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乔安第30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5/3776


就是在这种理念的促使下,以约瑟夫·亚当斯为首的约顿海姆抗税运动领袖们,主动邀请米德嘉德与亚尔夫海姆派出代表开会,倡议协力对抗来自宗主国的压迫,进而谋求新大陆东海岸的三块殖民地独立建国,组建联邦。
米德加德的民意领袖们,包括贵族出身的尼克尔斯爵士、拉瓦尔男爵和卡斯蒂斯爵士,都倾向于支持约顿海姆独立,因为后者的独立运动一旦被镇压,斐真军团即可沿着维穆尔河顺流直下,占领米德嘉德地区,使刚摆脱亚珊帝国控制的米德加德沦为另一个宗主国的殖民地。
&#21434&#21437&#32&#31508&#19979&#25991&#23398&#32&#98&#120&#119&#120&#46&#99&#111&#32&#21434&#21437&#12290亚尔夫海姆人的态度更关键,从地缘政治上来讲,南方人似乎没有必要牵扯到北方的纷争当中,不过约翰·诺福克、乔治·瓦萨和亚历山大·杰斐逊等民意代表都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如果亚尔夫海姆拒绝参加大陆会议,单凭一个米德嘉德无法帮助约顿海姆取得独立地位,而当斐真大军控制了米德嘉德,下一个沦陷的就要轮到亚尔夫海姆了。
新大陆东海岸的三大殖民地可谓休戚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北方还是南方,谁也别想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当中独善其身。
1626年2月12日,来自东海岸三大殖民地各个城镇的56位代表汇聚于米德嘉德城,出席“第一次大陆会议”。
代表们都是各个殖民地的政治领袖,出身于各行各业,如律师,医生,教师,学者,商人,教士,军官,种植园主和工厂主等等。
他们当中有所谓“温和派”,主张与斐真王国缓和矛盾;有的是“激进派”,主张对抗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的是“中间派”,寻求妥协的方案。
第一次大陆会议总共持续了两个星期,各方代表在无数场唇枪舌剑的争论过后,勉强达成了下面五条协议:
一,各殖民地联合起来,抵制斐真商品。
二,成立监察委员会,监督各地抵制运动的情况。
三,建议各殖民地扩编民兵自卫队,做好与斐真正规军作战的准备。
四,向斐真国王乔治三世递交一份措辞委婉的请愿书,请国王陛下慎重考虑新大陆人民的诉求。
五,若形势不见好转,将于三个月内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人们从这份协议当中不难发现,温和派的主张占绝对优势,会议基调就是争取与斐真当局的妥协,新大陆的殖民者们似乎还没有做好跟宗主国一刀两断的准备。
……
第一届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向斐真国王乔治三世呈交的这份“橄榄枝请愿书”,显示出他们此时还秉承着“反对议会而非国王”、“打倒蒙蔽君主的奸臣”的斗争方针。
然而正是这份一厢情愿的“请愿书”,体现出大洋两岸的人们在思想上存在根深蒂固的隔膜,斐真王国可不是神圣亚珊帝国,“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对前者的政府体制产生了严重的误解。
神圣亚珊帝国的首相和内阁,执政权力来自皇帝陛下,然而在斐真王国,诺斯勋爵被乔治三世任命为首相,却不能因此认定首相的权柄来自国王。
诺斯勋爵所属的党派在议会选举中赢得了多数席位,这才是他上台组阁的底气所在。
至于国王陛下授予的委任状,只不过是对选举结果的追认。
事实上,斐真这个国家的立法权掌握在议会而非国王手中,国王不能直接下达命令或颁布法令,只能在经由议会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统治。
巘戅戅。即便乔治三世有意为殖民地的臣民打抱不平,宪法也不允许他这么做——只有下议院才可以废除自己通过的法令。
那么斐真议会对殖民地同胞是什么态度?
如果说“厌烦”这个词还不足以描述上下两院多数议员对殖民地抗税运动的看法,那么“憎恶”或许更为贴切。
“当街围殴执勤官兵,武装走私,煽动叛乱,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暴徒了!”
“不能再犹豫了,一定要出重拳!”
议程一旦涉及殖民地抗税运动,议会大厅里便充满这类杀气腾腾的言论。
史料:反议会不反国王
和绝大多数殖民者一样,汉密尔顿仍然希望能够和英国保持友好的关系,他埋怨北美的殖民者正在拒绝成为一个拥有全部权利的英国臣民。为了论证北美人民抵制英国税收的正当性,汉密尔顿小心翼翼地指出,殖民地仅仅效忠于英国国王而不是英国议会。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殖民地仅仅效忠于国王的话,那么殖民地在理论上可以不受英国议会的控制,而同英国在整个大英帝国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与英国互为大英帝国平等的成员。
===第77章
宣告法===
1626年的春天,斐真王国迫切需要制定一个全新的战略,从根本上平息这场发源于新大陆殖民地的暴乱,然而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战略呢?
议会上下两院的“鹰派”人士,呼吁要求用更多的军队和更强大的舰队进行更严格的控制;“鸽派”代表们则认为应该做出更多的让步,化解殖民地某些具体的不满,如有关税收、海关、边界争端以及西部荒野的问题。
攫欝攫。最明智的策略应该是将这二者结合,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将殖民地的“温和派”与“激进派”分离开来。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这样的方法应该是可以成功的。
可惜,当时斐真国内的政治气候不允许诺斯首相和他的内阁采取上述稳健政策,议会中的左右两翼,都在他们身上施加了极大的压力。
左翼“公正党”的代表威尔克斯先生在下院发表演说,公开表示同情殖民地的抗争,针对“无代表不纳税”这一口号,他认为应该打个“补丁”,对斐真本土和殖民地一视同仁,将殖民地视为选区,允许殖民地派出代表进入下院担任议员。
打上这个“补丁”,就彻底消解了“无代表不纳税”这句口号的根基,国会可以更好地倾听来自殖民地的诉求,并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议事规则,哪怕殖民地出身的议员集体投出反对票,本土议员依旧可以投出压倒性多数的赞成票,从而名正言顺地在殖民地推行印花税法案。
威尔克斯先生的倡议,完美体现了“公正党人”的施政纲领——把追求社会公正与平等视为最高理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5/3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