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守陵人第6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791


一切也如他所料,秦军主力最后还是撤走了,他们损失的也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牧场。
所以,他并不怕大秦,在得知秦军主力撤走,返回大秦之后,他选择了重回西域,重回草原。
只是,他们想到他们会被一座小小的城池拦住了脚步,然后引来了秦军的主力。
“我们错了,错的离谱,匈奴和东胡已经用尸骨告诉我们,大秦不可招惹,为什么我们不信呢!”大月氏仰头望天,他们为什么就没能吸收教训,非要去捋大秦胡须呢。
现在,大秦怒了,秦军来了,跟对待匈奴和东胡不一样,秦军没打算接收他们的地盘,也没打算在放他们离开,要将他们所有人,上至王族,下至牧民,全都覆灭在国中。
秦军的推进,大月氏王却没有任何办法去抵挡,他想集结大军攻破一路,甚至逐个击破,哪怕秦军庞大,但是毕竟分散。
可惜,蒙恬没有给他机会,蒙恬亲率本部十万大军死死的缠住了大月氏的王庭本部大军,不给他们任何回援的机会。
大月氏王也只能看着如雪花一般传回的情报,每天都有数十座城,数万人死在了秦军的铁蹄和刀斧之下,数字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近。
千里焦土,河流都已经被鲜血染红,游牧民族的部队始终比不上长期训练,协助有序的秦军,哪怕他们组织起了抵抗,可是不到一夜,又有更多的秦军汇聚而来,还带了能够针对他们防御的破阵器械。
秦军的情报传递和偕作太迅速了,让大月氏根本没有能力和办法去阻挡秦军的挺进。..
秦军是暴烈而急切的,但是在战略上却又如温水煮青蛙,步步蚕食着大月氏的版图,而那些失去的城池,也彻底化作了焦土。
三个月后,秦军终究还是驱赶着所有大月氏子民聚集在了王城之下。
五十万大军合围,水泄不通,一出断崖成了大月氏最后的葬身地,秦军将他们逼到了崖边,填埋了整个峡谷。
最后秦军离去了,留下了万里无人的焦土。
六百里白骨人头长城也森然在瀚海城外矗立。
===第五百三十章
万邦寂寂===
“明犯强秦者,虽远必诛!”
白骨森森的瀚海长城上,用鲜血筑写着秦篆。
从此,瀚海城也没有再有一人站岗,却再无一国敢踏过瀚海城。
“真!湿婆灭世!”乾达多再次成了战后探查者,可是当他带着骆驼骑进入曾经的大月氏后,再也没有遇到一个活人,所到城池具为焦土。
一座城,两座城,三座城,乃至孔雀从未到过的大月氏的地方,最后是大月氏的王城,全都是一片废墟,幸存者也几近于零。
看着王城峡谷升起的磷磷鬼火,乾达多感到了恐惧,到底是死了多少人才能让一座峡谷磷光冲天。
“回去,回去!”乾达多不敢再侦查下去,他们看到了太多的京观,却没有一个头颅,显然所有的头颅都被带走了。
这等残忍的手段,孔雀不敢想象,也不敢去查,更不敢再去触碰,这成了一个禁忌。
除了孔雀,更西边的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的塞琉西王国也是最靠近大月氏的一个国度。
塞琉西王也很恐惧,曾经的大月氏灭了大夏,是他们最近也是最大敌人,然而,现在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度,竟然在一夜之间化为了焦土,而他们居然连灭了大月氏的强大存在是谁都不知道。
“走了一个大月氏,来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天要亡我!”塞琉西王悲恸。
曾经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都没能打败的大月氏,如今却是变成了焦土和万里无人区,如何让他们不震惊胆寒。
他们曾将纵横中西亚和欧洲的骄傲如今全化为了恐惧,在强大面前,他们不得不选择了屈服。
“带上尘土,向东,去见他们的王吧!”塞琉西王看着自己的丞相,他们已经不是曾经的亚历山大帝国了,已经没有资格再去跟这个未知的强大文明争锋。
因此,为了塞琉西的生存,他们只能放下曾经的骄傲,带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泥土,向东而行,去寻找那个未知的强大,宣誓臣服。
在他们的认知中,面对强大不可战胜的存在,只要趴在地上,将泥土盖在自己的头上,就会得到对方的原谅,但是也是对自己的屈辱,因为这代表着他们选择了臣服,也叫尘服。
现在,他们却不得不如此了,哪怕他们曾经是纵横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庞大帝国,现在,他们也没了这个骄傲。
塞琉西丞相带上了塞琉西的典籍、珍宝以及国书和那让人屈辱的泥土向东而行。
他们都知道,他们的选择将会让他们被打上亚历山大帝国历史的屈辱石柱上,可是他们却不能不这样,大月氏都没了,他们又能如何呢?
带着必死的决心,塞琉西丞相出使了,他已经做好了打算,献上臣服国书后,以死殉国,至少也要对方知道,他们亚历山大帝国的光辉是不屈的。
这是他们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然而行进千里,他们看到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月氏赤地千里,一座座京观林立。
“大月氏这是得罪了怎么样的存在,才会遭遇如此惨绝人寰的灭绝。”塞琉西丞相惊恐了,他不敢死了,不是他怕死,而是他要对塞琉西保存火种。
他想为亚历山大帝国保留最后的尊严,可是看到了大月氏的惨状,他更担心他所谓的尊严会被那个未知的强大存在认为是挑衅,将大月氏的历史在他们塞琉西王国上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7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