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第18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8/1900


分水岭前后,四位球员的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德约科维奇和穆雷稍稍小一些,还是坚持自己惯有的战术组合;但费德勒和纳达尔都能够看到明显变化,不仅是技术,甚至风格都做出了调整。
费德勒的反手,在更换大拍面球拍之后增加了击球甜点的区域,单手反拍的控制力和抗压力得以提升,一度在硬地取得对纳达尔的五连胜。
纳达尔则由防守反击类型球员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进攻型球员转变,不仅主动进攻,而且通过上网压缩回合数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整个比赛模式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不过,那是后续发生的事情,就目前而言,纳达尔依旧是典型的防守反击球员,特别是站在红土球场。
两点,最为显著。
第一,发球局里往往不追求一发,在这个时期,纳达尔的赢球要看二发,基本不依赖发球,完全依赖底线。
第二,习惯性地以防守开启每一个回合,十五拍以上的回合球往往都是纳达尔得分,因为他擅长防守,同时也擅长通过防守将压力一点一点推给对手,为自己累积足够优势,拍数越多,越容易得分——
而且,纳达尔承担的风险更小。
当然,相对而言地,体能和精力消耗也更加严峻,后来伴随着年轻增长和身体负担,纳达尔的这种打法就面临越来越多考验。
为什么特别提起这件事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高文和纳达尔此前的两次碰面,全部都在硬地,一胜一负,他以为自己已经稍稍熟悉纳达尔了,但来到红土上,却不同,也许不是天壤之别,但区别和差异非常明显,压力层层叠叠。
(本章完)
===1182
怀疑人生===
区别,在哪里呢?
其实,纳达尔击球风格和战术布局的差异,也可以看作红土和硬地的区别,这也再次证明纳达尔对红土的理解确实独树一帜。
其一,旋转。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是职业生涯首次和纳达尔碰面,情况会很困难,非常非常困难,一方面因为纳达尔是左手持拍,巡回赛里的左手将本来就不多;一方面则是因为“纳式旋转”,很少人能够快速适应。
得益于此,纳达尔在职业生涯首次碰面的遭遇战,表现一直都是最好的,官方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四巨头里,纳达尔在遭遇战的胜率最高,而且优势明显,遥遥领先。
但高文并不是首次和纳达尔碰面,他们已经碰面两次,并且在墨尔本公园,高文直落三盘击败纳达尔。
自然,高文认为,自己对纳达尔的超级上旋已经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这并不是轻敌或者骄傲,归根结底还是对红土缺少足够认知,太年轻太天真,没有能够真正理解红土对旋转的重要意义,也没有能够理解纳达尔被誉为“红土之王”的真相。
转!
这是理所当然的,纳达尔的击球一贯如此,特别是正手,超级上旋已经成为职业网坛的一道风景线。
又转又重、又沉又冲。
这一点,在硬地上就能够深深感受到,但进入红土,整个感觉需要放大三倍到五倍——
只有在红土,才能够真正理解,四千转是怎么回事。
红土,具有两个特性:
一个是摩擦,增加旋转的尾劲;一个是重量,无形之中增加击球的份量。
在硬地和草地的时候,那些旋转往往都会被场地“吞噬”掉,而且,球员也能够依靠自己的脚步和力量来抢一些击球点,在旋转还没有完全释放开来之前就完成击球;但在红土上,这些威力将全部释放。
此前两次碰面,纳达尔的击球,就好像一记重拳撞击在拍面上,所以球拍的控制需要面对严峻考验。
而今天的练习赛,纳达尔的击球依旧是重拳,但这次直接撞击在胸口,不仅是球拍,上半身的控制也出现问题,并且连带着影响到脚步,整个余韵和尾劲能够持续不断地消散,真正让人感受到球质。
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次次都是如此,一拍、两拍、三拍,然后压力就一点一点累积,沉甸甸地积压在胸口。
特别是当脚步不到位的时候,回球效果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纳达尔超级上旋所带来的压力又会进一步凸显。
可想而知,回合数拉得越长,整个优势平衡的局面也就会朝着纳达尔方向进一步倾斜。
当然,高文也不是没有机会,每一次击球都可能成为扭转局势的缝隙,但关键就在于,他需要冒更多风险、积更多能量,另外,还有绝对不能忽略的地狱难度,和硬地相比,整整高了一个到两个档次。
其二,进攻。
在红土球场上,纳达尔的防守能力和超级上旋,威力能够发挥到极致,回合数越长,对他就越有利。
理所当然地,想要打破僵局,那么就必须以防守为基础、从进攻作为切入口寻找机会,缩短回合数。
即使是底线缠斗能力强如德约科维奇,他敢在墨尔本与纳达尔缠斗六个小时并且笑到最后,却不敢在红土和纳达尔磨底线。
从德约科维奇到蒂姆,他们后次能够多次在红土击败纳达尔,进攻才是关键,而他们的灵感都来自同一个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8/19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