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第15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1/2237


综艺方面倒是值得一说,经过去年小一年的筹备和讨论,今年繁星上线多部综艺。
其中《奔跑吧》和《非诚勿扰》大火,前者捧出一个国民级综艺团体,后者广告费受到手软,各种话题也堪称现象级。
此外,像《今夜有戏》等综艺,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少数几个表现一般的,这次讨论也是准备定个基调,是再给点机会还是直接砍了。
最终根据一系列数据,挑选了两个潜力或者是有改进空间的暂留,另外全部都砍了。
另外还有一个议题就是,繁星王牌综艺《明日之星》原定是两年一季,上一次举办是2006年,按理说今年应该举办第三季。
但因为灾情和奥运会的缘故,繁星选择延期,现在奥运会过去,有些人就提议准备《明日之星》第三季,可以在寒假播,也可以放到明年暑假。
不过这个提议,得到了曹轩和一部分人的反对。
2004年《明日之星》横空出世,掀起了选秀狂潮,2005年的《超级女声》又添了把火,这两个节目捧红了多位明星,如今甚至不少成为华语歌坛的中坚力量。
但2006年的《明日之星》第二季和《超级女声》第三季,或许收视率不错,但影响力和造星能力明显断崖式下滑。
所以在2007年湘省卫视才会搞出一个《快乐男生》,就是想制造些新鲜感,最终也折腾出一些名堂,但这也是这几年选秀大潮的最后辉煌。
《快乐男生》同期和之后的选秀节目,全部扑街,几乎无一例外。
用媒体的话说,观众已经对这些所谓的选秀节目产生了腻烦,大家开始讨厌这种千篇一律的少男少女追梦,然后再粉丝的追捧下成为偶像的桥段。
观众渴望新鲜感!
在这个当口,强行再推《明日之星》实为不智,搞不好会把这个王牌节目的牌子给砸了。
所以曹轩和综艺部门的有识之士,都希望出现一个新的音乐选秀节目,暂时取代《明日之星》。
而这个节目目前已经有了腹桉,那就是——《中国好声音》。
“这不还是《明日之星》选秀那一套?”
综艺部把《中国好声音》的相关企划分发给各个高层,大家看完后,胡婧第一个提出了质疑。
在她看来,这个《中国好声音》和《明日之星》区别并不是多大,都是凭借唱歌选秀,这个节目导师,原来的节目也有明星评委。
既然套路一致,为何放着名气极大的《明日之星》不用,这不脱裤子放屁吗?
“虽是选秀套路一致,但具体操作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曹轩解释了一下,然后让综艺部详细给各位高层介绍《中国好声音》的优势以及与《明日之星》的区别。
“之前我们就一直在讨论选秀节目的创新,但一直没有什么灵感,还是老板主动和我们聊起,给了我们思路,又提了许多非常有建设性的方法,我们在老板的指示下……”
相关负责人是老油子开口就是捧老大,疯狂彩虹屁,曹轩摆摆手,他又不是许皮带,不好这口。
“不用拍马屁,直接说正事。”
负责人很有眼色,马上面容一肃,认真的和大家介绍起《中国好声音》。
从选秀套路上来看,两个节目其实并没有太大差距,只不过模式和卖点不同。
但其实有时候,恰恰就是这些才最吸引人。
选秀其实万变不离宗,无非就是竞争+造星,不管怎么变,这两个核心避不开,剩下的就是变着花样的围绕这两个核心包装。
《明日之星》和《超级女声》《快乐男生》都是包装人,偏向于偶像歌手的塑造,《中国好声音》则是针对“声音”,侧重点从明星变成了歌手。
观众为什么厌烦选秀,就是因为那帮疯狂粉丝和靠脸不靠业务的选秀模式,让观众觉得这个节目特别“水”。
不客气的来说,除了《明日之星》第一季还算比较看重实力,后面的第二季以及其他节目主要靠脸和人气、卖点云云。
甚至哪怕是《明日之星》第一季,也有不少所谓的人气选手,多是靠脸和相对特质拿到的加分。
《中国好声音》就相对杜绝这个,不考虑其他方面,甚至采取盲选,完全以选手的唱功、声音、舞台力等评选,只挑实力派。
同时为了加强曝光和看点,又加了导师抢人,带队互相pk等环节,弥补了许多实力选手人气差的弱点。
“所以导师和之前的明星评委完全不同,之前的评委就是单纯的打分点评参与度不高,导师带队、指导甚至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参与度极高,我们建议请大牌歌手来,才能镇得住场子。”
听了综艺部的解释介绍,大家渐渐明白了两个节目的不同,也清晰了不少卖点,觉得这个节目很有搞头。
胡婧就直接表示:“大牌歌手简单啊,直接让咱老板上,华语乐坛谁比得上他。”
“我要是去了,其他导师就不用玩了。”
曹轩这话说的有些凡尔赛,但还真就是事实,如果他想抢人,只要选手不傻肯定跟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1/2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