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1997第6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5/2237


后面他准备担任台省金曲奖和CCTV—MTV两个奖项的评委。
只要成了评委,那么为了保证奖项公允,他就不需要再参奖,而且也没有公开宣布退出,以后如果想参,拿掉评委头衔就是。
如此一来,曹轩既高风亮洁的退出了国内奖项争夺,大家都得承他的情。
同时当了评委,保证了组委会的面子,他自己也算是刷了一波资历,成了流行乐坛名副其实的大佬。
让曹轩和小周、小王、小林这帮小弟们去争奖,实在抹不开面子,不如让曹轩去给他们评奖&颁奖。
以后就连歌迷撕乐坛歌手们的番位,这个奖项数据都不成立。
不用比曹轩和小周他们谁的奖多奖少,因为他们的奖都是曹轩评的。
毕竟同学之间争第一,就是争破了头,也和老师没关系,曹轩连参与者都不算,而是他们之上的裁定者。
一日是小弟,一辈子都是小弟!
————
ps:请不要到关联角色的微博、直播间或者是粉丝群什么的推荐/谈论这本书,平行理解,正常看书,别把书作没了………
===317
不如你们以后改名叫凤凰传奇吧===
在曹轩忙着制作世界杯推广曲的时候,繁星公司内部也在他的授意下,组建了一个新的部门——
音乐部!
其实这个部门之前就有,但没有正式成立,基本上就是个曹轩的私人音乐团队,后续包了一些繁星影视的配乐插曲制作。
这次音乐部正式成立,也意味着这个原先的小团队鸟枪换炮,同时,繁星正式开音乐相关业务,并打造推出歌手。
关于音乐业务,其实繁星在成立之初,就很多人想让曹轩做这个,尤其是进军唱片行业,毕竟曹轩的音乐才华有目共睹,再加上华纳的资源,很容易就能打造出几个不错的歌手。
但当时曹轩并不看好日渐衰落的唱片行业,而是选择开展影视业务,并得以做出一番成绩。
而如今繁星开展音乐部,一来是繁星规模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有能力开展新业务。
曹轩当初选择影视,是因为他手上的资源有限,肯定要集中资源而不能贪多,前景好的影视和日渐衰落的唱片,他很容易做出选择。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彩铃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即将来临,唱片行业没落,但是整体音乐的商业环境还有一波增长,甚至是猛增。
在繁星有余力的情况下,曹轩也不介意在音乐这边多赚一点。
甚至在繁星之外,曹轩已经在筹划建立一个全新的音乐公司,专门收购运营歌曲版权,奔得就是和三大通讯商合作彩铃业务。
而在繁星内部,也可以培养推出一些歌手,投入不高,回报率也行。
繁星已经开展了影视+综艺,就是从公司发展的全局考虑,音乐业务也应该上马。
而且以曹轩现在的体量,也不用亲自给向外收收歌,他之前所担忧的“库存”不足也不再是问题。
说到底,时过境迁,条件成熟,曹轩也不会和钱过不去。
繁星音乐部总监叫马宁,之前曾在华纳、索尼等公司做过高管,有丰富的管理和发行运作经验。
曹轩御用音乐制作人魏西溪也正式入职,作为音乐部的副总监,主管制作。
这两个一个主管发行和运作,一个主管唱片或者歌曲制作,歌手的经纪业务归艺人经纪部,当然两个部门有一些权利重叠,后续会沟通处理。
关于繁星的第一拨歌手,音乐部和艺人经纪部的指标是5个,主要以新人为主。
签约之后,以单曲或者是EP的形式推歌,达到一定成绩和数据,就量身制作制作专辑,重点培养。
如果单曲和EP达不到要求,会考虑潜力和结合歌手具体情况,再给一次机会或者直接放弃。
这样一来,试错成本有限,如果够狠,直接多签新人,一个一个试,只要有红了的可以一把亏得钱赚回来,输了的放弃雪藏。
但是繁星或者说曹轩不想搞得这么残酷,尽量走精品歌手路线。
签约门槛提高,重点挑选好苗子,奔着能培养出来的标准签人,宁缺毋滥。
这样一来,只要签约繁星,很大几率能够出头,就算不红,也能在行内混饭吃,公司歌手互惠互利。
实在没缘分,好苗子也没捧出来,大家好聚好散,直接痛快解约。
别没捧出来,还把人用合同困在公司,白白浪费彼此时间,断人前程,搞得像吸血工厂一样,曹轩不缺那两个钱,没必要搭上自己的名声。
不拘是歌手还是演员,曹轩没有控制自家艺人的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5/2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