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第16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1/2237


曹轩人气和三国IP加成是一方,流畅和具备爽感的剧情,以及不计成本的恢宏大场面也同样是关键。
而对于外界来说,《三国·赤壁》下部的票房虽然足够火爆,但还在大家的理解范围之内。
上部本来就不差,下部名场面和高潮戏份更多,还有人气加成,外界之前就预估只要质量崩得不厉害,4亿是很有把握的。
不过现在看来,之前的预估还是有点保守,中影的韩三爷甚至已经在采访时表示要赶超《画皮》了。
《三国·赤壁》中影是主要投资人之一,后续又涉及其主控的《三国·官渡》,韩三爷特别积极。
《投名状》票房趋势下滑,其实也有中影安排旗下院线给《三国·赤壁》让排片的缘故。
如果说繁星是民营第一院线,那么中影就是内地院线巨无霸。
有望竞争前三的【中影星美】由其主控,前五的【新影联】是重要股东之一,南方排名第二的【中影南方新干线】也是隶属中影旗下,此外还有多个院线,中影都有合作和股份。
当然了,这里面除了中影星美完全主控,其他院线只是有一定参与决策权,不像繁星、万达那么如臂使指。
但这个影响也很大了,曹轩喜欢拉着中影合作,也是看在其官方背景和庞大的院线发行能力。
不过这么一来,星美原本还得意的院线优势就不复存在了,毕竟覃老板的话语权可远远比不上韩三爷。
还没从《金陵,金陵》重创中恢复的覃老板,如今更郁闷了,甚至严重最近听到“曹”字就犯膈应。
李莲杰几人也消停了,打不过就打不过,曹轩屡战不败,输了也不丢人,更何况《投名状》的成绩也很拿得出手。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开心,比如导演陈可欣。
《三国·赤壁》老谋子属于挂名,黄建新个人名气略逊,所以三个导演名声收益最大的就是陈可欣。
现在又有了一部《投名状》,陈可欣名头日盛,不敢说赶超徐老怪,也成了香江如今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
又赶上陆太郎栽了,覃老板越发看重陈可欣,别说几千一顶的草帽,几万一顶的他都可以咬牙接受。
甚至不仅是谭老板,其他几个公司也盯上了陈可欣,毕竟好导演从来都是稀缺人才,星美和寰亚这段时间是心惊胆战,就怕陈可欣被挖角。
所以《武侠》给予陈可欣的福利进一步提高,抛开投资分红,单纯待遇拿到外面足够让顶尖名导眼红。
千金买马骨,要不是繁星待遇也不错,估摸都有人跳槽了。
甚至有影视公司出来批评星美这么做是在破坏行业风气,玩命在导演、演员身上砸钱,一部戏动辄拿几千万,公司还怎么赚,他们这些老板怎么买别墅………
曹轩也是深以为然,倒不完全是不舍得花钱。
关键市场有限,一部戏的预算就那么多,演职人员拿了大半,其他方面的预算就得削。
后世的【限薪令】已经证明,盲目抬高演员、导演的薪资是没有好处的,不但引发行业内卷,而且还会影响影视质量。
演员想拿高价无可厚非,但你得有真本事。
程龙、曹轩这种自带票房号召力的,不给高价都不行,但很多艺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是虚高。
比如甄子弹,他确实是有一定的号召力,但说到底,目前为止他只有《叶问》系列最拿得出手。
其他电影并没有很强的号召力,甚至可以说是表现稀烂。
就这,他如今竟然敢叫价3000万片酬,还有人同意,一点不把钱当钱。
曹轩有时真的对这些土大款又爱又恨,爱得是他们的投资确实繁荣了娱乐市场,恨得也是他们同样破坏了市场,带领大家被迫开卷。
光是这两年,明星艺人的平均片酬上涨了几倍,而且后续还有大量涨幅空间。
作为一个演员来说,曹轩肯定希望片酬越高越好,但作为一个公司老板,他虽不至于让大家打白工,但也希望明星片酬可以健康一些。
不过市场的大势他也没办法阻挡,好在繁星有最后的底气,不至于被这种风气裹挟。
曹老板要是去花几千万上亿去砸小鲜肉,那他这些年算是白混了……
………
《三国·赤壁》下部票房节节攀升,日本票房的表现也相当亮眼,曹轩计划去日本再添一把力。
不过离开之前,他要先参加本届的华表奖。
华表奖,由宣传口众多顶级单位联合创办,属于内地电影的政府奖,1994年创办,2005年以后改为两年一届。
含金量方面不算特别强,但绝对高于那些二流奖项,与百花、金鸡合称内地三大电影奖项。
今年是华表奖的第十三届,正好赶上建国60周年,作为政府奖,意义与往年完全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1/2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