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第8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8/1900


为什么不握拳呢?
任何一位观看过高文在美网比赛的观众,应该都对高文的比赛风格印象深刻,握拳庆祝提升士气无疑是最令人振奋的时刻,每次赢得关键比赛,高文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庆祝方式总是能够引爆球场气氛。
但是刚刚,高文连续打出好球,却为什么没有握拳呢?
难道破发不值得庆祝吗?还是对抗不够激烈?因为他没有能够带来足够威胁和冲击逼迫出高文的最佳状态?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满脑子全部都是问号。
不过,约翰森是绝对不会开口询问高文的,这也太丢脸了,他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他应该倾尽全力,把高文逼迫到极致,那么握拳时刻应该就会到来了吧?
也正是因为如此,约翰森在接下来的比赛里,表现明显得到提升,正反手的击球质量都更加饱满也更加充分,整个对抗的压迫感和冲击力都更加出色,而且防守到位率也有所提升,每次都是咬紧牙关移动。
球场另一侧,高文也是满头问号:
这约翰森是大力水手吗?局间休息嗑一桶菠菜,然后就能够提升状态?
不过,比起大力水手来说,还有更好的解释,那就是刚刚遭遇破发,约翰森意识到第一盘比赛面临危机,所以及时提升状态发起反击;自然而然,高文也需要跟着提升状态,站稳脚跟,保住优势。
其实,高文没有握拳庆祝,并不是因为太轻松太简单,而是因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布局和计算之上。
第五局、第六局,也就是第一盘中段,依旧是战略部署并且取得初步成效的阶段,高文需要收集数据,并且为后续比赛做铺垫,所以,大脑始终在运转着,得分和失分都没有必要太过激动。
慢慢地,高文已经摸索出正确的得分方式,对阵约翰森的这场比赛也就逐渐明朗起来——
节奏,这是核心。
为什么高文一直在接发球环节尝试不同的手法,一会儿纳达尔一会儿费德勒,就高文在自己发球局里不断改变发球排列组合一样,归根结底是在打乱节奏、破坏规律,从自己第一拍触球的时候就酝酿变化。
如此尝试,肯定不是次次都能够奏效,约翰森的发球基本功确实扎实,高文也不是机器人,每次接发球都能够完美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所以必然面临一些风险,但收获却是丰厚的,因为约翰森始终没有办法在自己的舒适领域击球。
约翰森一直在试图进入自己的击球节奏,但高文拒绝给他机会,从第一拍触球开始,再到后续布局:
偶尔用上旋球压到底线深区形成挤压,偶尔用下旋球完成过渡改变节奏;偶尔上步抢上升点压缩进攻衔接,偶尔有意识地放慢出手节奏并且结合旋转的变化打破规律。
最重要的是,击球线路始终在变化——
上一次反手挑战直线,那么这一次就小斜线;上一次正手斜线,那么这一次就直线。哪怕冒着变线失败的风险,或出界或下网,但击球线路的排列组合必须丰富起来的战术却始终不曾动摇。
而且,高文放弃追求极致落点的冒险击球,而是通过轻重缓急的击球变化充分调动约翰森。
这恰恰是约翰森最最不喜欢的比赛方式。
一旦高文完成布局,最后一拍得分的击球不需要冒险就能够轻松完成!
===593
关键能力===
滑不溜秋?
诡计多端?
难以捉摸?
如果高文知道约翰森此时此刻的感受,他肯定会说“过誉过誉”,他现在的能力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如此高度。
这场比赛的整体走势始终处于变化,并不是因为高文实力已经能够轻松压制住约翰森,所以比赛天马行空、信手拈来;而是因为他一直在试验在演练在尝试在摸索,最重要的是,他仍然在学习也仍然在成长:
眼前,又是一个全新世界。
显而易见地,登顶大满贯冠军是一项难以想象的荣誉,但这并不是全部,在职业网球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很多东西等待学习。
从比分就能够窥见些许了。
在破掉约翰森的发球局取得“2:3”的领先之后,高文并没有一鼓作气拉开比分差距,比赛也没有呈现出一面倒。
约翰森的表现,可圈可点,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尽管一直被高文逼出自己的舒适领域,击球非常难受,但他还是紧咬牙关,经受住考验。
同时,约翰森还在高文的发球局里试图制造一些波澜,扭转局面,数次放开手脚的搏杀确实让高文出了一声冷汗。
于是。
高文挽救了两个破发点,约翰森同样挽回了四个破发点,两位球员展现出势均力敌寸步不让的强抗对抗,延续互相保发的势头,最终高文凭借着盘中的那一次破发优势,先下一盘:
“4:6”。
顺利保发并且将第一盘胜利收入囊中之后,高文并没有大肆庆祝,显然自己的优势并不大,而且约翰森看起来也没有崩盘的迹象,这意味着第二盘依旧有着一番龙争虎斗,他需要集中精神,考虑后续战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8/19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