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第15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1/1900


2001年开始,atp每年票选年度最佳巡回赛,并且根据赛事级别分类,其中大师赛类别,第一年由蒙特卡洛脱颖而出,但接下来五年,迈阿密蝉联五连冠,这也一度奠定了赛事的业内地位。
“第五大满贯”的称呼,不胫而走。
但是,“阳光双冠”的另外一位成员,印第安维尔斯表示不满,甚至是强烈抗议,他们认为迈阿密不值。
对外人来说、对atp来说、对球员来说,两项赛事是一个打包赛程,“阳光双冠”的称呼已经深入人心;可是对两项赛事来说,他们的内部竞争也始终不能忽略,归根结底,他们是两项没有关系的单独赛事。
2000年,印第安维尔斯花费七千四百万美元建设了全新的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花园,设备全面升级。
然而,却遭遇atp总赞助商破产的波折,本来atp承诺,赞助款项到位之后,以补贴款的方式分发给各项赛事,鼓励他们更新球场以及相关设备,但现在这笔补贴款就没有了,以至于印第安维尔斯陷入困境。
印第安维尔斯赛事总监主动出击,于2002年拉到了冠名赞助救场,赛事从那时候就称呼为太平洋寿险杯;一直到2008年合同到期之后,随后又更换冠名赞助商,赛事一直到现在都是法国巴黎银行在冠名。
因此,印第安维尔斯公开赛,其实也就是巴黎银行公开赛。
现在,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是全年仅有的两个“顶级”赛事:
男女正赛都是一百二十八签,对标大满贯,唯一区别就在于,前三十二种子首轮轮空。
这也意味着,“阳光双冠”的地位确实不同。
然而,两项赛事的发展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曲线,甚至还慢慢拉开差距,印第安维尔斯吹响了反击号角。
7017k
===1053
网球天堂===
最初,“第五大满贯”应该是迈阿密,毕竟“阳光双冠”的地位、规模、阵容等等,在全年巡回赛里都是一枝独秀。
然而,伴随着时间推进,迈阿密和印第安维尔斯两站赛事,却渐渐走出不同的发展曲线,改变了格局。
迈阿密的发展全面滞后,场面破旧、规模停滞、设备久久没有更新,慢慢显露出疲态,加勒比海风正在侵蚀这座慢慢悠悠的城市,连带着赛事的发展也放慢脚步;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印第安维尔斯:
全面发展,与时俱进,不仅积极拉动赞助资金,而且整个规划非常清晰也非常全面。
四个不同级别的大中型“看台球场”,所有比赛场地全部设置鹰眼系统,设备和服务持续不断地更新,足以和四大满贯近年来场地更新最舍得花钱的澳网相媲美。
也正是因为如此,印第安维尔斯后来居上,渐渐取代迈阿密的地位,前几年开始,“第五大满贯”的称呼就已经悄然发生转移,并且最后真正落在了印第安维尔斯的头上——
2014年,印第安维尔斯首次赢得atp年度最佳巡回赛的头衔。
在那之后,这一头衔就再也没有旁落,一直到高文所熟知的历史尽头也不曾易主,再次证明这项赛事的出众。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赛事奖金。
和迪拜在五百级别赛事里的一枝独秀一样,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在大师赛级别里也是一骑绝尘。
全年,atp一共九站大师赛,北美地区就占据四个席位,分别是印第安维尔斯、迈阿密、辛辛那提和加拿大。
以2015年为例。
辛辛那提的赛事总奖金是四百五十万美元,加拿大的赛事总奖金是四百万美元;而同样的赛事总奖金数字上,迈阿密是六百三十万美元,印第安维尔斯则是七百一十万美元。
简单来说,哪怕只是首轮出局,赛事的奖金也有着明显差距。
纵览全年四大满贯之外的所有赛事,印第安维尔斯的赛事总奖金高居榜首。
也就是说,全年九站大师赛的积分,全部都是一样的,冠军一千分、亚军六百分,但赛事奖金却对比明显。
那么,参赛意向的变化,也就可以预见了。
所以,无论是高排名球员,还是低排名球员,全部都将“阳光双冠”列为第一个季度必须参加的比赛。
2017年,印第安维尔斯的赛事签表出现过一次真正的死亡分区:
4/4区,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德尔波特罗、小兹维列夫、克耶高斯,六位球员全部进入同一分区。
如此签表,即使在大满贯赛场也很难很难看到,但是,印第安维尔斯出现了,确实是难得一见的景象。
那么,那一年最后是谁脱颖而出呢?
费德勒击败纳达尔、克耶高斯击败德约科维奇,会师八强;然后克耶高斯退赛,保送费德勒进入四强。
以逸待劳的瑞士天王,后续表现出色,再连赢两场,登顶冠军。
当然,另外还有一个额外加分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1/19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