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资本帝国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1320


朝丽贝卡挥手示意了一下后,两人在阳台的休闲椅上坐了下来。
“虽然跟维旺迪的合同还没最终签下来,但现在基本大局已定了。所以,我想跟你聊一下印度那边的问题。毕竟,在我周围认识的人中,就只有你对这个国家最熟悉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丽贝卡马克富有智慧,经验丰富而且善于察言观色。从郭守云的话中她听出了别样的韵味。
“老板想扩大在印度的投资?”
“嗯!一个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10亿人口的大市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想要错过。”郭守云点头道。
上一世,因为络上充斥着对于印度的各种负面消息,郭守云对这个位于次大陆的国家印象很糟糕,也从来没有想过跟印度有过任何牵扯。但这一世不同,站在商业的角度,他意识到了印度的重要性。
虽然远远比不上华夏,但好歹也是一个世界前十的大市场,而且颇有几分潜力。
“我不是太看好印度市场!”思索半响后,丽贝卡马克摇头道。
“哦?原因呢?”
“印度政府和议会体制僵化,腐败且效率低下。国内法制缺失,宗教氛围浓厚,缺乏一个相对公平和合理的商业环境。另外,印度国内基础设施落后、能源匮乏。种姓制度下,阶级森严,宗教和种族相互对立,中等以上受教育人口少,缺乏企业发展所需的足够合格的人力资源。而且印度人普遍缺乏对时间的尊重,旷工、懒惰成风。所以,无论是政治、环境、宗教、法律、人力等任何方面,印度都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好选择。”
“看来一个达博尔项目让你收获了很多!”郭守云点了点头后微笑道。
“当初我也是被印度众多的人口,以及看似庞大的市场所吸引。结果等到项目开始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困难比我想象的还要多出几十倍。”丽贝卡点头后道。
“没想过放弃?”
“想过。但安然国际CEO是我放弃了很多后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投资高达30亿美元的达博尔项目是安然国际的明星项目。如果我放弃,那么我在安然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杰弗里吉林、卢佩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可以把我赶出安然管理层的机会。所以,即便是达博尔项目困难再多我也必须进行下去。”
“而且困难越多对我来说也有好处。因为只有我对这个项目最了解,安然想要达博尔项目成功,就必须我来负责。只是最后我仍然错估了印度政治的复杂性。95年印度大选,国大党败给了印度民族主义联盟,安然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合作的达博尔项目,因为投资巨大,成本高昂,成为对方最好的攻击目标。”
郭守云了然的点了点头。
“这是你们的资金没到位。否则,印度跟国外财团合作的项目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达博尔成了国大党反对派的攻击目标?”
“当时安然正在全世界进行扩张,资金紧缺。领导公司的总裁里奇金德很精明,比后来登上安然总裁之位的杰弗里吉林经验丰富,也更有手腕。他看出了印度市场的风险,因为当时安然对印度不了解,也缺乏必要的人脉和信息渠道,所以暂时放缓了达博尔项目的投入。”
“原本是出于谨慎的目的,想观望一下再做决定。可是没想到印度的时局变化的那么快,再加上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达博尔一下子成了整个印度社会批判的目标。印度全国上下群情激愤,没有任何一个党派敢于触碰这个雷区。所以,原本可以继英国提赛德项目之后,成为安然第二个利润支撑点的达博尔巨型电厂项目成了安然公司最大的亏损项目。”
想起当时的困境,丽贝卡马克的语气也有了几分惆怅。
沉吟片刻后郭守云继续道:“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法制不如发达国家那么完善。想要在这里投资,最大的风险并不是资金,而是政治。安然对达博尔的投资,一开始就独资控股,就注定了它的前途不会理想。”
“我们当时也想过跟印度本土公司合作,但公司董事长肯莱拒绝了。马哈拉施特拉邦派到美国招商引资的印度官员给出太多的保证,以至于绝大部分都忘记了风险。”
“印度人的嘴皮子确实很溜!”
郭守云认同的点了点头。
“除了政治,我们也缺乏对印度市场的调查。以天然气发电的成本太高,电价完全超过了印度的电力市场价。如果马哈拉施特拉邦电力委员会购买达博尔的电能,就必须付出300亿美元,才能让整个项目收回成本。这成了反对派,以及印度人最大的攻击点。也是马哈拉施特拉邦官场腐败,安然公司动机不纯,剥削印度的最好证明。我们自己把枪交给了印度人,然后让他们打死了安然,真是讽刺!”
“其实所有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安然内部。如果不是肯莱疏离了安然的管理和战略规划,杰弗里吉林片面的追求规模而不是真实的盈利,有能力掌控公司的里奇金德过早离开的话,安然也不会沦落到破产的境地。”
===第三百四十五章
并购环球影业===
第三百四十五章并购环球影业
丽贝卡点了点头,默然片刻后,“老板,我相信您对于安然太平洋公司的绝对控制和英明决策。但印度并不适合公司在这里大展拳脚。”
“我知道。不过这个市场确实是我们没法舍弃的,尤其是达博尔。”顿了一下后,郭守云继续道,“丽贝卡,对于华夏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不多。美国的教科书上,介绍华夏历史的篇幅并不大。”
“那华夏清末民国时期呢?”
“我知道鸦片战争、日清战争,华夏的军阀混战等少数事情。”虽然不明白郭守云为什么要这么问,但丽贝卡还是尽自己所能的回答。
“其实,在我看来。现在的印度就如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华夏清朝时期。官场贪污腐败;民间黑暗且等级固化,人民愚昧不通教化。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赚钱,当时的西方人用了三种手段。第一,强大的国家实力所带来的强权威慑。第二,舍得下本钱贿赂掌控政治权利的官场。第三,让熟悉本地情况的人,俗称买办的阶层来替他们经营本地的生意。”
“尽管现在时代不同,国家也不一样。但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拿来借鉴。所以,对于印度的发展策略。我的想法是:第一,多利用我们美国公司的背景,争取更好的投资机会和条件。第二,只要能够保障我们的利益,为我们提供方便,那么就不要介意在官场上多花钱。第三,培植我们的印度代理人。最核心的目标只有一个,只要能让我们赚钱,那么在印度我们什么都愿意干。”
沉思半晌后,丽贝卡马克慢慢的点了点头。
“您针对印度市场的三条方案我非常认同。但很多时候,实际遇到的困难会比想象的要更复杂,也更多。”
“我明白。没有什么事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策略也会随着印度时局和世界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顿了一下后,郭守云目光一下变得深邃起来,“这个世界太复杂,有些时候必须提前做准备,才能保证我们做出决策的时候不会偏离轨道。”
相处一年多,丽贝卡马克对这位年轻老板也有一定的了解。很显然,他心里又有了什么想法。
“丽贝卡,印度十亿人口中还是有很多精英,你有没有认识的?”默然片刻后,郭守云忽然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13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