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第1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4/2237


可要全都是现代大白话,观影门槛是没有了,但也缺乏了历史厚重感。
这里边的平衡如何把握,尺寸怎么拿捏,很看编剧和导演的本事,一个不好,就容易两头不讨好。
比如后世《风起陇西》,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方面想走三国权谋,一方面又引入各种现代谍战用语,有些观众无所谓,有些观众就觉得不伦不类。
《新三国》更是典型中的典型,台词闹了无数笑话,比如
“不可能,我二弟天下无敌,只有他杀敌的份儿,怎么可能被别人杀呢。”
“全军冲杀蜀军阵营,直奔诸葛亮四轮车。”
“诸葛亮真是个妖孽啊,三寸肉舌头,把我的军师死了。”
“让我捅他一万个透明窟窿。”
“……”
其实有些台词配合剧情情境并不算差,只不过显得直白,但有些台词,看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泄气。
文言文简练精准,好的台词不但极具文字和语言魅力,呈现在镜头里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字字分明,既充满力量,还颇有韵味。
《三国·赤壁》作为一个商业大电影,肯定要降低观影门槛。
但要把那些文言文台词全放弃,未免暴殄天物,所以还是要找平衡,尽量变成现代人都能听懂的“古白话文”。
从《三国·赤壁》剧组拍文戏开始,好几个编剧就正式进组,根据具体拍摄情况,反复修订剧本台词。
甚至有时候,许多演员直接拿两三个本子,一口气把几个版本全拍了,然后留到后期慢慢斟酌剪辑。
搞定了今天的拍摄,曹轩向导演和几个演员告别,他马上要飞往欧洲进行演唱会,又得请一个月的假。
不过大家也习惯了,倒不是曹轩一直请假,而是其他演员也有这么干的。
《三国·赤壁》上下两部一起拍摄,剧组2月下旬开机,这都快7月底了,已经拍了足足半年有余。
预计后面还要拍两三个月,大半年的时间,不可能一直把演员圈在剧组。
再不耽误剧组拍摄的情况下,调档、短暂离组、请长假都是很正常的事,几乎大多数主演都请过假。
当然了,即便如此,曹轩也算请假最多的了,但架不住他在剧组底气足,别人眼红也没办法。
………
7月末,曹轩乘坐私人飞机来到欧洲,进行第二阶段全球巡回演唱会,第一站就是英国。
第一场演唱会是在曼彻斯特的老特拉福德球场。
8月11号,新赛季的英超拉开帷幕,届时老特拉福德有正事,再想租借难度就大多了。
而且考虑到曼联还得赛前备战,早点搞定演唱会也能提前省出场地,让曼联适应主场。
至于其他球场,曹轩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他掏钱了,就得按合同走,耽不耽误球队训练,他又不是俱乐部球迷,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想到这,曹轩突然恍然大悟,切尔西和阿森纳不借主场,是不是也防着他呢。
7月31号,傍晚
老特拉福德球场外人满为患,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围着的人群穿曼联球衣的少,反而多是拿着荧光棒和应援灯牌。
麦克看着乌泱泱的人群,特别自豪的看着伙伴丹尼尔:“怎么样,不用踢球,曹照样可以填满整个梦剧场。”
丹尼尔撇撇嘴,但看着四下的密密麻麻人群,倒是没有怼回去。
看着好友的沉默,麦克开心极了,嘚瑟的开始吹嘘自己偶像的各种事迹。
“知道吗,曹是世界上歌迷最多的歌手,仅仅在亚洲,他就有十几亿歌迷,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两个欧洲都没有这么多人……”
麦克的这个法也是很多欧美歌迷对曹轩的认知。
或许是媒体误导,亦或者是网络传闻,他们把整个东亚的人口都算成了曹轩的歌迷。
而且随着曹轩这两年的新闻在中东和南亚持续曝光,印度和中东等国可能也要被他们算进去。
甚至都不用算别的,一个印度一个中国,两大人口大国伺候曹轩,“歌迷数量”逮谁灭谁………
但话又回来,以曹轩如今在亚洲的地位和名气,十几亿歌迷肯定是夸张,但上亿歌迷或路人粉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4/2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