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本是魔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702


还有少部分修士所用的桥引之物就要更高级一些,他们不用实物,而是以感悟为引;比如有人就可以观潮汐灌紫府,有人悟云势,有人看轻风,有人沐春雨…都是观外景入紫府产生桥引作用的方式。
这里面就包括了对天地大道的应用。
理论上,低阶修士是不可能涉及大道理解的,这需要相当高的境界,甚至都不是金丹修士的能力范围,大道应用的低限至少在婴变,这是修真界都公认的常识。
但修行这个东西没有定数,什么都是变化的,道籍上也曾粗略提及在千余年前天地发生巨变,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因为锦绣大陆才开始灵机复苏,所以大道痕迹才更加的普及,就造成了现在哪怕是最基础的通玄关口,都有人隐隐约约摸到了大道的脉络。
当然,摸到归摸到,要真正的理解,熟悉,掌握,并把这种理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修行和战斗中发挥出来,仍然要遵循古老的修真法则,婴变才是门槛。
正如井底之蛙永远也不可能理解外面的世界一样,它不跳出井口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又怎么可能真正理解?人类也一样只有婴变修士能脱离锦绣大陆的束缚,站在宇宙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才是大道能力的基石。
所以,通玄境界在修真界中人们往往分成两种,以实物为引的称为小乘之引,以感悟为引的叫大乘之引,虽然修真界从来也不会明说,但这两种方式是有高低上下之分,通过大乘之引上境通玄的修士往往拥有更强的潜力,越往后越明显。
但除非修士自己承认,大部分人都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秘密,到底自己上境时是小乘引还是大乘引?
共同的心态就是,你猜?
藏拙,谁都懂,是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方式;比如李初平给他的心得中虽然说得很多很详细,但对他自己最后用何等桥引上的境却只字不提,就是这样的心态。
宝葫芦里有多少灵石?没人会告诉他人怕人家借。
是不是大乘引上的通玄,关系到功术的选择和威力,是战斗底牌,同样没人肯轻易示人。
===第277章
四季之歌===
候莺的心态从来都不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他追求的是成功率,不管是小乘引还是大乘引,其实他都不在乎。
从概率上来看,通玄境修士基本在修士群体中就是百里挑一的存在,如果放眼整个人类群体就是万里挑一;相对于六年前他还在扶风城当刑绢的境地,可以满足了。
他的修行心态就是典型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再远就不看,也看不清楚;只为下一步做准备,至于下下步,那是以后的事。
所以,他一直在找小乘之引,一直在尝试,直到找了几年没找到,才发现自己的路竟然在大乘之引上?
他的原则是,努力完成下一个目标,而不是把目标定的有多远大。
他的初心,就在身旁的锅里面,所以才对向之问的初心观点不敢恭维。
【廊桥纪要】有云,……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丹鼎成法】揭示,…绝粒停厨,餐霞饮露,返照自然相制。铅生五彩,汞发三光,方显大丹苗备。开启朱扉跃出紫府,飞入玉蟾宫里。把阴阳、交会神炉,烹就浩然法体,虚无内应,遥感神光……
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修行路上的每一个关口,表面上是质的提高,其实都是在对修行人最弱的短板进行补偿;尤其在入道和非道之间的通玄关口更是如此。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外相,指的就是丹田灵力已经不能再支撑修士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灵力转化成法力就势在必行。
还有一种就是内相,是精神类的,冥冥中的东西,很难用言语来解释;具体表现在候莺身上,就是因为他修行路上过重的杀伐酷烈,所以天道就在通玄这一关给他设置了感悟自然生灭的桥引,以此来平衡修行人的戾气虐性。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名修士是温吞性子,修身养性的路数,他可能就需要一个比较激烈的环境,一种风云激荡的桥引,就是一种互补,天道在运行时无数平衡中的一种,可能并不包括所有人,但大部分都是如此。
在候莺的感觉中,他的这种桥引就极不寻常,好像还没在哪本典籍上发现过,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把感觉落到现实中,没有别的办法,这不是用推衍就能解决的问题,只能实践。
运功于眼,开启目紫,这项技能自他练成之后还真就没在实战中运用过,对那些同为通玄境下的弟子们来说,他们有限的术法能力还不需要开启目紫,而在和通玄以上的上修战斗时开了也没用,他一直就在暗叹这项技能学得有些鸡肋,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没有尝试的场合,现在看来还是自己太肤浅。
技不压身。
没能在战斗中使用,竟然在上境时用上了?
目紫看世界不是说就能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相,而是观察得更细致入微,能自动屏蔽一些障眼的假象,看到更多本质的东西。
在他这个没有神识的阶段,其它识觉的帮助不太大,身觉微乎其微,嗅觉舌觉听觉只能補助,观察世界的主要方式严重依赖于目识,这就是目紫的价值所在。
对鸡山自然的感知就从初夏开始,就从身边一丈内开始。
调整好心态的他,慢慢进入入定的状态,从还会被飞鸟跑兽影响的浅层,到周围环境的一切变化都不会影响到他的深层,这时就体现出了他选择鸡山环境的优势,因为多次进出鸡山,他和这里的山兽都能彼此达到和谐共处,在山兽们的认知中,这个两脚羊也算得上是鸡山的一部分,就是还着了一身遮掩,太不坦陈。
这样的感知一直持续下去,感知的范围也从周围一丈扩充到视力所及的地方,当他感觉自己已经和鸡山融为一体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夏末,在领略了生命的怒放后,他开始有了一种新的认知,就是秋的来临,生命的落没。
偶尔也有山兽跑来
他身边吃草,嘻戏,它们已经完全不把他当做是一个威胁,就像一个同伴,一个沉默安静的同伴。
随着秋天的来临,树叶开始飘黄,杂草渐渐枯萎,山泉减小了流量,就连山鲁们也开始为过冬而准备食物……风,开始变得凉爽;雨,渐渐冰冷;就连太阳的直射都开始越来越弱,温暖的白日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一种无可言喻的感觉,生命的萧索渐渐笼罩了鸡山,也包括这片大地。
候莺完全融入了其中,仿佛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枯荣相随;索府内的环境也慢慢跟上了外部环境节奏,剑兰也同样出现了枯萎的迹象,于是候莺知道,他的直觉是正确的。
万簌俱静,当他完全成为鸡山的一部分时,就连偶尔进入鸡山的人类也不能发觉,几个樵夫,几个采药人,几个书生,甚至还有几个偶然路过的修士。冬季来临生命都进入了蛰伏,孕育,为接下来的怒放积蓄能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