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第2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0/2237


就这,还不算原著作者莫言的版权费和导演郑小龙的导演费。
要知道,莫言前两年刚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甚至说这个电视剧一定程度上就是蹭人家的热度,版权自然不便宜,据说要了1000万。
郑小龙,也是前几年超级爆款《甄嬛传》的导演,是电视剧领域最具号召力的导演之一,这次又有和周公子再次合作的噱头,传闻也拿了1000万导演费。
郑小龙,也是前几年超级爆款《甄嬛传》的导演,是电视剧领域最具号召力的导演之一,这次又有和周公子再次合作的噱头,传闻也拿了1000万导演费。
单单这三项支出就高达6000万,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成本,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估摸着没有2亿,也差不了多少。
这部几乎不计成本的电视剧,取得的收视率还算不错,但也没有到火出圈的地步。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红高粱》这部剧让朱亚闻大红了一波。其实之前朱亚闻也不算差,《闯关东》成名,一直出演主角。
如果多数都是那种民国主旋律或者是年代剧,形象定位有所圈定,也一直走不上流量主流的路子,知名度不低,但人气平平。
而这次不管是和周公子搭戏,还是出演莫言作品,都让他本身获得了不小的曝光。
背后的经纪公司也抓住机会,借着余占鳌这个颇具魅力的角色,以及朱亚闻之前的硬汉路线,给他营造了一个「行走的荷尔蒙」人设。
还别说,在时下花美男小鲜肉盛行的时代,硬汉风虽然算是逆流而上,但也未尝不是另辟蹊径。
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那种白嫩阴柔的小帅哥,硬汉风的市场并不小。
人设立住了,朱亚闻不缺饭吃,而且等这股小鲜肉的热度过去,观众主流审美趋势变化,现在的劣势就会变成优势。
世界包罗万象,局势变化莫测。
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副属于自己的牌,就看怎么都能打好了。
毫无疑问,朱亚闻遇上一个极为专业优秀的团队,把手里并不算好的牌打的头头是道,替他捋清了未来数年的发展方向。
老徐头都挺喜欢看这个电视剧,特别是高粱地戏份,让他能生起几分聊发少年狂的感觉。
正看得高兴,两个年轻人探头探脑的进来,同他打了个招呼。「老板,听说你这里卖专辑?」
「卖,要谁的。」
老徐头点点头,淡然起身把两人引到书店左侧靠墙的架子前。
与店内的其它书架不同,左侧靠墙的两个架子没有放书,而是满满当当的都是音乐专辑和电影电视剧的光盘,最上层的格子甚至还有磁带和黑胶唱片。
如果有懂行的甚至能认出来,架子里很多都是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经典唱片。
这其实并不奇怪,卓越书店的前身就是卓越音像店,90年代就是主营音像制品。
后来随着唱片市场没落和互联网崛起,音像店几乎没了活路,老徐头勉力维持了多年,最终还是在2011年正式改行。
即便是书店,其实生意
也一般,主要营收还是以学生课外习题和/漫画售卖租赁为主。
好在店铺早年被他买下,没有房租这个重大支出,生意不好,却也不至于赔本。
老徐头也没指着这个店赚钱,他老伴前些年去世,儿子也搬了出去,他自己在家里没意思,故意给自己找点事做,顺便挣点嚼谷,不连累儿孙就行。
也正因为如此,老徐头愣是在经营书店之余,还保留了音像制品的业务。
如果说书店还能多少赚点,这个就是彻彻底底的鸡肋。
如今唱片市场极为不景气,歌迷也更倾向于线上专辑,即使想收藏实体专辑,现在网购这么发达,直接下单等快递上门,不用到处瞎跑找什么实体店。
电视电影就更别说了,上网随播随看,比光盘什么的方便多了。
所以除了一小撮老顾客,根本没人来店里买或租光盘,这个业务的存在更多的是满足老徐头那点情怀和念想。
也因为如此,今天看到两个生脸,来店里买专辑,老徐头还是有些惊讶的。「要什么专辑。」
「曹轩的新专辑有吗?」
「有,不过是正版啊,贵。」
如今线下经营的正版音像很少,基本都是盗版,老徐头特意提点了一句。「放心吧,我们专门打听过,不是正版还不来呢。」
两人笑笑,爱不释手的摸着《曹轩》呢包装,一口气买了5张,才付钱离开。
《曹轩》的专辑按照规格定位,价格也不尽相同。
普通CD版是良心中的良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0/2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