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1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6/1950


韩遂大喜。
黄猗的妻子袁权就在睢阳主持印坊,也是可以印文章的。这样的便利条件不用,简直是浪费。
===第742章
推波助澜===
时间不长,姜冏等人陆续到达,得知贾诩接任太尉,他们既惊又喜,气氛瞬间热烈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要送礼庆贺。
看到这一幕,韩遂的心情多少有些复杂。
他是这支大军的主将,
但贾诩却是真正的灵魂。各营长史、司马都以曾经受训于讲武堂而自豪,将贾诩看作老师,天子则是真正的统帅。
得知讲武堂与太学诸堂不同,独立于阿房宫旧址之上时,他们就曾热烈讨论了一阵子,对这种与众不同的待遇甘之如饴。
有时候,他也想,
是不是应该将儿子韩银送到讲武堂去受训,
否则以后很难和这些讲武堂出身的将领打成一片。
“好了,
好了,安静。”黄猗率先示意大家冷静,不要偏离了主题。“大将军请大家来,是如何在军中宣讲这些文章的,不是讨论如何向贾诩庆贺的。先生是什么人,你们也知道的,大张旗鼓的去庆贺,只会挨一顿骂。”
众人哈哈大笑,纷纷表示赞同。
贾诩为人低调,的确不喜欢这种事。
“你们想表达喜悦的最好办法,就是协助大将军履行诏书和太尉府的命令,将陛下的良苦用心告诉每一个将士,让他们做好准备,随时能为捍卫朝廷而战。这是大将军的使命,也是我等的使命。”
姜冏等人反应过来,
几十道目光齐唰唰地看向韩遂。
韩遂很满意。
这也是他最喜欢黄猗的原因之一,出身世家的黄猗总能及时维护他身为抚军大将军的尊严。相比之下,
姜冏等人考虑得就没这么周到。
“文和不仅是你们的先生,还是我的老友。他出任三公之首的太尉不仅仅是个人荣耀,更是陛下对数十万将士拥挤朝廷,为朝廷血战的奖赏。自光武中兴以来,一百七十五年,如今终于又有一个出自军中,真正能代表我军中将士的太尉。”
韩遂停顿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扫视一周,仿佛做了太尉的不是贾诩,而是他韩遂。
“彩!”诸将齐声喝彩。
韩遂这句话算是说到他们心眼里了。
大汉有很多太尉,其中不乏凉州人,但真正能掌握兵权,并与数十万将士贴心的太尉,贾诩应该是第一个。
杨彪则不然,大家尊重他的品德,却不认为他是军中之人。
韩遂清咳一声,又道:“这是喜事,理当祝贺,我会代表诸君上书。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
还是在军中宣讲。”
他拿起那篇文章,轻轻抖了抖。“这三篇文章都是饱学之士所作,
但他们说的道理,哼哼,都是狗屁。所以,在军中宣讲不是要将士们相信他们的这些话,而是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反对度田。”
韩遂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说到底,他们和我们不是一路人,也和山东的普通百姓不是一路人。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朝廷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费这么多事,让他们写文章,大放厥词,还要费心费力地在军中宣讲?为什么?”
说到最后,韩遂已经是声色俱厉,杀气腾腾。
诸将不笑了,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诸君,这就是天子的胸怀,天子的气度啊。”韩遂拍打着手中的文章,哗哗作响。“天子欲兴王道,就不能堵塞言路,要不然那些人嘴上不敢说,背地里地会诽谤朝廷。还会在史书中颠倒黑白,转是为非,就像诬蔑我们凉州人一样。天子让他们说,就是要看他们究竟想说什么,又能说什么,让天下人看看他们的嘴脸。”
谷蚌
姜冏偷偷看了黄猗一眼,却发现黄猗面不改色,恍若未闻,不禁暗自一笑。
他们大多是凉州人,对韩遂的说法深有同感。黄猗却是关东人,他的族伯黄琬曾与董卓发生激烈冲突,算是排斥凉州人的山东士大夫的一员。身处这样的场合,黄猗多少是有些尴尬的。
但黄猗掩饰得极好。
这些关东人就是有城府,不像凉州人直肠子,一言不合就拔刀。
“天子为什么要在军中推行教化,要让我们读书?就是为了今天,让我们知道这些读书人究竟想说什么。”韩遂最后做了总结。“所以,诸君不仅要在军中宣讲,还要让将士们知道这些人的嘴脸,不要被他们道德君子的外表骗了。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反驳,不能任由他们胡说八道。”
“喏。”诸将齐声应诺,却有些底气不足。
要他们杀人,他们很有信心。要他们和大儒辩论,他们哪有这个本事。
“是不是担心写不出文章?”韩遂冷笑道。
“大将军,大部分将士……只认得字,没写过文章啊。”
“他们不会写,军中教习也不会写?只要将将士们态度表达出来,就是好文章。”韩遂说道:“他们不是总说为民请命吗?谁是民?我们就是民,我们的态度就是民意。他们要为民请命,岂能视我们的态度而不见?”
“没错,大将军说得对,军中将士是民,那些与我们一起修缮河堤的百姓也是民。”黄猗补充道:“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军中讲,还要在工地上讲,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为什么要度田,又是什么人反对度田。”
“那这些文章可不够啊。”有人提醒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6/19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