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第9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6/1073


结果路上正好闯入李鸿运设下的埋伏圈,一番激战之后,尉迟敬德大败。
眼见大军后勤有被彻底截断的风险,刘武周只好留宋金刚断后,自己则先一步返回。
李鸿运率军与刘武周激战,而此时晋阳、榆次的诸将看到对峙的敌人后撤也果断出击。
只是这些将领跟秦王比显然还是差远了。
秦王能够抓住宋金刚后撤的时机一日八战、两日不进食、三日不解甲,狂追数百里,将宋金刚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但这些将领明显没有秦王的决断力,只能勉强咬在宋金刚的大军后面。
当然李鸿运也不强求他们的进兵速度,反而还告戒过他们不要冒进。
因为这些将领可没有秦王的本事,万一被宋金刚埋伏就遭了。
所以双方一路纠缠,而李鸿运则是突然南下,在楼烦阻截住了刘武周和宋金刚的大军。
此战,李鸿运骑着战马在前线指挥战斗,箭无虚发,梁军士气大振,在集合了优势兵力之后,将刘武周、宋金刚彻底击溃。
两人带着残兵向北逃亡,自认为也守不住马邑,于是又向突厥人的方向逃亡。
突厥派出一支骑兵接应,李鸿运果断率军莽了上去将之击溃,并收降了这支突厥骑兵,将他们收编入自己的大军中。
尉迟敬德眼见大势已去,在李鸿运的劝说下,也终于前来投靠。
梁朝的北方彻底平定,晋阳这个大本营也被牢牢地掌握在梁朝的手中。
在历史上,晋阳的梁军本就在人数和后勤上占据优势,又是梁朝的起兵之地,根本没道理这么轻易地丢失。
但齐王的瞎搞和后续支援的将领作战不力,差点将梁朝逼入绝境,最后还是要靠秦王力挽狂澜。
而在这个时间线中,李鸿运扮演的齐王用优势兵力打赢了本就该打赢的顺风仗。
此战之后,李鸿运派人创作了《齐王破阵乐》,用以宣扬自己运筹帷幄、大破敌军的英姿。
虽然有点强行吧,但他毕竟也打赢了薛举,又打赢了刘武周宋金刚,接连为梁朝平定两个方向的大敌。
而秦王东出洛阳与王世充的几次摩擦,由于兵力并不占据优势,所以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
等到李鸿运扮演的齐王返回长安之后,军力大盛、自我感觉良好的梁高祖,也终于下定决心要集合重兵去东出洛阳讨伐王世充,去迎战平定天下的最后两个大敌。
只不过在主将的人选上,还是发生了一些悬念。
此时秦王与齐王的功劳都十分过硬,都具备指挥这场大战的能力,如何抉择,确实让梁高祖有些头疼。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齐王。
这显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晋阳起兵开始,齐王就如同神算一样,基本上算出了梁军的每一步动向。与梁高祖对话时的战略规划,更是如同隆中对一样,展现出超越了时代的战略规划能力。
当然了,这种战略规划能力其实是假的,是在照搬史料,但梁高祖并不知道。
所以在梁高祖眼中,齐王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将形象。
反观秦王,虽然也是百战百胜,但却在形象上来看却更像是勐将,没有齐王那种运筹帷幄、澹然处之的气度。
其次,齐王的军功已经超过秦王。
自浅水原之战平薛举之后,李鸿运又打赢了刘武周、宋金刚,将原本属于秦王的功劳全都攫取过来。
所以,在梁军的视野中,齐王已经是超过了秦王的常胜将军,威望一时无两。
最后,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梁高祖的私心。
按照原本历史发展,梁高祖之所以坐看晋阳乃至于整个河东的局势逐渐糜烂、不可收拾,却宁可由着齐王胡搞、由着裴寂去领兵救援,都是因为他存了要敲打秦王的想法。
秦王打赢了薛举,在军中威望太高,所以梁高祖也开始觉得不能全靠他。
只不过后来被刘武周、宋金刚教做人,发现除了秦王之外谁都搞不定,才只能又把秦王搬出来。
而在这条世界线中,秦王虽然并未直接打赢浅水原之战,也没有平刘武周、宋金刚,但他的军事能力还是实打实的,在军中的威望仍旧极高。
而且,太子显然跟齐王走得更近。
在梁高祖和太子眼中,秦王仍旧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是有可能直接对太子之位构成挑战的。
而齐王呢?年纪太小,而且更像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谋士,并没有秦王那么强的攻击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6/10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