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69


===第三十七章
电力===
此时此刻,人类文明在塞德娜星之上拥有的“据点”数量,已经高达上百个。这些据点大部分都是各种采矿点,譬如铁矿、锰矿、铜矿、水矿、干冰矿等,它们依据类型的不同,大部分都分布在以几个综合基地、几个种植基地和畜牧水产基地以及工业区所构成的“生活圈”的周边。
时至今日,连接不同据点之间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工业区之中人们自行生产的太空车。这种太空车后边可以加上车斗,具备一定的运输能力。
这总计上百辆往来穿梭于不同采矿点之间的太空车时刻运行在塞德娜星的大地之上。在占据了相当一部分人手的同时,也运回了各种各样的矿产和资源,成为了支撑生活圈运转的交通大动脉。
但这种模式,不得不说是十分低效率的。首先,太空车车斗运输量有限。其次,太空车无法做到智能化,而是必须要有司机去驾驶,又占用了大量的人手。甚至到了现在,伴随着工业区各种工厂和生产线日趋完善,生产效率逐渐提升,太空车车斗的运输量,甚至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
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否则,这件事情就会成为工业化道路上的瓶颈。
此刻,摆在赵长星面前的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最简单的。它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大致平整一下不同据点之间的交通道路,主要运输方式则仍旧维持现状,也即通过司机驾驶的太空车来进行。
因为道路被平整,车速可以提升的缘故,这种方式,大致可以提升大约30%的运输效率。
第二种方案较为复杂,这种方案需要在平整道路之后,再以某种凝固剂凝固碎石粉尘等,铺设出专门的路面。之后再辅以一些定位仪、指示器等,实现太空车的自动驾驶,如此便可在大幅提升运输效率的前提下,节省出大量的人力。
相应的,这种方案所需的投入也远远超出第一种方案。
第三种方案耗费资源与人力最多,但效率也最高。这便是轨道交通——直接在塞德娜星大地上铺设铁轨,用火车来连通不同的据点。
它的运输效率是最高的,且同样可以做到自动驾驶。
面对这三种方案,赵长星犯了难。思考良久,又与选修了交通工程的几个人讨论一番之后,赵长星咬了咬牙,直接选择了最难的第三种方案。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直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省得以后跟添油战术似的慢慢升级。”
之所以选择这个方案,赵长星也是有底气在的。
虽然此刻所有成年人人数只有几百,工业化也尚在初级阶段,但塞德娜星也不是地球。
这里重力太低了,这就意味着,铁轨的品质不需要太高,路基不需要太坚固,车头的牵引力也不需要太高。并且,这里没有恶劣天气,全真空环境不惧零部件氧化,没有拆迁啊,占地啊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事情。综合这些因素,赵长星才下定了决心。
但是……选择轨道交通的话,有一件事情人们却必须要去解决。
“领袖,选择轨道交通方案的话,我们的电力供应就不足了。”
讨论会之中,选修了电力专业的柴诚面有难色。
在来到塞德娜星的初期,第一代、二代三代的人们,在接受大学教育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划分学科,而是全部接受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涉及到了所有的科目,但全部涉及不深。这种安排,最主要的是让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拥有参与劳动建设的能力。不过在人口逐渐增多之后,就像现在,火种号飞船之中已经有了几千号人,再推行通识教育就行不通了,该改成专业教育了。
于是赵长星就修改了大学教育课程表,由此,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便开始产出。柴诚便是最初一代接受专业教育的人才。此刻,所有的人类基地,所有的电力系统都由他负责。
奔跑在塞德娜星上的火车,很显然只能是电力驱动。并且,轨道交通可是个耗电大户。
听到柴诚的话语,赵长星微微一怔。
“我们的电力供应不足了吗?”
他已经很久没有去关注电力供应的问题了。最初从地球上带来的那两个微型聚变发电机似乎拥有无限的潜力,不管赵长星建设出多少基地,似乎都能承担起电力供应的职责。
但现在,它们终于到了潜力耗尽的地步了。
“没关系,那就再造几个聚变发电机。这段时间,工程组先去平整路面,做初期准备。”
“以咱们现有的工业能力,我不太确定能不能造出聚变发电机……”
柴诚话语有些犹豫。
赵长星大手一挥,脸上满是自信:“造不出百分之百功率的聚变发电机,20%的还造不出来么?实在不行,10%也行,大不了多造几个。”
赵长星同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正是这些知识支撑他做出了这个判断。
“我去试试。”
柴诚答应了下来。
在此之后,赵长星立刻在小希和几名选修了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之下做出了路网图纸。
轨道交通网络很显然要以生活圈为核心。足有六条线路从核心延伸出去,然后在半道某个固定的地点再次分散出数量不等的延长线,七拐八拐之下,将所有散布在外面的采矿点都连接了起来。
那个分散出延长线的地点,则设计为了车站。车站与最末端的采矿点之间由轻载列车连接,不同的轻载列车将各种矿产资源运输到车站汇聚,然后转运到重载列车之上,最终由重载列车运往生活圈接受进一步的处理。
人们估计,初期阶段,每一条路网骨干线上暂时只需要一列重载列车即可满足现阶段要求。等未来货物资源需求量大了,随时可以再添加列车上去。
它的运输潜力还是很大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