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资本帝国第1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0/1320


“此时的仰融可谓是春风得意。在他的带领下,华晨也走上了跟德隆集团一样的企业发展道路。他先是出资4.1亿,认购粤省发展银行3.34亿股;接着以4.4亿华夏币参与设立民生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然后又收购上市公司中西药业26.41%的国家股,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伴随着一系列收购,华晨的业务迅速膨胀,并在2001年前后,成为一个市值高达246亿华夏币之巨的‘华晨系’。旗下有五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内地的华晨集团、华晨金杯、中西药业,香港的华晨中国,纽约的华晨汽车。系内各关联公司158家,其中控股138家。”
“华晨拥有8条汽车生产线,10多家汽车整车和部件工厂,在华夏汽车行业当中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与实业’混业体系。根据当年华晨汽车对外发布的十年规划,未来的华晨将在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之下,形成汽车、金融、基础建设三大板块。其中汽车站总产值的80%,到2010年实现150万辆的产销,2000亿元的营业收入,200亿的利润,并成为华夏最大的汽车公司。”
“真是好大的气魄!”
听到这里,郭守云忍不住道。
“确实如此。当初华晨刚公布的时候,全国上下也是一片哗然!”
挥手让张磊继续后,“彼时仰融可谓是风光无限,不仅自己拿到了奉天‘荣誉市民’的称号,华晨也在2001年取得了63亿华夏币的营收,在轻型客车市场占60%,税后净利润18亿华夏币,仅次于魔都大众和一汽大众。另外华晨的打造的中华汽车也开始下线。”
“不过仰融随即发现中华汽车与三菱的发动机不匹配,而三菱也拒绝升级发动机。在宝马的介绍下,华晨开始与罗孚接触。彼时罗孚正因为亏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买家。所以华晨与罗孚的合作,很快就由发动机上升到全面合作。根据后来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合资后罗孚所有的产品都搬到中国生产,保持罗孚英国研发中心和欧洲销售体系,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中,出口欧洲的用罗孚品牌,在中国和亚太区销售的用中华牌,罗孚帮华晨我按成发动机的升级换代,并在上面打上‘中华’商标。”
“双方的谈判时秘密进行,罗孚方面也非常配合。但仰融在这时候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他决定把罗孚项目放到浙省宁~波,而不是奉天。”
…………………………………………………………………………………………………………
最快更新
m.
===第六百四十六章
华晨留下的废墟===

第六百四十六章华晨留下的废墟
……
“表面看上去,宁~波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建厂选择,这里有全国最好的深水大港,周边汽车配件企业众多,宁~波市政府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次性批给华晨3000亩地,出让价一亩只有区区5万元。更让仰融动心的是他被允许参股投资宁~波跨海大桥,这个项目据称可以带来上百亿的现金流。”
“仰融和华晨的打算不可谓不精准,战略决策环环相扣。但他忽略了奉天市政府的态度。一直以来,奉天都把汽车产业当做全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从来没有放弃成为‘华夏底特律’的计划;在过去十年,他们对华晨有求必应,不遗余力的支持,可不是让他‘好女他嫁’。用当时一位奉天市领导的说法,‘为了华晨,我们连买裤衩吖的钱都垫出来了’。所以,在他准备把罗孚项目放到宁~波而不是奉天的时候,双方的矛盾激化了。”
“当初寻求在美国上市的时候,为了能够说服第一波士顿,仰融曾经把华晨的所有权放在了一家‘华夏教育发展基金会’旗下,这是一家公益机构,却也是一家国家单位,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华晨算是国有企业。”
“在之前华晨与奉天市政府合作良好的时候,双方都默契的回避这个问题。但等到矛盾激化,因为华晨的国有企业性质,所以在2002年6月被解除华晨集团董事局主席和总裁职务。他把自己的股票在香港套现后去了美国。”
“仰融出局后,他的4位助手,被外界称为‘四大金刚’的苏强接任华晨中国总裁兼行政总裁;吴效安接任华晨中国主席,洪兴和何涛分别出任华晨中国副主席和财务总监。随后华晨集团所有的项目全部向奉天集中,宁~波的罗孚项目,鄂省孝~感的三江雷诺,以及一大批零部件供应厂商,全部被放弃。华晨因此损失了超过5亿华夏币。”
“在此之后,伴随着中国轿车销量井喷的大背景,华晨却走上了下坡路。2003年,中华轿车销量下降到了1.34万辆,同比下降15%,经营亏损6亿华夏币。金杯‘海狮’的销量也迅速下滑到了6.1万辆,同比下降18%,丢失了保持了5年的全国销量冠军。仰融时期的五朵金花无一绽放。另外,根据刚刚得到的消息,华晨苏强、吴晓刚开始抛售手里的华晨股票,华晨a股、华晨金杯、中西药业在内的所有华晨系股价一泻千里。如果不经过整顿的话,华晨基本不会再有复起的可能!”
