孔子立刻就明白了庄子的想法,有些落寞的道:“哎,是丘想的太简单了,道兄继续。”
“发现了这一现象之后,我就前往海外,甚至是前往大明朝之外的地方。我发现距离大陆越远,天地精气的浓度就越低,距离大陆越近,天地精气的浓度就越高。”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子路摸了摸后脑勺在心里默默的想到。
“后来,我距离大陆越发遥远之后,我就发现了另外一个事实,那便是当远离大陆达到一定距离之后,天地精气的浓度就会降低到一个固定的区域之内,不在有明显变化。”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子路接着想到。
虽然子路什么都没有明白,但孔子显然是理解了庄子的想法,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庄子。
“此外,老夫还发现,深山老林之中,天地精气浓度要显然高于闹市。而终南山、泰山、昆仑山等地的天地精气浓度,又高于寻常山脉。其中,昆仑山天地精气浓度最高、终南山次之、泰山最次……”
===第十七章
搞事情搞事情搞事情===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晚上,孔子便带着庄子一起吃了顿便饭,然后一起回到了京城之内自己的府邸之中。
“庄子道友,此地并无外人,此刻可以说说你今日过来的真正目的了吧?”孔子淡淡的道。
“今日过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论道。这第二件事乃是受王诩道友所托,过来看住你,盯住你,免得道友一不小心破坏了王诩道友的布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