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469


但这并不是人们关心的要点。因为人们俱都知道,就算以此刻的理论水准,也可以精确描述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如果那个文明能做到只在90年时间内令人类文明舰队跨越上万光年距离的话,令90年左右的时间被人们感知为仅仅几十天,就更加容易做到了。
“我们现在的速度是?”
“以银心黑洞为参照物,我们此刻的速度,大概在每秒钟3000公里左右,向着远离它的方向前进。”
赵长星默然不语。
思考片刻,他缓缓说道:“面对这样一个超级文明,或者遗迹,或者自然现象,我们都是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既然如此,那么不妨暂时忽略他们的存在。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了这里,那就在这里继续我们的发展计划。”
这是人类文明唯一能做出的选择。
“探索一下我们当前所处的这片星域吧,看看都有哪些恒星,哪个恒星系适合我们发展……”
===第一百七十七章
活跃===
伴随着人们所展开的规模庞大的探测活动,一条又一条的信息呈现在了赵长星面前。
此刻的人们已经确认,就在距离人类舰队不远的地方便存在着一个较小型的恒星聚合体。它由大约几十颗较为年轻的恒星以及遍布了这里整个星域的星际分子云构成。
很显然,那几十颗年轻恒星便是因为这个星际分子云团的收缩、坍塌而形成的。并且,直到现在都仍旧有一些原恒星正在这片分子云团之中形成。
在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存在着这样一个“恒星温床”,这略微有些奇怪。与此同时,这个勉强能被称之为星团的存在,相比起人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星团,也实在太小了一些。
不说动辄由数千数万颗恒星构成的球状星团,就算是恒星数量较少的疏散星团,其含有的恒星数量也通常在数百到数千的样子。而这个星团,其成员星仅仅只有几十颗而已。
但它们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引力关系,是依靠相互之间的引力被束缚在一起的。所以,虽然它不太合格,但人们也只能将其称之为星团了。
它虽然小,但却是一个实打实的活力四射的恒星集团。仅仅简单的观测而已,人们便看到了庞大而猛烈的恒星风,看到了新生的恒星肆意向外界辐射着自己的能量,看到了众多“星核”正在孕育之中,看到了众多的气态巨行星、岩质行星等等。
在相互之间较为强大的引力作用之下,这些行星甚至无法具备较为稳定的轨道。人们看到,有的行星正在以一个怪异的轨道围绕着主恒星运转,似乎随时都可能脱离的样子;有的行星则干脆正处于挣脱过程之中,抛弃了旧主,奔赴向了新主人的怀抱。甚至于有的行星根本没有固定的轨道,
它们如同一个独立天体一样,在这个较为小型,
但同时直径也高达十光年的星团之中横冲直撞。
甚至于,
不止行星,
便连恒星的运行轨道也极为混乱。这导致有时候它们之间也会发生碰撞。仅仅在初期的观测之中,人们便寻找到了足足三颗无法用通常的恒星演化理论解释的蓝超巨星。
这便意味着,
它们极有可能是两颗或者更多颗质量较低的恒星碰撞、融合才形成的。
几十颗恒星,众多岩质行星、气态行星,以及更多数量的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等,
在巨大的星际分子云的包裹之下,混乱的运动着,展现出了一副光怪陆离的星际奇景。
这是距离人类舰队最近的恒星集团了。不算这里的话,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
也在二十多光年之外。以人类舰队的航速,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到达。并且,前往那颗恒星,其轨道同样需要穿越这个距离人类舰队最近的星团。
似乎,
前往这个由几十颗年轻恒星组成的星团,
在这其中寻找适宜的恒星系,安顿下来,
发展文明,
是当前唯一能做的事情。
此刻,
人类舰队与这个小型星团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之间,仅仅只有大约两万亿公里左右的距离。以当前的相对航速——大约每秒钟2860公里,
需要航行大约22年时间便可以到达。
那是一颗褐矮星——或者称之为演化失败的恒星。它的质量太低,
甚至还不足木星质量的百倍。这个质量,甚至于不足以令核心开始氢元素的聚变,
而只能维持氘的聚变,相比起正常恒星来说,其表面温度极低。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
便连这样一颗失败的恒星,
其周围竟然也存在着数颗行星。有两颗岩质行星和两颗气态行星围绕着它运转。
两颗岩质行星之中,一颗比地球略小,
一颗比地球略大。两颗气态行星之中,
一颗大略相当于木星,
另一颗则有足足4倍木星的质量。相比起这颗质量有27倍木星质量的褐矮星来说,
很难界定这究竟是一对双星,还是一颗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小行星在它周边。
这个恒星系之中是没有彗星的。所谓彗星,其实是含有可蒸发物质的小行星在靠近恒星之时,因为恒星的辐射能量而导致自身物质蒸发,在身后形成慧尾的一种星体。而在这个恒星系之中,担任着主星角色的这颗褐矮星质量太低,表面温度也太低——仅有不到500K的样子,实在难以为靠近自己的小行星提供足够的热量,便也无法造就出彗星来。
出于某种无法言说的警惕心理,
这颗位于星团最外围,相比起其余恒星来最不起眼的褐矮星,成为了人类文明舰队的航行目的地。
反正对于人类文明这个等级的文明来说,
有没有恒星都无所谓,
只要有足够的物质就行。没有了辐射强大,能量充沛的正常恒星,说不定星际环境还能好一点,
不用耗费那么多心力去做防辐射工作了。
既来之则安之。确定了以这颗编号为G1的恒星为目的地之后,整支舰队便再度开始了加速。按照推算,在大约六年时间之后,人类舰队便将到达。
在这段时间里,人类舰队之中,几乎所有可以启用的星际观测设备全部启用。人类文明在尽一切可能,尽可能多的了解这个星团,了解这颗恒星。
在这个过程之中,有一些颇为奇怪的现象被人们观测到了。
在某一颗蓝巨星周围的行星之上,人们观测到了没有规律的极高能伽马射线爆发。而这在人类文明的物理学体系之中根本无法得到解释。
针对某一个星系的中微子观测表明,该星系具备远超正常的中微子发射数量,这同样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
某几颗行星的大气层光谱呈现出了异常,出现了某些根本无法通过正常自然变化生成的特殊物质。同时,
某些空旷的星际空间之中,有时候会不规律的出现闪光,
而那里根本不存在任何宏观天体。
越是靠近这个星团,观测的时间越长,
如此种种异常之处便发现的越多。
而这一切,都指向一个让人们感到有些震撼,有些惊骇的现实。
“这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星团。”
在面对以赵长星为首的文明领导者做出汇报之时,李文仲教授以略为沉重的语气慢慢说着:“这并不仅仅只是物理意义上的,还是,还是……文明意义上的。
这众多的异常都指向唯一的一个解释,那便是,这个星团之中存在众多的,且具备相当程度科技的智慧生命。并且,这些智慧生命团体之间并不和平,而是经常爆发剧烈的冲突与战争。唯有如此,才能解释我们观测到的所有异常的物理现象,譬如行星大气层结构的改变,譬如异常的闪光,异常的辐射……等等一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