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一黍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779


“如今几乎绝迹,但追朔过往还是有一些的。”含元子说:“瑶池国信奉的瑶池圣母你可知晓?其实那原本就是一位上古女仙,号为瑶池龟山仙母,其尊号与洞天同名。
据古籍所载,瑶池龟山洞天曾驻留尘世数百载,龟山仙母于阆风巅开宗传法,一度有百鸟朝谒之景。久而久之,仙母座下神鸟灵禽不计其数,得道飞升甚众。仙家飞升有羽化别称,便是由此而来。”
赵黍又问:“龟山仙母让洞天滞留尘世,就光是为了开宗传法?”
“我扯远了。”含元子苦笑摆手:“真正原因是上古之时洪水频发,众生饱受其患。而阆风巅临近西荒河源之地,当年仙母便以洞天安镇群山冰川,从源头处遏阻洪祸。”
“仙家洞天,竟然有如斯伟力?”赵黍惊叹道。
含元子说:“群山河源水势尚未聚成大势,反倒容易遏阻。真让河水滚滚而下,积少成多,仙家也难以抵御。此外,龟山仙母并非是一味阻挡,而是用洞天蓄纳河源之水,如同堤坝一般,按下游江河枯丰有别,或泻或蓄,调和有度。”
赵黍不由得惊叹道:“那洞天内中岂不是蓄满河源之水?”
“不然你以为‘瑶池’之名从何而来?”含元子笑道。
“听此一言,大开眼界。”赵黍言道:“仙家涉世,所作所为各有不同,如龟山仙母这般,可真算得上拯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过去是我看得短浅了。”
“不止万民。”含元子提醒说:“洪波一至,众生皆要遭殃。传说中百鸟朝谒龟山,最初恐怕是本能避难。龟山仙母顺势而为,点化百鸟,使其代为耳目口舌,探听四方、传话含灵。
所以龟山仙母座下弟子,反倒多是非人族类。以至于瑶池国信奉的圣母造像,貌似虎豹、身披羽衣,都不怎么像常人了……嗯,仙母成道之前究竟是不是人身尚且两说。”
“前辈难道是说,龟山仙母并非凡人修成仙道?”赵黍脸色大惊。
“很稀奇么?上古仙家多得是非人族类,其中就算有修成人身者,往往形貌不似常人。”含元子掰着手指说:“什么肋生双翼、被毛戴角、碧眼方童、下身蛇形,多得是这样的。我们上景宗还藏有图谱,就是那画嘛,看着挺吓人的。”
赵黍自己转念一想,自己收的那些弟子,原身不就是一群旱獭妖么?修仙一事不应囿于族类之见,何况上古之时与如今风尚局势大为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除了龟山仙母,其他让洞天驻留尘世的仙家,或是为阻祸端,或是另有愿心弘誓。”含元子边想边说:“九泉禁狱,你可听说过?”
赵黍双眼一亮:“灵箫也跟我说过,天夏朝用来关押修士术者的井狱,就是得到九泉禁狱的几分遗泽。她还说九泉禁狱能够检制一切鬼神精怪,而且还要勾连天地间的法度,建狱者登临尊位,要与禁狱法度同始终、共气数……”
话说到这里,赵黍忽然收声沉思,含元子见他如此,摸着下巴道:“我没说错吧?梁韬不是第一个想这么搞的。谋划设想比他更完备、修为法力比他更高深的人都试过了。”
“可是九泉禁狱并未建成。”赵黍言道。
“那几位开创九泉禁狱的上古仙家可是将自己的洞天化为狱城,意图确立幽冥法度。”含元子缓缓摇头:“可惜最终并未成功,那几位仙家皆已殒落。”
赵黍忽然想到:“自古传闻,修士若无缘飞升,则尸解蜕形,为地下主主宰一方幽冥。九泉禁狱虽未能成,但幽冥法度仍有建树,天夏朝便是得其遗泽……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含元子问。
“是厚土宫!”赵黍说:“天夏朝赞礼官开创的科仪法事,以皇天后土为格局,其中厚土宫的传承为赞礼官法事奠定部分基础。而《地皇戊土经》中便有下黄泉、度幽冥、设山狱等法事。我如果没猜错,厚土宫就是开创九泉禁狱仙家的传人!”