听完后,郭守云砸吧了一下嘴。
“原本是一锅好汤,却被几只老鼠给毁掉了!”顿了一下后,“你觉得仰融这个人怎么样?”
“胆略超人,长于企业战略,关键时刻有原则,这一点从他拒绝德隆和中科的合作,放弃用银行贷款去炒股就看得出来。在这个庄家横行的时代,可很少有类似华晨这样紧守底线的大集团。不过这个人在政治上太不成熟,不会处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最后造成了华晨最后的崩溃。另外,对权力太过于执着,如果01年他与奉天市政府矛盾爆发后,不是急于打算用股权置换的方式,把华晨由公变私的话,恐怕他也不会落得远走美国,如今还被奉天市政府以经济犯罪全球批捕的下场。”
郭守云点了点头,随即叹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老板,飞机要降落了!”
王珏过来提醒道。
“知道了。”
应了一声,系好安全带后,飞机开始降低高度,时间不长,降落在了宁~波机场。
原本郭守云是打算坐车过来的,但现在宁~波跨海大桥还未开通,从魔都到这里要走四个多小时,实在太浪费时间,还是坐飞机方便,半个小时便到了。
下了飞机,提前赶到这里的吴晓静走了过来。在她的带领下,众人开车来到了宁~波市郊的一个工业区。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又有着良好的港口条件,这里自然不缺工厂。不过在众多机器轰鸣的工厂包围中,却有一片被蓝色铁皮包围的浩大废墟。
“到了,就是这里!”
随着郭守云下车后,看着面前连绵几百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大片的野草包围中,仿佛泥足深陷的巨人,孤零零的矗立在落日的夕阳下,张磊心中不由升起了一丝苍凉。
从下车的地方到厂房,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让他们避免了去趟那高过腰际,而且蛇鼠和蚊虫出没的密集草丛。
踩着枯枝败叶,走到厂房,虽然地上零落着人畜粪便,以及生活垃圾和枯枝败叶,但高十几米,长数百米的连绵钢筋混凝土结构,不由让人惊叹这里的宏大。
“这应该就是当年华晨与罗孚合作后建立的厂房吧?”张磊看了一圈后问道。
“不错!按照当初的设计规模,这里能够容纳6条生产线,年产轿车30万辆。可惜随着仰融出走,华晨撤资后,宁~波市政府虽然一直在找其它愿意接手的机构,但近两年下来一直没有找合适的汽车公司,这里就荒废了。我也是在看罗孚的资料是才注意到它。”
“两年的日晒雨淋,这些厂房还能用吗?”张磊道。
“我已经让吴晓静提前带人做了一个检测,华晨的人用料很扎实,这些厂房还能继续用!”
张磊点了点头,“老板打算把红星汽车公司的厂址放在这里?”
“不错!湘火炬的汽配工厂有一半在魔都周围,把红星汽车厂放在这里也能最大程度的节省成本。而且有华晨之前的基础,我们能在一年的时间内建成3条生产线。剩下的土地,也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扩充空间。另外,我们收购罗孚,他们对这里也熟悉,减少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0/13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