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乔安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3776


托比亚斯是个40来岁的中年胖子,面庞红润妙语连珠,与玛莎小姐的管家菲利普唐斯完全是截然相反的性格。
主人陪同客人们进餐的时候,托比亚斯在旁边时不时的讲几个冷笑话,逗得大家笑个不停。
喝完饭后咖啡,瓦萨少校就带领乔安四人去视察自家牧场。
班尼老师和阿吱的个头都太过矮小,不太擅长骑马,高傲的骏马也不高兴被这两位獐头鼠目的先生骑乘。
鼠人和狗头人一靠近,马儿就发出警告的嘶鸣,扬蹄欲踢。
瓦萨少校看到这种情况,先带大家去马厩对面的牲畜栏,说是要为阿吱和班尼老师挑选两匹个头比马稍矮、性情也更温顺的坐骑。
在新大陆南方的种植园,除了牛马,最常见的骑兽非驴子莫属。
亚尔夫海姆的毛驴很有些名声,早在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之前,当地土著阿萨族人已经掌握驯化野驴的技术,后来殖民者从阿萨族人那里学到这门畜牧技术,并且加以改良,驯化出更为吃苦耐劳的役用毛驴。
不过话说回来,驴子这种牲口毕竟比不了牛马,无论怎么驯化都很难改变驴子天生的缺陷:要么愚蠢,要么倔强,要么又蠢又倔,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平均每十头驴子当中,能有一头聪明温顺的毛驴就可喜可贺了!
乔安还没走进牲畜栏,远远听见那独特而中气十足的嗷嗷嚎叫,不由笑出声来。
驴子与马相比,还有一个算不上缺点的特征就是特别喜欢“引吭高歌”,偏偏嗓子还很烂,叫得那叫一个难听
然而当他走到牲畜栏跟前,仔细观察那群一边咀嚼燕麦一边抒情咏叹的“歌唱家”,惊讶地发现这些牲口似乎并不是自己原以为的驴子。
这群奇怪的动物,体型和面相很像马,却长了一双驴似的长耳朵,叫声也酷似驴子!
乔安看了好几眼,也不敢断言它们到底是驴还是马。
“喂喂!这是什么怪物啊,怎么长得像驴又像马!”小喵也是满面惊诧。
===第59章:骡子发明家===
“那是公驴与母马生育的混血动物,阿萨族人称它们为骡子。”
瓦萨少校向访客介绍自家培育的大牲口,脸上浮现自豪的笑容。
“在亚尔夫海姆乃至整个新大陆,我家是最先培育出优秀骡子的牧场。”
“事实上从十多年前开始,我就对育骡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些年来,每逢休假我就对所能搜购到的各种驴和马进行杂交配种实验,从后代当中筛选出最优秀的骡子。”
“这项事业进行得卓有成效,要不是必须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军营里,说不定我有机会凭借这项发明,成为一个留名史书的畜牧专家。”
乔治瓦萨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对驴与马进行杂交配种的人。
事实上,他是从家中一位阿萨族出身的牧人那里学到这门早已流传于土著部落的畜牧技术。
公驴和母马杂交所生的后代“骡子”,原本就是阿萨族古语中“杂种”的意思。
尽管阿萨族人最先发明了培育骡子的方法,但是并不十分重视这门技术。
毕竟骡子这种生物存在致命的先天缺陷,几乎无法生育后代。
与其费心费力培育骡子,还不如去捕捉驯化草原上成群的野马和野驴。
乔治瓦萨,很可能是新大陆第一个接触到并且非常重视育骡技术的庄园主,也是第一个采用科学方法培育优良骡子的畜牧从业者,更是第一个在报上撰写文章,积极向“文明社会”推广这种混血牲口的宣传者。
假使将来有一天,骡子被广大殖民者接受,成为一种地位不逊于牛马的牲畜,那么乔治瓦萨凭借他在改良和推广骡子这项事业上做出的开创性贡献,的确有资格在新大陆的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乔治瓦萨热衷于培育和推广骡子,绝不是因为好玩或者为了沽名钓誉。
十多年的畜养实践表明,骡子这种牲口既具有驴的耐力和负重能力,又有马的勇敢与强壮,头脑聪明,任劳任怨,还不挑剔饲料,役用价值比马和驴都高。唯一的缺陷是雌骡盆骨不能开合,无法生育后代。
弗农山庄这些年来培育出的骡子,大部分出售给了买不起耕马和役马的自耕农或小农场主,自家牧场只保留了57头成年骡子。
前不久遭遇怪虫袭击,致使牧场损失了八头骡子,就连那位帮助乔治瓦萨培育骡子的阿萨族老牧人也不幸遇害。
向乔安他们讲述这起不幸事件的时候,瓦萨少校脸上没了笑容,为失去那位老牧人深感惋惜。
骡子的确像瓦萨少校所说,比驴更聪明,也不像马那样容易受惊,很平静地接受了阿吱和班尼老师骑在它们背上的事实。跟随骑乘高头大马的瓦萨、乔安和小喵,不紧不慢地在牧场中蹓跶。
“那边就是掘地虫潜伏的地带,我们就在这里下马,免得惊动那些躲在洞穴深处的害虫。”
瓦萨少校指着河畔草地说。
乔安翻身下马,循着瓦萨少校手指方向望过去。
依芬河随着山势起伏蜿蜒流淌,河流左侧靠近牧场的缓坡地带生长着茂密的苜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3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