“天夏朝赞礼官总揽前人精粹,这可不是假的。”含元子点头说。
赵黍长出一口气,如此看来,也难怪梁韬会盯上自己了。仅凭赵黍精通赞礼官法事这一项,就算没有梁韬,迟早也会有其他仙家高人盯上自己。
“前辈莫非是觉得,真元玉府滞留尘世,也是有特别原因?”赵黍沉思许久后问道。
“仙家洞天可不是寻常宅邸,没人住就能放着不管。”含元子细细言道:“洞天驻世不去,就像一艘飘在汪洋大海上的船,面对翻腾波涛,如何掌舵操帆可是极为讲究。就好比龟山仙母,哪怕她是将洞天安镇一处、收摄河源之水,但这也是漫长细致的功夫。
真元玉府作为无主洞天,少说历世千载不受尘世浊气染化,并且没有安镇一地,而是顺应天地气数运转循行,可见洞天法度事先就已调摄完备。如此苦心孤诣的安排,或许洞天之主就没想过让洞天超拔飞升?至于具体缘由嘛,我一时间没看出个所以然。”
赵黍也反应过来,既然灵箫当初所言不尽属实,那么所谓返回洞天后超拔飞升之说,显然也不能全信。
“不过嘛,从真元玉府对付瑞鼎帝的手段,我也能瞧出几分玄妙。”含元子笑容带有难测深意:“不是斩灭,而是驱逐,不光是瑞鼎帝,还连带着千机灵矩一块。这是要将不属昆仑洲的天外异物统统赶走么?”
赵黍想到灵箫对天外异类态度微妙,或许就是与真元玉府有关?那她心心念念要飞升离去、摆脱尘俗,又是出于何种用心?
“行啦,现在就别瞎想了。”含元子一拍大腿:“眼下所知甚少,胡乱揣测也是白费心机,你这段日子就在天城山做客吧。”
===第304章
上景三光耀===
天城山位于昆仑中土的环垣山余脉,在帝下都西北三百余里处,自上古以来,便常有仙踪出没于此。
由于天城山挺拔高耸,云雾不及峰顶,仰观上景三光毫无阻碍,引得修仙之人至此存思日月、观想星辰。
古时修士并无太多门户之分,若有所悟则相互参详印证。久而久之,上景三光之法渐见完备,宗门传承也是自然而然地形成。
相比起那些有着明确仙家祖师开宗立派的宗门,上景宗早年的传承谱系堪称混乱,就连根本法诀《三光真旨》也不是具体哪位祖师首创,而是好几代人一点点参详印证而成。
“也就是说,你也不知道这些石刻是谁留下的?”赵黍在天城山游历赏玩时,偶尔在一处崖壁发现许多古老石刻,询问起身旁的羽章。
“倒不是全都不知道。”羽章扑扇着翅膀,来到一片时刻图桉旁,声音清脆道:“这幅郁仪结璘玉辰图,就是玉辰真人所刻。旋照峰上的祖师殿中,玉辰真人的牌位与另外四位真人并列,都被我们上景宗奉为传法祖师。他传下的法诀,连我也能修炼呢!我就特别喜欢每天清晨晒太阳,连羽毛都变得亮闪闪的!”
没有理会罗里吧嗦的羽章,赵黍望向崖壁上那幅日月同辉图,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细节难以辨识,但仍看得出是用于存思观想的符图。
端详片刻,赵黍就在原处席地盘坐,稍作存想、调摄神气,然后言道:“原来是吞服日精月华,以此洗炼魂魄的功夫,而且不分炼气存神,确实高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