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第1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5/1900


2013年,因伤缺席。
2014年,决赛对阵瓦林卡,背伤复发,苦战四盘成全了对手大器晚成的第一座大满贯冠军。
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
自2009年在澳网夺冠之后,
除了2012年,伤病一直就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如果以为这就是全部,那就太年轻太天真了。
2017年,决赛对阵费德勒,同样是决胜盘率先破发的情况下,遭遇逆转丢掉冠军,见证费德勒打破整整五年的大满贯冠军荒。
2018年,半决赛对阵西里奇,领先两盘的情况下,遭遇膝伤,苦苦坚持的最后,还是只能无奈退赛。
2021年,四分之一决赛对阵西西帕斯,领先两盘的情况下,第三盘遭遇背伤,尽管如此依旧率先拿到赛点,却因为伤病困扰在赛点上出现难得一见的离谱高压球失误,最终被翻盘逆转出局,
甚至导致后续半个赛季直接报销。
所以?
纳达尔和墨尔本公园,这是八字不合吗?为什么每次来到墨尔本,
伤病就如影随形?
就连纳达尔自己也苦笑地表示。
“在这里,我拥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同时,我也欠缺一点运气,有时候,单纯就是对手发挥得比我更加出色;有时候,则是不走运地遭遇伤病。所以,在这里,我留下了很多很多特别回忆。”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纳达尔的球迷来说,也许法网是最爱的赛事,但澳网始终是挥之不去的朱砂痣。
一点点运气,一点点玄学,一点点巧合,最终也就成就了纳达尔在墨尔本公园的悲情。
在这里,纳达尔从来都不是被幸运女神垂青的那个人。
那么,今年呢?
历史轨迹,已经悄然发生改变,蝴蝶效应在今年的墨尔本公园初步显现。
这次,站在纳达尔球网另一侧的八强对手已经演变成为高文,历史即将重新书写,结果是否会不同呢?
哪怕人们暂且不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从纳达尔在墨尔本公园的过往战绩来看,也有理由对今年的对决产生更多好奇。
就像埃弗特一样。
显然,澳网组委会也表示赞同,从赛程安排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来到第九个比赛日,男女单打的八强战,全部清一色进入罗德-拉沃尔球场,无一例外,现在的重点就在于,日场还是夜场?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球场安排的重要性:
此前四轮比赛,纳达尔全部都在罗德-拉沃尔球场进行,显然,他已经对今年的场地条件有着充分体验;而且,日场和夜场都经历过,至少不需要重新适应了。
但高文却不是,三轮比赛在海信球场,一轮比赛在玛格丽特-考特球场,全部都是日场,这也意味着,他不熟悉罗德-拉沃尔球场,同时也不熟悉夜场,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一切都必须重新适应调整。
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夺冠热门的高排位种子球员们,往往会介意自己的场地安排,他们需要提前适应罗德-拉沃尔球场,为后续决战阶段做准备。
对于普通球员来说,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后续的比赛,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坚持到八强战,自然也就不需要担心那么长远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比起场地来说,一场一场胜利才是当务之急。
赛程,在前一天傍晚就已经出炉。
日场。
第一场,叶卡捷琳娜-马卡洛娃(ekatera-akarova)vs哈勒普。
第二场,莎拉波娃vs布沙尔。
第三场,穆雷vs卡洛维奇。
夜场。
第一场,纳达尔vs高文。
第二场,混双第二轮的一场澳大利亚内战,对阵双方四位球员,其中三位都是东道主。
小小心思就能够看出澳网组委会的小情绪,一点点无奈,一点点倔犟,一点点坚持。
其实,在第九个比赛日,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的八强战也全面开打,这些比赛的可看性都比一场混双第二轮大,但是,组委会就是闹情绪,偏偏将混双第二轮的比赛安排进入中心球场。
而且,即使混双第二轮的比赛被安排在罗德-拉沃尔球场,但日场就已经足够的,夜场完全可以安排莎拉波娃和布沙尔的亮眼对决,然而组委会就是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或多或少有些赌气的意思在里面——
克耶高斯被淘汰之后,组委会憋屈了、郁闷了、生气了,为了满足主场观众的需求,于是就挑选出了这样一场比赛,作为罗德-拉沃尔球场第九个比赛日的全天大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5/19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