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第18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5/1900


温网,温布尔登冠军锦标赛。
法网,罗兰-加洛斯。
看,一目了然。
其实,“法网”是为了契合四大满贯的一种统一称呼,而真正网球专业人士和资深球迷们都不会这样称呼,而是一致称呼为“罗兰-加洛斯”。
罗兰-加洛斯,一名传奇飞行员,1913年,他是全世界历史上第一位驾驶飞机横穿地中海的发行员,同时,他全程没有着陆也是一项壮举;后来,一战来临,他则成为法国的民族英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法国空军的标志性人物。
其实,纵览罗兰-加洛斯的飞行员生涯,他仅仅只是击落过三架敌军战机,要说王牌飞行员着实差得太远;法国的真正首位王牌飞行员应该是阿道夫-珀古(Adolphe-Pegoud)才对,但这并不意味着罗兰-加洛斯被过誉了。
首先,他是世界上最早的战斗机飞行员。
其次,他一直在不断改进战斗机,从叠加机枪到改进螺旋桨再到改造座机结构,为战斗机的改进贡献了诸多意见。
最后,他曾经被击落受俘,但后来成功逃离,又重新回到飞机上,继续战斗,一直到再次被击落壮烈牺牲。
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坚韧且专注的人物,将自己的一生完全倾注在飞行之上,也不奇怪他会说出那句名言:
胜利,属于最坚韧之人。
那么,一位飞行员又是如何演变成为一项网球大满贯的标志呢?
1927年,法国的四位球员前往美国,出人意料地击败东道主,登顶戴维斯杯,引发全民关注的热潮。
1928年,他们又在法国本土实现戴维斯杯的卫冕,将网球热潮推向全新高度,甚至堪比全民英雄。
于是,法网一直以来的举办地法兰西体育场点头同意了一个项目,在法兰西体育场旁边让出三公顷的土地为这四位球员建立一片全新体育场,但他们提出了唯一一个要求——
必须以他们的会员罗兰-加洛斯命名。
等待全新体育场落成,法网也顺利进驻,在这里展开比赛。
其实,法网一直到1925年才首次敞开大门,允许非本国网球会员参赛,也就是说,当全世界各地的网球球员们陆陆续续前往巴黎参赛的时候,短短数年之后,他们就开始全面进驻“罗兰-加洛斯”比赛。
久而久之,“罗兰-加洛斯”也就成为一个全新的代表。
转眼,一个世纪就要过去,现在的“罗兰-加洛斯”是专门用来指代法国网球公开赛,而不是任何一片具体场地,就和墨尔本公园之于澳网、法拉盛之于美网一样;在这里的三座大型球场,全部都分别单独命名。
一项小小数据就能够看出,罗兰-加洛斯的独特之处——
在网球进入公开赛时代的短短半个世纪里,能够在同一项大满贯里不止一次登顶冠军的球员数量,包括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在内,四大满贯各不相同:
澳网,二十六位,男子十四位、女子十二位。
法网,十七位,男子八位、女子九位。
温网,二十位,男子十二位、女子八位。
美网,二十二位,男子十位、女子十二位。
数据,一目了然。
显然,即使是具备登顶大满贯冠军的顶尖强者们,想要在法网第二次夺冠,难度也是四大满贯里最高的。
也许,冥冥之中,罗兰-加洛斯的精神确实已经和这项红土大满贯融为一体,生动地诠释出红土的艰难与挑战。
坚韧和耐心,这是红土赛场的必备素质。
在格拉芙看来,高文已经具备,这短短几天以来,高文的专注与投入再次让她刮目相看。
当然,红土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就和格拉芙此前所说的一样,哪怕是费德勒、德约科维奇这样的顶尖高手,他们在红土球场找到自己的节奏也不是一个赛季两个赛季就完成的——
从红土到硬地,相对容易一些,所以纳达尔能够在美网登顶。
从硬地到红土,明显困难许多,哪怕没有纳达尔这座大山,顶尖球员们在红土赛场还是会遭遇诸多挑战。
(本章完)
,
===1180
不可小觑===
适应红土,绝非易事。
在格拉芙看来,三个赛季可能都还是不够,一个赛季适应、两个赛季调整、三个赛季才算正式入门,毕竟现在红土赛季着实太短,根本没有太多喘息的时间,那么短短三天怎么可能就彻底脱胎换骨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5/19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