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一黍第7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9/779


「名为重定,实则顺应天地、自然而然之道。」赵黍望向九幽雪谷深处,目光洞穿结界,望见深处一块如宝石般的巨大坚冰中,有一名女子被封冻在内中,一动不动,就是她与赵黍交流对谈。
察觉到赵黍的目光,冰封女子传音道:「这是我的修炼,与寻常仙道传承不同。」
「看得出来。」赵黍发现,九幽雪谷内中也同样近似一方洞天,法度初备,只是不像永翠神树那样直接从天而降,反倒是有一点点延伸出来的痕迹,与北疆冰原一体难分,堪称融洽。
「九幽雪谷的修炼之法不以飞升证道为目的。」赵黍言道:「你们所追求的,便是彻底与天地间冰雪寒霜融为一体。我要是没猜错,此举应该是为了让雪谷先祖重现于世?」
冰封女子陷入沉默,想来她也没料到赵黍眼力如此敏锐,轻而易举道破了九幽雪谷的隐秘。
「你想要做什么?」冰封女子唤回外面三名弟子,单独与赵黍交流起来。
「雪谷先祖究竟是何来历?你们将其复活之后,会有何种作为?」赵黍问道。
冰封女子回答说:「我们的祖先远渡重天,曾遭到重创,最终流落至昆仑洲。彼时祖先神躯已残,为图自保,不得已陷入沉睡。
按照原本设想,祖先神躯会缓缓恢复,无非是耗费千百年岁月罢了。但是后来天地间造化法度似有变化,使得祖先神躯不断衰败,宛如冰消,最终分化出我等雪裔。」
按照冰封女子的说法,那造化法度之变,应该就是玉清神母以身补天之举。雪谷祖先原本想要在昆仑洲养伤,反倒因此不得恢复,甚至要分化出这些特殊后裔。
在赵黍看来,雪裔的出现,恰恰是那位天外神明适应昆仑洲这方天地所产生的转变。然而对于这些天外族类的后裔,或许更像是从得道仙家一步步修为退转,堕落成如凡人一般,自然难以忍受。
「我们祖先只是将昆仑洲视为暂时落足之地,待得恢复如初,自然会离去。」冰封女子言道:「我们九幽雪谷历来鲜少与外界往来,便是不想牵涉进世间纷争。当年玄矩乘龙而至,我们也不曾假以辞色,如此足可自证。」
「我并非是为问罪而来,你们不必忧虑。」赵黍语气平和道:「不过你们是否想过,如今这种固守冰窟的办法,并不会让你等祖先恢复如初?」
「你是来指点我们的?」冰封女子语气不佳,带有几分驱逐之意,风中阵阵刺骨寒意,似乎要将赵黍逼走。
「天地生人、万物养人,细究起来,凡人立足世间,又何尝不是天地阴阳分化而成?」赵黍言道:「但凡人并非在世间走一遭便算完了,其所作所为、一举一动,既是在让
天地发生变化,也是在让他人与自己产生变化。
天地恒常,却非一成不变。你们从祖先神躯分化而出,或许正是顺应天地自然而变。你们在北疆冰原之中枯守数千年,却依旧不能使祖先复苏重生,是否想过这条路从一开始就走不通?」
冰封女子没有答话,赵黍抬手虚书,结成一道云篆,遥遥传入九幽雪谷之中,同时说道:「我不会强求你们做出改变,此次前来就是提醒一番。这部法诀你们可略作参详,也算是多做一手准备。」
.
===第366章
瑶池兵戈动===
赵黍最终还是没有进入九幽雪谷之中,这些天外族类的后裔对于外界,多少会心存戒备,何况九幽雪谷比起永翠神树还要更加远离尘世。
赵黍此行除了亲眼确认九幽雪谷的状况,如今已有印证,额外提醒一番,自然不会强求对方有何作为。
至于传授法诀一事,既有点化之意,也是为了方便日后留心九幽雪谷。这些雪裔试图令祖先复苏重现,会引起怎样的后果,对昆仑洲将造成何种变数,尚且难说。
赵黍将自己总结开创的《真元紫书》传授给九幽雪谷,未来她们若是加以参悟后有所修证,自己也能感应到。
这等经由法脉传承的感应,也是仙家之功,不局限于是否熟悉对方,也无需呼名感应,只要在修炼上有所证悟,便会与赵黍形成一丝微妙勾连。
就如同赤云三老一般,哪怕他们自称厌弃仙家,可他们就是洞丹元君的传人,基于法脉传承的联系,是难以断绝的。
而《真元紫书》则是赵黍这些年梳理过往诸般修炼印证,结合各家仙法感悟所得成果,可谓是次第精深、严谨完备。
毫无疑问,这门仙法就是以灵箫所传为根基脉络,融汇了《疏瀹五藏篇》、《九天紫文丹章》、《素脉丹心诀》等法的精妙之处,同时去芜存菁,摒弃繁杂的术法运用,只求飞升成仙、开辟洞天的成就。
赵黍自己并不打算开宗立派,对如今的他来说,《真元紫书》更像是自己为纪念玉清神母与灵箫所创。
以身补天、庇护昆仑洲众生的心境,赵黍渐渐能够体会得到。对他来说,天地众生无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他不打算单独另开一门,但凡有缘便得传授。
离开北疆,赵黍与鹭忘机转道西南,朝西土而去。
昆仑西土地形起伏、不乏高山,雄峻巍峨者比比皆是,甚至有不少动辄绵延千里的山脉。
但相比起南土地形破碎、瘴疠密布,西土却有许多广袤平正之地,并且受江河滋养,物产富饶不输中土。
然而西土临近河源群山与万里流沙,彼处散落着大小戎狄数百部,时常劫掠商旅行人,远在天夏朝之前,便有攻占城廓、屠城食人之举。
天夏朝定鼎之后,曾数次派大军征讨,最终将各部戎狄逼得退入群山、逃亡流沙。西土也因此安定多年,逐渐变得人烟稠密,商旅繁盛。
后来四方不宁,天夏朝廷派将军出镇,其中镇西将军开府建牙、专权一方,又与地方豪族起了冲突,滥造杀戮,搅得纷乱更甚。
为了压制西土豪强大族,彼时的镇西将军已经开始大举用金帛钱粮募集戎狄番兵,却不料此举成为日后大祸根源。
百相王便是在这个过程中崛起,其人出身来历不甚清晰,据闻有戎狄血统,并非高门大户。除却仙家高人,外界也不清楚他是何门何派的修士,只知那位镇西将军自立瑶池国后,年轻的百相王投入其麾下积累军功,也算是一步步走上高位的。
后来瑶池国发生了兄弟叔侄彼此相争的老套戏码,百相王仗着一身强横修为,同时受各方青睐,而他也趁机积累势力,经过一番驱狼吞虎,最终成功篡夺权位,称雄一方。
不过瑶池国也在这番内乱中元气大伤,那时候又刚好撞上玄矩挥兵南下,瑶池国同样受到波及,丢城失地甚多。百相王本人忙于东奔西走各地转战,也无暇参与后来的斩龙一役,只是负责在西边牵制玄冥国的部分兵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9/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