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乔安第1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0/3776


乔安感应到触须怪的心态变化,对自己的敌意有所降低,就打出一串手势,低声吟咏施法咒。
“vania!”
淡淡的青色魔力光辉由乔安眼散发出来,照射在触须怪身上。
这个法术的咒和效用都很像“魅惑人类”,但是构型稍有不同,专门适用于异怪类生物。
乔安是在巴登温泉疗养期间,通过解析自身异怪血脉,发掘出这个相当冷僻的1环法术——“魅惑异怪”。
在地表世界,很少有机会跟异怪打交道,然而在异怪层出不穷的地底世界,这个偏门法术就找到了用武之地,所以乔安特地准备了一个,正好拿触须怪练练手。
魅惑类法术,通常很难对心怀敌意的生物发挥作用。
好在乔安已经用一瓶疗伤药水大大削减了触须怪的敌意,施法过后,成功争取到对方的好感。
“惑控学派”的法术,大部分可以划归为两个子类,一类是“魅惑”,另一类则是“胁迫”,前者比如“魅惑异怪”,后者比如“人类定身术”和“支配虫类”。
“胁迫”类型的法术,好比霸王硬上弓,不管受术者多不情愿,一旦被法术俘获,就只能被迫服从施法者的命令。
“魅惑”类型的法术,没有那么强硬,只是在不知不觉赢得受术者的好感和信任,使对方觉得施法者是真心为他好,发自内心听从施法者的建议,而非被迫屈从施法者的摆布。
这两种类型的惑控法术,各有利弊。
“胁迫”类法术的优势在于简单粗暴,不用在意受术者是否心怀怨恨,强迫对方执行命令。
短板在于对方倘若心有不甘,执行命令过程便不会全力以赴,能偷懒就偷懒,不仅效率低下,也无法执行那些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工作。
“魅惑”类法术的弱点在于受术者保留了一部分自由意志,如果施法者的要求明显违背了受术者自身的利益,就有可能遭到拒绝。
好处是当施法者与受术者利益一致的时候,或者能够说服受术者相信双方利益一致的时候,受术者就会被激发出极大的热情,积极为施法者服务,非但不会消极怠工,甚至还会主动出谋划策。
此刻被乔安以“魅惑异怪”俘获的触须怪,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这位人类法师手,唯有取悦对方,自己才有可能保住性命。
所以当乔安提出请它为自己的冒险团队担当向导,引领众人穿越地脐,前往血苔原的时候,尽管触须怪从出生以来就未曾离开过这片区域,还是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第140章:触须怪(Ⅱ)===
乔安对“魅惑异怪”的效果很满意,趁着同伴打扫战场的时候,通过心灵连线与被自己魅惑的这只触须怪简单交流了一下,结果发现触须怪的思想非常单纯。
在触须怪的认知中,世间所有生物均可归为三类:能吃的,不能吃的,以及惹不起的。
触须怪在袭击那些“能吃”的生物时不带一丝怜悯,然而遇到那些自己惹不起的天敌,总是会小心翼翼地躲藏起来。
即便是如此简单的认知观念,偶尔也会发生判断失误的情况比如今天这场遭遇。
在触须怪的观念里,凡是长得差不多的生物,除了因年龄段不同而在肉体强壮程度上有所区别,实力差距不会太过悬殊。
比如它们触须怪一族,所有的个体在发育成熟以后,战斗力都差不多。这只触须怪搞不定的强敌,换成别的触须怪来,照样搞不定。
任何智慧生物,都具有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触须怪也不例外。
被乔安俘获的这只触须怪,不止一次杀过类人生物,那些生活在地底世界的侏儒和地精,都被它归入“可吃”的范畴,狩这类生物的时候,也没有遭遇过多大威胁。
根据自身情况,以及过往的狩经验,触须怪有理由归纳出这样一条自认为普遍适用的“真理”:
所有的类人生物,实力都差不多,可以放心大胆的杀。
然而今天的遭遇,彻底推翻了它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这条规律。
触须怪直到现在还想不通,乔安他们这些来自地表世界的探险家,明明长得跟自己从前轻松杀过的那些类人生物一个样,为啥战斗力却是天差地别?
触须怪脑海中盘旋的这些疑问,使乔安感到好笑。
这些生活在闭塞地下空间的异怪,见识有限,既不理解何为“超凡职业”,更不明白高度发达的人类明,促使人类个体之间的差距大到无可估量。
触须怪的思考方式,错在试图通过观测少数样本归纳出普遍规律,这使乔安想起一个颇为讽刺的寓言故事。
一群火鸡当中的智者,根据长期观察,总结出一条规律:每天早上八点钟,必定会有食物从天而降。
智者向其它火鸡宣布自己的发现,并且认为这条规律背后,必定体现出宇宙中永恒不变的真理。
然而就在它发现真理的第二天早上八点,从天而降的不再是食物,却是养鸡场主人抓向智者脖颈的大手,以及另一只手中紧握的屠刀
笑过以后,乔安忽然不寒而栗。
触须怪仅仅通过狩地底侏儒和地精的经验,就推广出所有类人生物都不堪一击的结论,这显然是错误的,那么自己通过少数几个实验样本,就得出研究结论,不也是在以偏概全?
自己这个自诩聪明的人,不也一直在犯与触须怪相同的错误,充其量不也就是一个“鸡群的中智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0/3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