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469


真空炮,是除了大规模制取反物质之外,三级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性技术。相比起其余种类的武器来说,这种武器同样具备更加强大的战斗能力。
甚至可以说,不掌握这项技术,人类文明便永远不可能和三级文明展开堂堂正正的正面战斗。
现在,经过无数名军工专家奋斗了上百年时间,才最终建造而成的一号原型机,在这一天终于到了实地检验的日子。
一艘飞船缓缓从港口之中飞出,缓慢的调整着自己的姿态,缓慢的前进着。而此刻,在距离它130万公里之外,一颗直径约有160米的小行星已经被拖船提前拖到了那里。
===第二百一十章
碎星===
真空之中也是存在着力量的。早在地球时代,人类文明的科技就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力量,并且对这种力量做出了描述。
例如,将两片不带电的金属板放到极为接近的位置,譬如为10纳米,那么此刻,两片金属板之间便会产生大约相当于一个大气压的压力。
之所以会如此,
便是因为真空涨落的缘故。
真空炮的基础原理十分简单,哪怕是此刻的人类文明之中,一个普通人都耳熟能详:无非是营造出某种场力,通过这种场力与真空涨落所产生的虚粒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达成某种可以在宏观世界之中表现出来的力罢了。
因为场力的传递是光速,真空炮的攻击速度便也是光速。这便令它具备了如同激光炮一般的快速投送能力。
基础原理虽然简单,
但如果想要将这种技术真正应用到战场之中,那么需要做的事情可就多了。除了基础科学方面要发展到极高的程度之外,
应用科技层面同样有重重阻碍需要去解决。
从整体来看,
真空炮的研发,是一项不比大规模制取反物质小的庞大工程。
此刻,不知道多少名科学家、工程师呕心沥血,耗费了几十年时间才研发出来的一号原型机,便到了真正试验的阶段。
此刻,以一艘飞船的模样存在着的一号原型机,便航行到了合适的位置。在众多学者的共同注视之下,工程总指挥在指挥大厅之中发布了一道又一道的命令。
自检完成。
接下来,便是发射了。
能源系统、传送系统、温控系统,一个又一个控制器,一个又一个转换器、监视器,数亿个零件在这一刻共同协作,如同一个整体一般,完成了某些复杂到了极点的工作。
于是,一个特殊的,以某种频率快速变化着的“电场”在这片浩瀚宇宙之中悄然生成。基于某些量子力学、M理论所描述的某些奇特变化,
完成了与虚粒子对的能量交换。于是,
真空涨落效应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加强,甚至于获得了在宏观世界展现出来的能力。
便在所有人的心全都提起来的时候,指挥大厅之中,前方的那台显示着无数参数的庞大屏幕忽然间闪烁了一下,瞬间变得漆黑。
指挥大厅之中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一条又一条故障代码纷至杳来。工程师们匆忙的处置着这些故障,试图将其排除,但无论哪种操作都无法收到效果。
有人略显绝望的将视线转到了位于一号原型机附近的一台监控卫星的画面,便看到,浩瀚太空之中,以一艘飞船模样存在着的真空炮一号原型机忽然间从内部冲出了刺目的光亮。
下一刻,它便被自身所具备的能量完全撕裂。
它无声的爆炸了。
这一次试验……似乎是失败了。
一片沉重之中,总指挥叹了口气,打开了故障代码列表。
“三千多个故障……我们的材料性能和制造工艺还是不过关啊。”
失败便失败吧。收拾局面,从头再来就是。
只是,几十年的心血,如今且不说人们所采用的系统方案能否如同理论计算之中一般,成功引动真空涨落的那些变化,此刻竟然连发动都没发动成功,就这样自爆了,
实在是让人们感觉心中难受,
如同心血被白费了一般。
但这也没有办法。
收尾工作开始进行。打捞飞船出动,开始在太空之中收集一号原型机的残片,以图发现更多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之中,一艘小型登陆飞船偶然间来到了那颗充当标靶的小行星附近。
两名身穿宇航服的工作人员飞了过去,开始在小行星之上展开搜索。
“应该不会有残片飞到这里来吧。”
“管他呢,随便找一找,没有就赶紧回去。”
通讯频道之中两人随意的交谈着。粗粗的找了一遍,两人便打算离开。
在这个时候,其中一人发现了某些不对的地方。
灯光照耀之下,这颗小行星之上似乎弥漫起了“雾气”,甚至于让整颗星体都变得朦朦胧胧,看不真切。
这样一颗如此之小的小行星周边,就算是傻子都知道不可能有气体和水汽存在。因为它的引力太小了。
那么,这些雾气……
一名宇航员赶紧飞了过去,细细观察。
“是尘埃。或许是我们的宇航服反推系统喷到了它,让它表面的尘埃浮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