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第1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8/2237


这种情况对制作方有利有弊,如果票房爆了肯定要加价,但是票房不理想,就会被压价,甚至合作作废。
《无极》剧组之前因为陈大导的原因,对电影比较有信心,心态也稳得住,结果现在开始坐蜡了。
还愿意合作的海外片商,拼了命的压价,有些干脆就不准备再买了。
对比电影3亿人民币的成本投资,《无极》赔肯定是赔定了,现在能做的也是尽力挽回损失。
而《无极》最大的投资人就是中影,韩三爷个人都快抑郁了。
这可是中影重点项目,几个亿砸过去了,现在弄成这个局面,他这个具体负责人难辞其咎。
好在他和繁星的几个合作项目,《新世界》《绣春刀2》《神话》等中影都有一定利润,给他加了不少分。
再加上,中影旗下还有院线和发行业务,也赚了一些,好歹不至于赔个底掉,勉强把这锅给躲了过去,
经此一次,韩三爷对陈大导的印象大为改观,同时也越发看重繁星。
他算是看出来了,除了繁星和少部分人,其他都是乌合之众,与虫豸在一起,是搞不好中国电影的………
与《无极》前后脚下画的《绣春刀2》,最终内地票房是1.84亿,位居2005年内地票房榜亚军,冠军是《新世界》。
可惜《无极》底子还是厚,最后愣是超过了《神话》,否则今内地票房往前三都是由繁星制作或出品的电影了。
这1.84亿的票房,制片方大概能分到7000万左右,繁星还有繁星院线和发行,差不多还能分个3000~5000万。
一般情况下,院线方能拿电影总票房的50%~58%的分成。
繁星院线作为繁星电影上映的主力院线,内部排片高,票房也多,基本能从这55%~58%的院线分成,拿到三分之一到一半以上的份额。
同时,发行方也要分钱,一般是总票房的5%~10%,繁星至少能拿一半,有时候甚至全包。
也就是,一部电影的票房,如果由繁星全权制作、发行、上映,繁星自己就能占剧60~75%的收益。
这就是拥有产业链的好处,从头吃到尾………
所以曹轩有时候愿意将一些电影投资份额让出去,因为即便制作方面拿的少,他也能从发行和院线赚回来,不管怎么分,平台终端始终吃大头。
目前为止,国内能这么玩的只有三家,中影、上影和繁星。
华谊、博纳等公司,都在按照这个模式追,但苦于实力、资金以及市场份额原因,只能跟在三家后面吃灰。
曹轩偶尔拉他一们一把,很少故意打压,很大原因就是需要这么一帮公司追着,既能给繁星内部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免得躺在功劳部混吃等死,另外也不至于形成在繁星民营垄断的趋势。
现在经济需要高速挺进,许多事可以不在乎,甚至恨不得你做大做强。
但再过些年经济涨势微颓,很多事情就比较敏感了,搞不好就会变成被杀鸡儆猴的鸡。
虽然曹轩上面有关系,自信不会当靶子,但是还是低调为好,再怎么着也找几个分担压力的挡箭牌。
否则,搞不好日后娱乐圈出点什么破事,都得往曹轩身上招呼。
冤枉?
资本家有什么冤枉的,躺平挨骂就是了。
所以曹老板需要有一帮甩可以甩锅的存在,最好从【内娱完了】变成【要不是繁星,内娱早完了】的广泛印象。
凡事是比出来的,如果只有繁星,什么事都得用放大镜看,80分也得变成50分。
可要是旁边还有那么几个60分的其他公司一衬托,这80分就特别难能可贵了,甚至滤镜之下,耀眼到100分都有可能。
这是《绣春刀2》和《无极》就是最好的例子,你自己干的再好,也不如同行衬托的好………
除了内地票房,《绣春刀2》的版权也比第一部要高上不少,可惜这个系列在国外卖的不算火,否则以两部过3亿的票房体量,真的能狠狠捞一笔。
而《绣春刀》系列的火热,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关于明朝影视的更多探索,以及锦衣卫这个名词也开始大范围出圈。
之前就有两部以锦衣卫为题材的电视剧,现在趁着《绣春刀2》热度尚存,有一家公司直接宣称开拍《锦衣卫》。
演的就是客氏、魏忠贤、朱由校的故事,导演暂定《走向共和》的张黎。
咱也不知道张黎为啥接这个本子,但有一一,没了编剧刘和平,这部《锦衣卫》拍的堪称魔幻。
魏忠贤仍然是反面人物,坚持明朝第一反派不动摇。
客氏变成了女主,不但是白莲花,除了男主,还被迫嫁给了老皇帝,并分别被魏忠贤和朱由校玷污,有点明末暗黑版杨玉环的意思。
而朱由校不但变成了朱由检的弟弟,还恋母情结严重,并且造反把在位好几十年的他爹朱常洛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8/2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