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警事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1037


“嗯。”
“滨江没得卖?”
“滨江要是能买到,我用得着去东海么。”韩渝放下包,转身问:“叶经理,你知不知道东海哪儿有收录机卖。”
叶兴国楞了楞,笑道:“知道,不过现在涨价了,有点贵。”
“我有钱!”
“三儿,别闹了,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
“这不是有叶经理么,买到我就坐船回来。我都十六了,又不是三岁小孩。”
生怕姐姐不放心,韩渝又说道:“毕业时好多同学没直接回家,人家不是去东海玩,就是坐船去汉武旅游。我什么地方都没去过,再说我是买收录机的,又不是去玩的!”
年轻人,个个都喜欢收录机。
甚至有很多小年轻,扛着收录机在大街上放舞曲,跳迪斯科。
叶兴国对韩渝想去东海买收录机不觉得奇怪,暗暗打定主意借这个机会把韩渝发展为中间人。
毕竟公司在滨江有“业务”,几乎每个月都要来,如果有韩家姐弟帮忙,将来不管做什么都比现在方便。
韩宁却一肚子不快,拉着脸嘟哝道:“想一出是一出,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就不该让咱爸给你那么多钱……”
“小韩,别说三儿了,他买收录机是为了学习!”
生怕韩宁不同意,叶兴国又保证道:“等到了东海,我带他去买。一买到我就帮他去买船票,送他上船。”
韩渝不想让叶兴国起疑心,不服气地说:“姐,其实都不用麻烦叶经理,只要告诉我哪儿有得卖,我就能找到。买到之后,我自己买船票回来。”
韩宁紧盯着他问:“你能找到?”
“我有地图!”
韩渝打开包,翻出一张皱巴巴的东海市区地图。
见小老乡准备的如此充分,叶兴国不由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哈哈笑道:“小韩,看见没有,三儿是有准备的。”
韩宁装出一副很担心、很不好意思的的样子,苦着脸道:“叶经理,这就拜托你了。海员俱乐部的电话你是知道的,如果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
“有我看着,不会有事的。”
叶兴国话音刚落,刘大明和顾贤拿着头盔到了。
二人一见着韩宁就喊师娘,然后在韩宁介绍下跟叶兴国打招呼。
车费刚才在电话里已经谈好了,送一趟五十块,两辆车加起来一百。
叶兴国让他们先下楼等,然后去敲218房间的门。
张阿生和沈如兰早收拾好了行李,走出了敲开印度船员的门。
他们又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虽然一句都听不懂,但韩渝可以肯定他们是在约定明天下午在哪儿见面。
……
PS:标准电码本是邮电部门编制的,相当于摩尔斯电码的版。
那会儿航运系统通讯落后,没有单边带,更没有甚高频,通讯全靠电台。
===第67章
关于书友们的几个问题===
刚才看了下本章说,发现有书友提出几个疑点,在此解释一下:
第一个是印度海员把外汇券兑换成美元,国家有没有赔的问题。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我国各个时期的外汇管理制度。
早在抗战时期,中国进口武器弹药,包括雇用陈纳德的飞虎队都是需要给美元的。
当时能出口的东西很少,主要是稀有矿产,所以海外华人华侨(主要是东南亚)的汇款,也就是侨汇,成了外汇的主要来源。
新中国成立之后,侨汇依然是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比如抗美援朝,香港的爱国商人帮着突破封锁,采购急需紧缺的各种物资,帮了很大忙,但买东西是需要外汇的。
再到改革开放,为了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技术,更需要宝贵的外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10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