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航空第7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8/805


作为一名飞行员,见到飞机,就想要上座舱里面看看,现在也是如此,而且,看一架战机的先进程度,主要就是看它的座舱,这是个真理。
因为没有谈妥航电的事情,所以首架飞机,是不会搭载航电的,第二架飞机,又是造出来做静力测试的,所以第二架飞机也不会用到航电,真正的全状态的航电,那是从第三架开始的,那么,第一架的座舱,会是什么样子的,大部分的仪表吗?
当然不可能,这里的航电,主要说的是雷达,火控系统这些装备,要保证飞行安全的航电,是必须要配备的,而且,国产的航电也早就成熟了,完全可以移植一套过来,毕竟,已经用了1553b数据总线,就不可能再用那些落伍的航电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秦风蹬上了战机,当低头看到座舱的瞬间,就立刻感叹起来了:“怎么会这样,简直比我们的歼十还先进!”
歼十至少还保留了几个机械仪表呢,万一出现座舱显示设备的故障,至少能够通过这些简单的仪表进行返航飞行。
现在呢?现在的座舱里面,三个显示器照样呈现品字形的布局,但是面积更大,而且,看上面的质感,就知道已经不是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器了,而是液晶屏幕!
这种屏幕当然更加先进,重量小,反应快,耗电量小,现在的美国已经开始在战机上使用了,没想到,己方在这里居然同步使用了这种屏幕!
这比民用的要先进多了,比如,在强光下也得能清晰地显示出来才行,否则阳光照进座舱里来,啥都看不清了,那样是绝对不行的。
三个大屏幕,就征服了秦风,一个仪表都没有,说明己方对航电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这其中也渗透着宋老的心血,秦风是听说过的,在行业内,某些部门骂宋老骂的厉害,因为宋老不采购他们的产品,就拿这个液晶屏来说,并不是行业内的配套工厂的,而是从外界订购过来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对宋老的这种行为,行业内的抱怨声是很大的,但是,宋老顶住了压力,他要求的是一流的装备,而不是走人情,不管你有没有饭吃,你的设备不行,那宋老就坚决不要。
如果不是这样的坚持,到了以后,巴基斯坦也不会坚定地选择国产的电子设备,把最优秀的拿出来才可以,继续走以前的那种官僚作风,是绝对不行的。
那些技术达不到的下级配套厂,该倒闭倒闭,该破产破产,想要靠着走后门来获得订单,没门!
挨骂又如何,被上级领导质疑又如何,为了航空工业的强大,宋老一往无前。
现在,这种坚持有了结果,如果靠那些配套厂,根本就做不出来这么先进的东西,体制内的弊端,秦风是很清楚的。
这也是和沈阳的区别了。
座椅很舒服,老巴点名要求的是洛克马丁的弹射座椅,这也是世界名牌,秦风坐在这里面,看着前面的三块大屏幕,再看着外面的优良的视野,心中的那种自豪感就油然而生了。
这种飞机研发的年代更晚,所以就能上更好的设备,至于歼十战机,后续肯定会有新的批次改型的,也可以用新的技术,两种飞机,可以交替更新,在一款飞机上验证的新技术,正好在另一款飞机上轻松移植,迅速地进步。
“大家都对这个座舱赞不绝口。”萨阿德说道:“我们信任中国产的航电,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我们留在这里的小组,都倾向于继续装备中国的航电到我们的雷电战机上!”
国内叫做枭龙,而老巴给这款飞机起了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就是雷电!
