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237


这下一万个理由彻底红了,点播率飙升。
京城电台下属的一个音乐点播频道,两天之内,愣是播了一万个理由上百遍。
主持人差点听吐了,晚上做梦都是曹轩在唱“如果你真的需要什么理由,一万个够不够”。
电台方面的大火,也迅速带动一万个理由的单曲销量。
不到一周时间,多个零售点卖断货,蓝启事先备的25000张磁带和光盘,很快就见了底。
蒋月赶忙联系工厂加班加点刻录新的磁带光盘,但仍旧供不应求。
而随着韩启运作一万个理由登陆冀省和津市的电台宣传,磁带光盘的缺口更大了。
蒋月现在是既痛苦又快乐,开心的看着哗啦啦的钱流进自家口袋,懊恼的是这流进来的钱本可以更多
===020
探班《还珠格格》===
不管是电台火爆,还是单曲热销,离现实生活太远,并没有给曹轩什么直观的感受。
直到有一天曹轩晚上回家,听到杂院门口的街道喇叭放着一万个理由。
院子里相邻住户家的初中生,拿着印着他照片的盗版磁带,扭扭捏捏的找他签名。
曹轩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歌真的火了。
教导了一番初中生版权意识后,曹轩拿出了一张正版光盘,在包装上签上名字,送给了自己的第一个粉丝。
等初中生捧着光盘兴高采烈的离开,曹轩暗自回味了一下。
美滋滋!
不过,更让曹轩高兴的是,一万个理由通过央广,从京津冀由北到南,开始慢慢扩散到其他省份。
蓝启的发行渠道显然伸不了这么远,再说货源紧张,京津冀都尚且吃力,更别说其他省份。
关键时刻,京城印刷出版社抛来橄榄枝,他们愿意拿出150万,接手一万个理由的全国专辑制作发行权。
这个价格不算低,而且仅是制作发行权,歌曲版权还在蓝启和曹轩手里。
但曹轩和蒋月都不是短视之人,一万个理由已经展现出了不凡潜力,不到半个月,就在京津冀三地的销售量就突破5万。
这在台省都能被冠上白金唱片的称号了。
当然,内地因为人口基数大,不能一概而论,而且一万个理由售价相比于正规专辑,价格便宜了不少,含金量略水。
但即便如此,5万的销量也不可小视,扩展到全国范围,起码还能翻上几倍。
而且因为一万个理由已经成名走红,专辑的售价也可以适当提升,这其中的利润,可不是150万就能打发的。
曹轩和蒋月夫妻经过讨论,向京城出版社开价300万。
这个价格显然不是京城出版社可以接受的。
现在一万个理由已经流传开来,盗版商纷纷进场,专辑的最佳销售红利已经过了一半。
京城出版社的打算,是想靠着强大的全国渠道铺货能力,在这剩下的一半红利时间,抢在盗版商之前,尽可能的多吃几口肉。
但究竟能抢下多少肉,谁也说不好。
而且大量制作专辑、动用全国渠道也都要耗费不低的成本,版权再舍出去300万,都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本。
一个想多要,一个想少给,那就谈判呗。
蒋月是个中好手,曹轩经过这几回磨练也积累了经验,韩启大院子弟,平时懒散了些,但正经起来还是能拿出手的。
三人互相配合,与京城出版社的代表谈了一下午,最终敲定了合同。
一万个理由的专辑售卖发行权,打包卖给京城印刷出版社,价格是210万。
这个钱属于版权售卖,曹轩占70,扣去缴税,差不多能到手130多万。
而且之前蓝启在京津冀三地的弟弟专辑售卖,他还有30的分红,钱不多,也有几万块。
买四合院的钱有了!
虽然已经是身家百万的“大”富豪,但曹轩仍朴实的租住在出租房,唯一的变化就是给自己添了一部手机和一辆山地自行车代步。
没办法,钱虽然赚了,但大部分都没有到账,他手上就只有几万块的定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