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1900


高文细细打量着眼前的德约科维奇,有种不真实感。
以前总是在电视机屏幕前观赏四巨头的巅峰对决,然后在脑海里幻想着自己也能够在球网对面狂奔;而现在德约科维奇就真实地出现在自己眼前,笼罩在金色阳光底下的一切都变得瑰丽梦幻起来。
“期待一场精彩比赛。”德约科维奇友好地伸出右手。
高文也伸出了右手,“期待一场精彩比赛。”
猜硬币结束之后,高文转身重重地踩了踩脚底下的球场,感受着水泥地的反震力量,然后真实感就一点一点沉淀在胃里,双手也跟着紧握成拳——
机会,来了!接下来,就是战斗时间!
开场猜硬币环节,高文猜中了正面,他选择了接发球,策略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和锦织圭八强战选择接发球的原因也不同,而是根据对手制定了对策。
纵览德约科维奇的整个职业生涯,从2008年首次登顶澳网赢得自己第一座大满贯奖杯开始,他始终都不被认为是一名“发球高手”,因为他的底线能力着实太强,被誉为职业网坛不可超越的最高天花板。
德约科维奇的比赛风格,以2017年的手臂伤势作为分水岭,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
在2017年以前,德约科维奇是典型底线全场覆盖型球员,他的进攻和防守能力都达到一个全新高度,特别是他的身体柔韧性赋予他独特的击球手感,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对网球的包裹都非常出色。
另外,德约科维奇的预判、观察、移动等等能力都是顶尖,他和穆雷的接发球能力被普遍认为是职业网球的最佳。
这也使得德约科维奇成为不折不扣的底线大师,他的比赛需要依靠底线布局和对峙来寻求得分方式。
毫不夸张地说,德约科维奇的底线真的不掉球,费德勒、瓦林卡、纳达尔每次击败德约科维奇都是用行云流水的进攻撕开对手全场覆盖的超强能力。
一直到非常非常后来,一个比德约科维奇更加耐磨抗打的小兹维列夫、一个防守能力超越巅峰时期纳达尔的梅德韦杰夫横空出世,两个年轻人不掉球的底线能力才超过了德约科维奇。
但是,在这段期间里,德约科维奇正手进攻还是非常犀利的,他经常会主动发力地突击,掌握进攻主动权;而且,关键分数,德约科维奇的正手往往能够形成制胜分。
在2017年以后,因为手臂伤势,德约科维奇就很少很少进攻,即使主动发力,往往也都是旋转和弧线,尽可能减少平击的暴力进攻。
也正是因为如此,德约科维奇的比赛就变得非常“磨人”,来来回回的底线击球似乎永远都不会结束。
观看德约科维奇的比赛也就成为一种严峻考验,因为他总是用柔和的手感包裹所有球,然后让回合球延续下去。
不过,德约科维奇对于击球方式的掌控和调整还是领先于一众年轻人,所以他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选择正确的击球方式拿到分数。
同时,也因为正手缺少攻击力,德约科维奇在发球环节下了很多功夫,他的发球往往不是伊斯内尔那样的大炮,却总是能够通过落点的控制和速度的碰撞制造威胁。
也就是说,发球确实是德约科维奇全面均衡的技战术之中,相对没有那么强势的一项。
===442
开场慢热===
当人们提起费德勒,肯定会想起犀利的发球和行云流水的进攻;当人们提起纳达尔,肯定又会想起超级上旋的正手和永不放弃的防守。
而当人们提起德约科维奇和穆雷的时候,全项均衡却又缺少突出武器则是脑海里浮现的最大印象,相对而言,德约科维奇的变线能力和穆雷的布局能力则是他们各项技术里最强大的存在,侧面就能够看出球员的不同风格。
即使是2017年以后,德约科维奇调整训练侧重点,发球能力提升非常明显,但因为德约科维奇的底线能力太出色,以至于人们始终忽略他的发球能力,就好像小威廉姆斯的发球能力太出色,以至于人们总是忽略她的底线能力也是金字塔顶尖。
然后,视线重新回到这场半决赛,高文为什么选择接发球呢?
部分原因确实是因为德约科维奇的发球能力在这个时期并不算顶尖,但主要原因是因为德约科维奇的慢热。
德约科维奇是一位非常非常慢热的球员,因为他的比赛风格,所以他需要大量时间去寻找底线回合球的击球感觉,同时也需要大量时间去适应对手的发球风格,这也使得他甚至比“红土天王”纳达尔还要更加慢热,在第一盘开端往往会面临诸多挑战。
高文选择率先接发球,就是避免德约科维奇在自己发球局赢得更多适应回合球的时间,毕竟德约科维奇的接发球能力着实太强悍,如果高文率先发球的话,就会给德约科维奇更多时间寻找状态。
所以,这是一次战略性的选择。
而且,这只是高文战术的一部分。
啪。啪。啪。
德约科维奇正在拍球。
职业球员都有自己从小养成的习惯,德约科维奇的就是拍球,他习惯通过拍球调整自己的呼吸和节奏,同时也在脑海里确定发球战术,越紧张的时候拍球次数就越多。
平时,拍球十几次都是常态,而进入关键时刻,德约科维奇甚至曾经拍球拍了三十多次,以至于对手都要等到凉了。
后来,网球修改发球规则,在一球结束之后只允许球员有二十五秒的调整时间,然后就必须发球,否则两次警告之后就会直接被罚掉一次一发机会。
发球间隔计时规则的最大影响者,就是喜欢拍球的德约科维奇和有着强迫症套路的纳达尔。
但为了缩短比赛时间方便电视直播,这一条规则还是执行了下去,不过根据赛场具体情况,裁判可以调整分寸——
比如两位球员刚刚经过一次三十六拍的超长回合拉锯战,那么二十五秒计时规则理所当然应该放松一些,至少让两位球员喘口气才行。
现在,发球计时规则暂时还没有引进,所以德约科维奇依旧可以慢慢拍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19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