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本是魔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702


大海之中,空旷无物,每一个物体都有可能被雷霆引为目标,飞得越高越是如此,除非你飞到雷云之上。
候鸢等的就是冬季的到来,至于三百里的海路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
雷三角中,没有什么岛屿礁盘,进去后就只能飞行,这会给修士带来很大的危险。他也没想过直接飞进雷三角核心深处,对现在的他来说,雷三角边沿的紫珊瑚区域是个好地方,适合新手入门修行。
数个时辰后,他已经来到紫珊瑚区域,这里的珊瑚礁星罗棋布,也是进入雷三角前最后的落脚地。
天色很暗,云层低矮,雷声阵阵,偶有电光闪过,才能依稀看到脚下珊蝴礁的大概形貌。
这是一片分布极广,长数百里,宽数十里的珊瑚海礁,大部分都隐在海面下,只有极少数冒出海平面,也就是他落脚的地方。
他把自己飞行的高度压得极低,就怕一个不小心中了大奖,修雷不成反被雷劈。
高度低了就能看的更清楚,但视野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足足找了一日,才找到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礁盘。
奇形怪状的珊瑚顶上,候鸢给自己找了个平整点的地方,能不能成功引雷入法,就要看这一次的气运。
===第321章
三宵雷法===
雷法,道门声称可以呼召风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涝旱的一种方术。
起于数千年前,大概是以骗子居多,兴盛于千余年前,锦绣大陆灵机喷薄,修真日兴之时。
虽然雷法深奥,但难入门更难精,所以在锦绣大陆各家门派中涉猎者并不多,盖因为起步艰难,你就算是未来再怎么厉害,初期这个坎过不去的话,谈以后也是枉然。
所以,大都有各自的正法,然后補以雷法其中,比如为神霄、清微等派所传习,东华、天心、正一派亦兼习之,其中天心,就是吴门的根脚。
主张内炼成丹,外用成法。
雷法将内丹与符篆咒术融为一体,既讲存思、存神、内丹修炼,又讲祈穰斋醮、符篆咒法,是道门诸方术的融合体,但强调以内丹修炼为本,以符篆咒法为用。
其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论,认为人身是小天地,人体各部分皆与大天地相符相应,其头像天,足像地,四肢像四季,五脏像五行,其精气神无不与天地相通相感。
由此发展,后来又把人体小天地融入紫府之中,慢慢形成体系,固化下来。
锦绣大陆比较出名的雷法很有几个,闻名传世,上千年下来也瞒不了人,比如《清微神烈秘法》,《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玄珠歌注》、《坐炼功夫》、《道法九要》、《书符内秘》、《先天雷晶隐书》、《洞玄秘旨》、《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洞玄玉枢雷霆大法》、《神霄十字天经》等等。
当然也包括全真教的《三宵雷法正则》。
雷霆为阴阳之气所生,依《洛书》五行之数,「东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数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气,故曰五雷。
在道法修炼上,五雷分属五脏。五脏之气攒聚会聚为一,方能达于大道,掌握五雷之妙用。后面再把五脏归为紫府总成,由此称作攒簇五雷。
雷法行持,有立极之说,即无极生太极。
无极为原始状态,「溟洋大梵,寥廓无光。「此先天混元一气由无极而动,生为太极,オ可发用,此即丹气充盈、动而致用。一气才动,风雷云雨皆作,禽兽山木俱生。「此即「道为法之体,法为道之用「
整个雷法构成,分支无数,浩瀚无边,各门各派也不过择其一部修行,也根本不可能涵盖雷法的方方面面,正如道门功法无数,简单一分,在锦绣大陆就出现了数十分支,这还仅仅是极少的一部分。
具体到雷法,五雷分别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
天雷主正天序运四时,发生万物,保制劫运,馘天魔,荡瘟疫,擒天妖一切难治之祟,济生救产,疗大疾苦;
地雷主生成万物,滋养五谷,扫灭虫蝗,斩落山精石怪,清扫山岚瘴虐,拔度死魂,节制地抵,祈求睛雨;
水雷亦称「龙雷」,主役雷致雨、拯济旱灾,断除蛟龙、毒蛇、恶蜃、精怪,兴风起云,水府事理;
神雷主杀伐,不正祀典神祗,兴妖作过及山魁五通,佛寺、塔殿、屋室、观宇山川精灵,人物;
社雷亦称「妖雷」,主杀古器精灵,伏原故气,伐坛破庙。
天雷地雷练不了,那是境界高到极高程度,站在一星一界角度的大道。
所谓三宵,就是水雷,神雷,社雷之法,这也是修行界中所有雷修门派的选择,这里面又各有偏重,各有引申。
雷法强调实修,亦表现在书符上。但全真教不书符,而是用飞剑替代。
剑引雷,就是全真教对雷法的改造变种,在飞剑的凌厉上又加上了雷霆的威猛;理论上,这是一种非常精妙的功术配合,但因为雷法太难练,所以能成功
者寥寥无几。
矛盾在于,剑修怎么渡过这个漫长的学习期?
闭门不出几十年专修雷法?雷法能不能练出来不知道,但人肯定会闭废了。
修行不是坐井观天,更不是闭门造车,修行过程中的种种经历都是修士上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包括履职,周游,交交,战斗,生死.....
这些东西不是功术,胜似功术,一个完整的履历才能塑造一个完整的修行观,否则谈何感悟大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