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道门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674


在张砚看来这里就跟地球上的那些大牌的化妆品店没区别。自己不懂,找懂行的店员推荐就可以了。而且要买就买最热门的款,这样就不至于有错了。
店员笑眯眯的就拿了东西出来,据说是一套。而还说是店里今年卖得最好的。
“客官运气好。这是店里最后一套了。再要就得等一个月才会才有。您要是满意的话我替您包起来?”
“好。包漂亮些,余下的钱算赏你的。”张砚也不问钱,几张大票就到了柜台上。对方眼前一亮,收起钱就开始找来彩纸打包。
“等一下!”
突然冒出来的声音让柜台内打包的店员顿住了手,抬起头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几人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这位小姐,您有什么事吗?”
“这盒胭脂水粉我要了。”
“可是这盒已经卖给这位客官了。”店员笑眯眯的解释了一句。她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抢购同一件东西的事情了。将球踢给客人就是,跟她们店里没关系。
那少女皱了皱眉,不等她开口,她边上的一个与她年纪相彷的少年人已经抢先朝着张砚喊道:“喂!你给了多少钱?我加倍给你,把那一盒胭脂水粉让出来。听见没有?”
张砚心里一阵无语,他是没想到自己会有遇到这种狗血桥段的一天。
扭过头来,张砚看到身后的几人,男男女女的有七人,全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而且都穿着北武国样式的袍服。被围在中间的,也就是最先开口的那个女孩衣着最是华贵,一看绝不是一般的富裕人家。应该是官家小姐。
张砚摇了摇头,说:“你们想要,自己想办法。我手里的,不卖。”说完就示意店员继续打包。无视掉身后说要加钱的那个少年叽叽喳喳的叫嚣。就好像一只小公犬汪汪叫着希望在另一只母犬面前表现自己一样。这些让张砚连搭理的兴趣都没有。不然岂不是真就变成狗血情节了吗?
“喂,你聋了吗?居然敢不理我!看我不揍呵呵,青鱼小姐有何事?”那少年身上腾起一股劲力,明显是一名开元境的武者,并且扬起拳头似乎要扑上去教训张砚。但最后被中间那名少女拉住。只能看着一言不发的拿起胭脂水粉的张砚走出了店铺。
那少女却根本没有正眼去看讨好自己的少年,而是看着张砚离开的背影说:“他腰间有一块讲武院教习的腰牌。你刚才若是动手的话我们会有大麻烦。”
听闻少女的话,同行几人都惊讶出声。他们要么没注意到张砚腰间的腰牌。要么注意到了却没有去看上面的字。
“那人不是武者吧?怎会是讲武院的教习?”
“而且那人看起来年纪也没多大吧?南渊国的讲武院委任教习都这么草率的吗?”
“青鱼小姐不会是看晃眼了吧?那人不可能是讲武院教习的。”
同伴的言语并未让中间的少女改变说辞,但也解释道:“不是武者,年纪轻,这些都不是问题。你们别忘了讲武院还有客教的说法。”
===第174章
茶会===
张砚接受邀请的那场茶会定在廿五,也就是他抵达向口后的第三天。
罗长山很含蓄的给张砚找来一件长袍,说穿着好看,显精神,但实际上张砚明白这件长袍应该属于杂学一脉的一种礼仪性的行头,平时少穿,但在一些特别的场合需要穿上来摆明自己的身份。
这算不算好意?张砚心知肚明这里面有着罗长山的小心思。不过他也并不在意这些细节,毕竟早已打定主意要依靠杂学一脉的名头,总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吧?于是张砚笑着也不多问便接下了袍子并表示茶会时会穿上。这才让罗长山脸上的笑容变得自然起来。
如此正式,自然不会是“坐下来喝喝茶聊聊闲话”那么简单。甚至这场茶会的全名也另有说法,而这些事情张砚是在临到头的前一天才知晓。心里才恍然为何对方会选择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开这所谓的茶会。
乾南北茶会。这便是明日就要正式召开的茶会全名。
乾,自然不是乾坤,而是指乾德朝,也就是南渊国和北武国分裂前聚合时的上国名称。南北就是指现如今的南渊国和北武国。虽全是地理位置,但却有前后时间区隔,也就很容易从字面上弄懂这长茶会的参与双方了。
罗长山也表示的歉意,说乾南北茶会的具体情况一般都是杂学圈子里少有的顶尖集会,鉴于以前的很多次不好的经历,所以向来有些保密的规矩,即便到现在已经算得上“澹薄”了,可罗长山也不得不简单的意思一下。
之后罗长山才给张砚详细介绍这所谓的乾南北茶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集会,意义又是什么。
最开始的时候茶会就叫茶会,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也不是什么特定时间和特地地点才举行的集会,而是小圈子小范围临时说起就能聚一下的小会。因为杂学里有“学茶,饭酒”的说法,进学时要保持头脑清醒所以不喝酒,喝茶。于是才叫茶会。
后面杂学一脉被主流学派清剿,甚至一度被打为“歪学、乱学”差点就被杀绝。这种小聚就逐渐成为了私底下相互秘密交流的方式,并且慢慢具备了相当的仪式性。
再后来风气转变。杂学一脉的本事和手段也慢慢融入世俗,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放下了偏见开始接纳并推崇杂学。如此“茶会”也就正式有了仪式性和一些成长起来的权威性。加之南渊国和北武国的分裂,也把原本在乾德朝的杂学一脉的人一分为二。
生活环境没变,可氛围却变了。各自分裂前都是一家人,分裂后隔阂自然就有了。而且时间一长也会产生一些在学派理念上的分歧。争执下来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一些超出学问之外的矛盾。变成暗中较劲或者说针锋相对的样子。
当然。茶会上学问的交流依旧是主要目的。只是氛围上会比较多变。罗长山如是形容。也给张砚做了一个心理预期。
“北武国那边民风更彪悍,而且多牧族,学问一道上也讲究一个“粗犷”,喜欢在大的方向上花心思,而不会在细节里多琢磨。这让他们那边的杂学所得会显得名目繁多,可很多又经不起推敲。
南渊国这边就与他们相反。我们讲究尽善尽美,尽量把一个学问做深走透,喜欢在一个学问上寻求突破和变化。
这两种方式其实可以互补。但因为两国的关系和氛围也变得越来越难。更多倒是变成了对杂学立世的原则上的争执。
北武那边认为杂学应该主动的寻求与主流学派的融合,甚至是主动拥抱主流力量,比如武者。一方面寻求保护,一方面也能真正拥有可以无惧风雨的实力,而不再让历史重现。
我们这边其实也同意北武那边的想法,可不同意他们所做的那样急切和不留退路。担心被人利用,也担心过快的融合会导致杂学一脉的学问失去纯粹性,变了味道。
特别是最近十来年,这种争执也愈演愈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6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