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第18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9/1900


先是穆雷因伤差一点点就要退役以至于“四巨头”变成“三巨头”,后是费德勒和纳达尔双双因为伤病困扰经常打打停停以至于ATP成为群雄围剿德约科维奇的局面,但巨头就是巨头,威慑力依旧客观存在。
然而,真的是如此吗?
其实,伴随着时间推进,包括德约科维奇也不例外,参赛数量急速减少,精简赛程、围绕大满贯展开,甚至就连大师赛也偶尔会缺席,这也使得两百五十积分赛、五百积分赛的竞争格局完全开放。
尽管如此,年轻一代的球员们依旧没有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建立自己的统治力。
从“90后”到“95后”,能够在不同场地夺冠的球员,一共就只有四人,迪米特洛夫、蒂姆、普伊和西西帕斯。
这一现象,值得细细深思。
视线,重新回到高文身上。
客观来说,草地赛季还没有开始,红土赛季才刚刚到来,高文还没有打过正式比赛,仅仅只是训练赛而已,所以,高文是否能够横跨三种不同场地延续强势表现,甚至登顶夺冠,这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和那些“无脑吹”的媒体们不同,他们现在看到了高文的训练赛,并且看到了高文的网球智慧——
短短不到四天时间而已,从脚步移动就可以看得出来,高文还是非常生涩,依旧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然而战术层面上,高文却已经渐渐摸索出自己的红土风格了,一点一点从硬地战术框架里调整。
对此,罗伊格深表欣赏。
目前为止,围绕高文的赞誉着实数不胜数,而且种类繁多,高文的战术布局和比赛智慧也得到无数认可。
不过,切换场地则是另外一回事,就连穆雷这位“战术大师”,在不同场地的打法风格也没有明显区别,倒是费德勒和纳达尔两位“复古风格”的球员,往往会根据不同场地对自己的打法和战术做出调整。
高文,更像后者,这也是罗伊格再次对高文刮目相看的根本原因。

,
===1189
一个开端===
短短三天四天的时间里,高文就意识到,不同场地的理解和呈现、不同场地的属性和色彩都是不同的。
一招鲜确实可以吃遍天下,依靠先进的装备技术和更新的基因属性,年轻一代的打法趋同性越来越明显;但是,这很难走得更远,往往走着走着,就将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亲手掐灭了潜在的可能性。
然后,高文就开始尝试理解、尝试调整,甚至在面对“红土之王”纳达尔的时候,还能够取得初步成效。
哪怕只是训练赛,这也已经非常惊人了,毕竟,四天前,高文才首次踏上红土而已。
不由自主地,罗伊格就想起高文首次在法拉盛登场对阵伊斯内尔的表现,当时,有人预料到这匹黑马的成色吗?
注视着球场,罗伊格想,也许,高文前来马略卡岛训练,对纳达尔也是好事。
本来,托尼叔叔的想法是,既然纳达尔已经准备建立网球学校,那么能够借助高文的人气打开市场,这无疑是好事;而且托尼叔叔非常欣赏高文的训练态度,完全诠释职业精神,这才主动发出邀请。
但现在,在罗伊格看来,高文能够带来一些全新的东西,对于纳达尔提升状态应该有着积极的影响。
就好像面对其他三巨头一样,纳达尔总是能够不断从那些挑战、那些对抗之中汲取经验,不断进步。
不知不觉地,高文在罗伊格眼中已经具备了不同属性和地位。
那么,高文此时到底正在想什么呢?
红土理解。
此前格拉芙曾经说过,纳达尔对红土的理解独步天下,完全可以说是史上最佳,这也是纳达尔能够在红土球场拉开差距的关键。
同样,高文也试图理解红土,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
站在硬地上,从基本功到日常训练再到成长,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需要理解也能够完全擅长。
这种感觉就好像母语一样。
母语已经深深烙印在灵魂里,以至于外国人询问自己,“这里为什么要这样说”、“这种语法是怎么回事”、“这种用法的背后有什么规律吗”,本人也说不出一个缘由来,一切都太过理所当然,不需要理解。
可是,学习第二语言、第三语言却不行,从语法到单词,从词源到文化,全部都需要慢慢地深入了解。
红土和草地就是如此。
当学生一无所知、从零开始的时候,他应该向老师虚心求教、吸收知识。
这也是今天这场训练赛的重要目标,向真正的红土大师学习。
但慢慢地,高文就意识到自己应该稍稍调整学习计划——
对于纳达尔来说,红土就相当于母语,一切都是刻在基因里的,他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好像就应该这样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9/19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