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469


赵长星必须要做出取舍。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赵长星看了许久,心中也无法做出决断。
“归根到底,还是人口太少啊。”
他轻轻叹了口气。
和其余的文明领导者,以及相关专家商讨了许久,赵长星才终于下定了决心。
“现阶段,还是以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为重点。一些应用层面的,先暂时延后吧。”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之下,有高达99%的建设计划被排除。但就算只剩下的这1%的建造计划,以现阶段可以动用的人力物力,也仍旧并不足够。没有办法,赵长星只得又忍痛排除掉了几十项大型建设任务,才将最终的计划确定了下来。
在这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一艘庞大的工业飞船满载着数千名工人与工程师,携带着众多机械设备,离开了3号行星环绕轨道,向着远离恒星的方向飞了过去。
足足五天时间之后,它才到达目的地。
那是一颗最长处有137公里,最细的地方仅有68公里的不规则小行星。
它以相比起来极为缓慢的速度围绕着拉卡伊9352这颗恒星运转。围绕这颗恒星一周,需要足足数千年的时间。
这里冰冷黑暗,贫瘠荒凉。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颗小行星都不具备什么价值。尤其是在3号行星开发只处于初级阶段,1号与2号行星则基本上没有进行开发的现阶段。
足足3颗比地球还大数倍的大行星,要什么资源找不到,实在是没有开发这颗小行星的必要。
但现在,人类文明却派遣出了极为宝贵的工程与科研力量来到了这里。
庞大的工业飞船缓缓降落在了这颗被编号为“7”的小行星上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
通常来说,如同此刻这艘工业飞船一般庞大的飞船,是不具备降落在行星地表的能力的。因为它们的自重太大了。在行星地表,它们会被自身的重量压塌掉。
但这颗小行星例外。因为它太小了,重力极低,以这艘工业飞船的结构强度,完全可以承受下来。
飞船舱门缓缓打开。负责此次任务的张龙飞教授穿着宇航服,小心翼翼的从距离地表几十米处的舱门那里直接跳了下来。
他的身体缓缓下坠,足足过去了十几秒,才降落到了地面。
“引力这么低,真怕一不小心就跳到太空里去了。”
张龙飞教授笑着抱怨了一句。
“引力低,才更适合开挖嘛。像那几颗大行星,不要说这里的,就算是在地球,挖洞挖的略微深一点就自己塌了,这里就不会。”
人们随意的闲聊着,将目光投射到了面前的“大地”之上。
在这纯净的黑暗之中,头灯足足能照出数百米的距离。于是张龙飞便看到了凹凸不平的地表,看到了一条又一条的裂缝,看到了浩瀚幽深的星空。
“开始吧。”
“是。”
伴随着这条命令,这艘工业飞船之中承载的数千人,除了需要留守在飞船之内的人之外,俱都携带着相应的仪器,分散到了这颗小行星各个地方。
张龙飞几人则开始了“环球旅行”。他们在宇航服自身动力的推动之下,在距离星球地表几米的地方,开始了如同汽车奔驰一般的飞行,如同超人一般。
这颗星球太小了,以宇航服的推进力,环绕一周,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不等。
每飞行一段时间,张龙飞几人便能看到一个“亮点”。降落下去,便能看到一个或者几个人在那里忙碌。偶尔闲聊几句,问问情况,张龙飞等人便会飞走,前往下一个地点。
仅仅一天时间而已,张龙飞便完成了对整颗星球,足足数百个观测点的巡查。到这个时候,对于下一步该怎么做,他心中已经有了大概。
回到那艘工业飞船之中,看到了更为详细的数据,他心中便确定了最终的选择。
“从地质结构强度、抗辐射强度,结合地层深度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我认为,最终的地点,应该在268号。”
参与会议的科学家们低声讨论了一阵,最终通过了这条决议。
于是所有测绘人员全部回归,摇身一变变成了施工人员,全都汇聚到了268号测绘点这里。
这大概位于这颗长条状小行星更靠近恒星那一侧,大约三分之二长度的地方。
这里的最短直径,是85公里。
众多的零部件从工业飞船之中运了出来,在现场开始了组装。这用去了上千名技术工人。而在它旁边,一座中型聚变电厂也开始了建设。
很显然,这台机械耗能极高,必须要依靠专门的电厂为其供电才能运转。
幸好,无论聚变电厂还是这台机械,当初在3号行星环绕轨道的太空工厂之中就已经完成了模块化的制造,在这里人们只需要将它们组装起来就可以运转,这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