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传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2491


孙福柏却似若有所悟。
李青山又道:“你刚才说过,儒家镇守一方的官吏,也是会在体内凝聚出一枚神符的吧!”
“是啊,那神符名为大贤符,其实就是道家原本的功德符。”
功德对于古代修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词汇,修行的难度之高,妖魔鬼怪为威胁之大。逼着他们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两种神符,利用的是人心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一种是相信,一种则是感恩。古代修士行善之后,常有小民愿立长生牌位,日夜供奉恩公。
功德符虽不能如大衍符般弄假成真。化虚幻为现实。但却有福缘深厚,逢凶化吉的效用。
在那个妖魔乱走的混乱时代,运气甚至比力量更加重要,修行者们经常碰到“转角遇到狗。一看是妖将”这种窘境,别管你是什么天赋奇才。也只有当点心的下场。
什么,筑基修士,你当妖帅不会出来散步吗?还有强大的异人强者,恐怖的魔道修士,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就算隐世修行一辈子,都难免“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所以学习占卜与积修功德,就成了修士们的必备科目,能够预言到这种情况,乃至多点运气不遇到这种情况,变得至关重要。
而在这个时代,再也不必担心这种情况,修行者们虽然还是互相争斗的厉害,但跟妖魔鬼怪,异人魔道相比,就显得十分温柔可爱了。
花费心思去积修功德就变得有些得不偿失,儒家中也只有不成器的弟子,才会走为官一方这条路,让不少修士感叹道德崩溃,人心不古。
孙福柏道:“青山,你的意思是?”
李青山道:“我的意思是,你们从一开始就搞错了自己的身份,小说家所关注的,并不是该怎么编故事,而是像儒家出来的官吏一样,去经营这纵横三千里的土地,试着让尽可能多的人,成为故事的传播者。”
“你可能觉得那些人很愚昧,但是,我们何时需要过智者?不正是一群愚者来相信那个鬼怪,才让鬼怪成真吗?说实话,我对你写的那些东西并无成见,只是不喜欢,但我不喜欢的东西,不代表所有人都不喜欢。”
“我相信,他们对于故事是没那么高的要求的,甚至比起那些大儒写出的诗词歌赋,他们会更喜欢你写的这些,小说。阳春白雪的受众,永远是比不过下里巴人的。”
刘川风眼睛亮了起来,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他突破筑基境界,丝毫不是难事。但又苦恼道:“但是他们不识字啊!”总不能花费几年功夫,去教老农认字吧!
“这只是最长远的规划和战略,不能教老农读书,还不能教孩子吗?我们又不缺钱,去筹办几百上千家希望私塾,免费教孩子们读书认字,早晚有一天,他们能成为小说家的基石。”
孙福柏也被李青山的计划惊呆了,这种眼光,简直完全超越了他们的想象,哪怕是讲究有教无类,福泽一方的儒家,也不会想着去办什么希望私塾,最好他们终生不识大字,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小民。
偏生这个计划,看起来又是如此的合乎情理,他们从来只想着怎么去写出动人的小说,却不会想着去培养读者,还是从这些最低贱愚昧的农人子弟中培养,或许是他来自于山村,才能想到这一点吧!
希望私塾的点子简直太好了,他们甚至可以用小说当作启蒙读物,当然不能用刘川风那种,原来这便是他决心让刘川风销毁那些书的意图。像是在眼前点亮了一盏明灯,而且随着联想深入,这盏明灯很快便烧成了太阳。
李青山给他们消化的时间,而后继续道:“若往近处看,并不只是字,才能传播故事啊!”
在他那个时代,肯坐下来读书的人,依然不多,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二十年内造出的“神”,比过去两千年都要多。
孙福柏的思路已经打开了,“你是说?”
“我们需要说书的、唱曲的、演戏的,一切能够为我们传播故事的人,然后将他们联合起来,成立一个,一个结社,就叫云虚社。”李青山伸展右手,猛的一握,然后大手一挥:“让他们去往清河府的每一个角落,去讲述我们写出的故事。”
这些人,在这个世界,是真正的下等人,处处受人鄙夷,地位甚至比农人都要低贱。炼气士和这些人,不知道隔了多少重世界,现在却说要去利用他们的力量。刘川风和孙福柏,简直连想都没想过,但仔细思量,却又觉得大有道理。
原本李青山说能拯救小说家,他们还不能尽信,只是本着姑且一试的念头。但是现在,他们全都相信了,这个办法能行,如果按照李青山的想法执行下去,小说家是有未来的。
“不要再伏案写作了,走出去,将这一切建立起来,可能会需要一点时间,但是只要成功,我们就是说明年就是世界末日,也会有不少人相信,到时候我们能运用什么力量呢?末日的力量?”李青山笑着道。
孙福柏和刘川风都激动得不能自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小说家有救了。
“福伯,这件事会很麻烦,需要你动用在凡间的能量,去找尽可能多的帮手,来一点点完成。”
孙福柏笑着摆摆手:“不怕麻烦,不怕麻烦。”他这个年纪,修为早已停滞不前,坚持修行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但如果真的能将这个事情做成,他的修为未必不能更上一层楼,达到一个原本不能想象的境界。
由神符所汇聚的力量,本就是超脱修行的常规的一种力量,无论是为了小说家,还是他自己,他都必将全力以赴。
小说家的崛起,在这个明月之夜,埋下的因由。未完待续!!!
===第三十七章
新开端===
readx;
瓦肆中,一个穿着旧布衫的老者,立在高台上方桌前,口若悬河的讲着一折“圣祖皇帝平西狄”的故事,虽是路人皆知的陈年旧事,但经过他的口,抑扬顿挫的说出来,仍是听得满楼茶客如痴如醉,将盘中的瓜果都忘了用。
孙书平本是个读书人,只是和他的大多数同行一样,没读出名堂来,有道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一旦功名无望,混的好的,便去给人当幕僚当师爷,混的差的,就开个私塾,当个先生。当然,沦落街头变成乞丐的也不是没有。
他混的不好不坏,因口齿便利,拜了一位老说书人为师,成了一位说书人,又因能够识断字,博览群书,在这一行的造诣犹在师傅之上,不知不觉间已是几十年过去,也算创下了些许名头。
一串刺耳的鸟叫声响起,孙书平嘴上不停,皱眉望去,见一个满身绫罗、脑满肠肥的胖子,提着鸟笼走进瓦肆大,大大咧咧的挤到前面,往台前一坐。
那鸟似是受了惊吓,叫的越发尖利,惹得人人怒目,但似惧这胖子的权势,敢怒而不敢言。
孙书平不得不停下,陪笑道:“这位爷,瓦肆中是不能带鸟进来的,劳烦您将鸟挂到外面?”
胖子眼睛一翻:“挂在外面,你知道我这鸟值多少银子吗?丢了你来赔?你讲你的,它叫它的,你们比比,看谁叫好听,放心,爷一钱都少不了你的,比这帮穷鬼给的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24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