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第14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8/2237


所以这也是曹轩和新线一直坚持在较为冷门的2月档上映,虽然盘子小,但是竞争对手也相对不强势,可以多争取一些便利。
最终,《飓风营救》得以在2000家出头的北美影院上映,多数院线的排片率也仅次于上述两个电影。
不敢说是最好的开局,但也是创造了极为不错的有利条件。
更有利的是,被赋予厚望的《穿梭者》却在关键时刻拉跨了。
这部电影也叫《心灵传输者》,男主角海登·克里斯滕森,《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出道,在国内观众眼里知名度不高。
仅有印象应该是在那部中美合拍的大烂片《白幽灵传奇》里,与饰演女主的刘天仙有吻戏。
男主不算出名,导演却不错,正是执导过《谍影重重1》和《史密斯夫妇》的导演道格·利曼,这也是为啥《穿梭者》为啥能拿下8500万美元制作费,并获得院线和媒体看重的原因。
但事实证明,名导也有翻车的时候,而《穿梭者》恰恰是道格·利曼翻车之作。
这部电影讲的一个拥有瞬间移动在世界每任何一个角落超能力的青年,对抗阴谋组织的故事,套路很老,拍的也不算出色。
专家烂番茄新鲜度15%,大众idb评分仅有6分出头。
口碑还无所谓,许多好莱坞爆米花电影评价不高的也多了去了,可怕的是《穿梭者》的电影票房也不理想。
和国内票房统计的习惯不同,北美这边更多的统计周末票房,即周五~周日这三天。
这是因为北美工作日票房淡季和旺季差别很大,周末票房可以更好的反应电影的受欢迎程度,像国内整周票房的数据也有,但是不多。
《穿梭者》周四上映,首日北美拿下650万美元的票房,之后周五、周六、周天三天的周末票房拿下2300万美元,表现不俗,并且拿下了当周票房周冠军。
但等到了下周,负面口碑开始发酵,票房就有点像昨晚的起点app——崩了。
周一还是430万美元,到了周二就一口气滑到130万。
虽说北美这边旺季和淡季相差较大,但如果电影走势有利,后劲较足,数据不会下滑这么快的。
《穿梭者》如此表现,并不能直接称之为完全崩盘,但是也隐隐透着潜力殆尽的迹象。
相比之下,《舞出人生2》票房数据还不如《穿梭者》,但架不住人家成本低。
北美这边的票房分成并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有的电影大公司强势,甚至敢拿走60%以上的票房收益,有的电影公司求着影院上院线,肯定要给院线方让利。
而且有些公司和院线还有奇奇怪怪的合同,比如首周票房电影公司拿90%,后面的几周票房影院拿60%之类的,还比如设一个票房标准线,多了归某一方。
后来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繁荣,中国影视公司和院线也喜欢这么玩,很多热门电影都有相关的对赌合同,彼此征求利益最大化。
也因此,因为合同的多样化,很难有精确统计比例,只能根据多数的正常合同,做一个大致估算。
北美这边一部电影的票房,制片方一般拿40%~55%,海外票房差不多40%,不过因为汇率的变化和政府官税等缘故,收益时常浮动较大,对于大部分电影公司来说,还是国内的票房更为靠谱。
《穿梭者》8500万美元的投资,暂时抛开海外和各种版权收入,北美票房至少要达到1.7亿美元才能回本。
而以现在的票房趋势来说,别说1.7亿美元了,北美票房破亿都困难………
而《舞出人生2》投资不足2000万美元,北美票房4000万美元以上就回本,余下的都是纯赚。
不单回报率高,关键这种电影付出的精力也不多,对比那些耗时耗力耗钱的大片,这钱赚的那叫一个爽。
然而再爽,也爽不过《飓风营救》。
这部电影拍摄成本不高,哪怕是在日本,也就将将5000万人民币。
当然,这没算曹轩的片酬,他本人的片酬比制作费用相差无几。
由于是与新线联合投资,该收的片酬也不能少,曹轩拿了5000万人民币,大概600万美元左右,算是内部友情价,后来谈判时还用这个当了筹码。
也就是说《飓风营救》的实际拍摄成本也就1200万美元左右。
当然,这是计算当时的拍摄汇率,今年因为金融危机的缘故,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在不断下跌。
那时候是8.2,现在已经跌到了7.2,如果按现在的汇率计算《飓风营救》的成本将近1400万美元。
曹老板在海外的资本凭空蒸发了好多亿,好在他之前做了安排,手下的财务金融团队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帮他回了不少血。
不过不管怎么算汇率,《飓风营救》的成本在同期几部电影里绝对算是最少的,这也让《飓风营救》的收益率显得格外惊人。
《飓风营救》上映时间《穿梭者》相隔只有两天,首日就是周六。
院线方想的很明白,万一要是这部电影扑街了,前两天在旺季多吸引一波粉丝,能圈多少圈多少。
但即使这样,《飓风营救》周末票房并不算出色,首日只有325万美元,次日周日略多一些,也只有351万美元,在第一周的周末的票房仅排名第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8/2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