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第1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2/2237


考虑到《三国·赤壁》的名气,其实场租费很多地方不要钱,甚至愿意出钱邀请其拍摄打广告。
但是为了保证,得对很多东西改造,这个得剧组掏钱,是拍摄成本很大的一笔支出。
《三国·赤壁》几个亿的投资,演员成本有限,除了曹轩,余下的演员全加起来也就小八位数,都不一定有几个导演、编剧和幕后那帮大佬的费用高。
而演员省下来的钱,都投入到拍摄上面,服化道精益求精,场面更是恢宏大气。
曹轩到剧组时,《三国·赤壁》剧组正在拍摄。
分为两个大组,文戏组在繁星影视城拍摄江东群臣劝孙权,武戏组则是影视城隔壁一处空地山谷拍赵子龙七进七出。
曹轩没做停留,直接和人开车去了武戏组,然后就看到银盔银甲银马的聂远,在罩甲黑衣曹军的围攻下左冲又杀。
有关三国的服饰,各种考究法不一。
原因是当时属于东汉汉末,然后分为魏蜀吴三国,服饰风俗变化很多,各国乃至各诸侯间都有可能不同,严格遵守是很困难的。
94版《三国演义》口碑很好,但服饰方面还真算不上考究。
反倒是吴白鸽的《赤壁》,虽然也有一一些错误,但整体来算是三国题材里服饰铠甲最贴合时代的。
当然了,如果严格按照现实,几方势力还没富到让普通小兵都披甲的地步,除了精锐嫡系部队,普通士卒还是要打折扣的。
《三国·赤壁》的服饰铠甲方面,也基本上按照汉末三国的规制和特色,不敢是1:1还原,但大致是没啥问题的。
但毕竟是影视作品,还是要做出一些区分。
比如94版《三国演义》用颜色区分,红蜀魏黑吴绿,高希希的新三国魏军黑甲、吴军白衣或白樱、蜀军有点像藤甲。
之所以这么干,就是分出敌我来,不然一大群人打成一团,观众分不清谁是谁。
乃至套用现实,两军打仗,军服相同,还得头上或胳膊上缠个头巾以做区分的,不然谁知道是敌是友。
《三国·赤壁》也是如此,既然服饰铠甲的规制和特色区别不大,那就以颜色区分。
曹魏黑衣罩甲、士卒黑帽,将领多数盔上黑缨。
刘备部队红衣罩甲,士卒黄褐色的皮帽,将领多数盔上赤缨。
东吴则是青绿衣罩甲,士卒青黑色帽,将领帽盔则是白缨。
当然了,这里的是绝大部分普通将领和士兵,实际上,几个主角的铠甲还有服饰还是有特色一些。
比如聂远的赵云,铠甲就更偏银白色,这也是为了突出角色,真要把赵云弄的红衣红甲,观众反倒是觉得别扭。
曹轩重视服化道,但不会一味的过于追求服化道。
最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优质的服化道提升了作品本身的质量,可要是作品本身稀烂,就是把汉朝的古董穿在身上也照样不行。
赵云在山下冲杀,不远处的山谷之上是曹丞相的中军仪仗。
别看电影里可能就十几分钟,但实际拍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比如聂远和他的替身已经在之前的村落和山谷下方打了快一星期了,胸前的“阿斗”都挤烂了。
直到今天才算,勉强把中近景拍完,配合山上的曹操中军仪仗,拍一下远景和名场面
看赵云在山下疯狂乱杀,神勇非常,曹丞相惊诧莫名,询问左右。
“我原以为吕布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此人比他还要骁勇,这是谁的部将?”
众将不知,曹洪飞马下山上前喝问:“军中战将可留姓名。”
赵云冲杀出去,朗声应答:“吾乃常山赵子龙!”
……
曹轩也不知道这段将来会不会被b站和短视频玩梗,但看着军阵里聂远的冲杀英姿,还是挺羡慕的。
《三国·赤壁》不像吴白鸽那版,周瑜自己还拿着剑上去砍人。
曹轩这个主帅基本都是文戏,哪怕是最后的大决战,也只是指挥作战,打戏冲杀都是那几个武将上。
之前在《飓风营救》拳拳到肉打了一场的曹轩,心里还有点小痒痒。
没有理会还在拍戏的聂远,曹轩直接驱车前往山谷之上曹军这边,现在还没轮到拍山上,众人处于候场休息阶段。
演员们闲着无聊,群演四散四周聊天睡觉,几个主演凑在帐篷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2/2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