===第八百四十七章
附面层===
枭龙的航电水平,要远远地超过了歼十,其实,现在主要就差雷达等设备了,老巴对国产的设备不放心,想要选择欧洲的产品,而己方呢,只要将歼十的雷达移植过来就行了,两者的机头大小不一,只要将雷达天线的尺寸缩小就可以了。
不仅仅是给歼十,哪怕是给歼十一,也完全可以,只要再将雷达天线变大就可以了,完全都是己方自己的技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其实现在本来就在1473雷达的基础上,有一款1491雷达的改型,雷达口径扩展到了900毫米,就是给歼十一准备的。
当然了,想要让歼十一真正地用上国产的航电,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沈阳那边的动作一向都快不起来的。
秦风在飞机上坐了半天,都舍不得下来,可以想象,这样的航电,带给飞行员是更大的便利,可以让飞行员有更好的精力去投入作战。
从飞机上下来,绕着飞机一周,秦风又来到了飞机的进气口,在这架飞机的研制阶段,进气口的选择也是一个难关。
机头进气肯定是不要了,两侧进气是二代机常用的,这种进气比较简单,对机身的改动小,但是性能还是有缺陷,在急转弯的时候,会挡住一侧的进气道,而在大迎角的时候,效率又不高。
机腹进气是比较合适的三代机的布局,不少三代机都是用这种方式的,但是,这需要机头抬高,和后机身在两个平面上,同时,机腹进气还对地面有更高的要求,容易吸入杂物,所以,也不是所有的飞机都能满足的,现在这种方案,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折中了。
进气口,有两个附面层隔板。
附面层是一个很复杂的气动力学里面的知识,又叫做边界层,在高速运动下,流体靠近固体表面时,由于流体本身的粘度而贴在表面进行流动而形成一个边界层。这有些类似于河流里面的河水,大家可以看到,在河流中部的位置和河流边缘上,水流的速度是不同的,这就是粘滞阻力。
在飞机上也是这样,机体表面紧贴的部位,法向速度几乎为零。
在其他的位置,这个无所谓,但是在进气道的地方,就相当不合适了,由于贴近机身表面那一层速度太慢了,所以,发动机吸不进去足够的空气,同时,在这个地方容易发生气流分离,产生湍流;湍流会进一步恶化发动机的运转状况,发动机会发生喘震甚至空中停车。
飞机设计师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的就是附面层隔板,将发动机的进气口和机身通过隔板来分开,可以看到歼十的进气口的恶棍拖着的那个上唇,就是这个附面层隔板,f-16也有,f-18也有,f-15的进气口本来就距离机身比较远,所以不用考虑。
这个隔板的基本原理就是将附面层产生的湍流隔开,这种进气道必须与机身有一定距离,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缝隙。同时,这个隔板还可以有另一种用处,增加一个可调斜板,通过斜板前方产生的一道斜激波面,对超音速来流进行减速、压缩。这就是可调进气道,通过斜板的角度调整,用来调整不同马赫数下的进气量和进气匹配。
对飞机的发动机来说,不同速度需要的进气量是不同的,如果不调整,那就只能优化某一个速度下的性能,其他的都会受到影响。
比如f-16,用的就是固定的进气口,虽然理论上能飞到2马赫,但是实际上,超过了16马赫之后,速度带来的阻力激增,让它的后半段加速很缓慢,就是个老牛破车,而歼十由于采用的是可调进气道,所以加速到2马赫几乎不用费太大的力气。
只是,这种可调进气道太重了。
“现在,前几架的原型机,使用的是这种隔板进气道,不过,后面的原型机,可能会采用新技术。”萨阿德说道:“秦,你听过dsi进气道吗?”
就在f-22被美国秘密打造的同时,美国人也在计划研发一款通用战斗力,就像是f-16那样,可以给盟友大量出口的,作为f-22的低档机,这个项目,也已经进行十年了,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从展示出来的模型上,可以看到这种飞机的进气道,采用的是独特的布局,就是一个大鼓包。
这个鼓包,学名叫做无附面层隔板超音速进气道,它有着多方面的好处,取消了隔板,没有活动部件,结构简单,重量轻,尤其是因为鼓出来了,所以对后面的涡扇发动机的扇叶有一定遮挡能力,隐身效果较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8/8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