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第10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7/1420


隋唐时期的黄河年流量大概在800~1000亿立方米左右,上游截流200亿立方左右;秦晋中游截流200亿立方左右;下游还剩下400~600亿立方。
然后通过大量湖区,将300亿立方水留在关中平原、华北平原,剩下的才流入渤海。
由于上游中游的截流,导致下游河水的含沙量降低,这样一来,地上河就可以得到遏制,渤海被填平的速度也会减慢几十倍。
而且秦晋阶梯水库的存在,不仅仅利好秦晋的沿岸地区,好用在上游和下游缺水的时候,起到缓解效果。
如果下游因为极端天气,导致降雨量暴涨,还可以通过各个部分进行调节。
按照唐菲林的设计,秦晋阶梯水库的存在就是调节整个流域的核心,无论是拦水入漠,还有放水南下,都是非常重要的。
“话说这个工程,是有生之年系列吧?”白玉楼吐槽道。
唐菲林耸耸肩:“并不是,因为阶梯水库是最后建设的,第一阶段的大湖计划、第二阶段的北进计划,都不需要建造大型水坝,只有第三阶段的阶梯计划时,才需要建造一系列水坝。”
白玉楼又拿起另一份计划书,额头上冷汗直冒的说道:
“不过这个瀚海计划是什么鬼?”
唐菲林不在意的摆摆手:“以后会用到的,毕竟黑水的年流量有3000~4000亿立方,相当于3~5条黄河,我打算截流一部分,用于建造瀚海运河。”
从地形来看,瀚海低地和黑水上游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同一个海拔,确实存在引黑入漠的可能。
只是这个工程量一点感人呀!
白玉楼还没有来得及吐槽。
唐菲林又继续自言自语起来,似乎在盘算着将鲜卑利亚上的北海湖,一部分河流引入黑水,然后增加黑水上游的水量。
在一旁的宋缺,整个人都快傻掉了。
他刚才还在感叹黄河计划的天马行空,现在看来是小看了唐菲林的脑洞大开。
宋缺又想到此时还盘踞着关中的李唐,以及漠北的东部突人,显然唐菲林等人并没有将这些势力放在眼里,连规划图都直接出来了。
不过唐菲林初期的大湖计划,倒是没有什么难度,毕竟只要完成退耕和迁移,就可以引黄河灌注,这些湖泊还是非常容易改造出来的。
===第六百零一章
南下北进===
由于中原大战没有爆发,就打王世充的洛阳城时,爆发了一场战斗,吃下这么多地盘和人口的人革联,不得不停下来消化。
根据唐菲林的实地考察之后,绝对在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上,建设14个湖泊。
包括本来就存在的大陆泽、豆子湖、巨野泽在内,
一共形成17个湖区,湖区总面积为1.1万~1.8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退耕还湖的土地面积,要达到1.47万平方公里,合计2200万亩左右,涉及人口上百万。
幸好此时经过军阀混战、地主逃亡等事件,各地基本不存在太大的阻力。
而且这些湖泊的建造,也是为了华北平原的农业发展。
一方面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低洼地区,
一旦黄河决口或者改道,
第一个淹没的地方,就是沿途的低洼地区。
例如河洛盆地,本身就地势低平,一旦黄河河道决口,很容易倒灌河洛盆地。
在这种低洼地区建设城市、开垦农田,一场大水下来,就是几十万人流离失所。
比如在清朝时期,就发生过黄河决口,一次性淹死上百万人的惨剧。
现在人革联在南方有大片土地,没有必要死磕华北平原,不趁着如今大乱之后进行改变,以后要改变,需要付出的成本会更加大。
整个华北平原,包括黄河平原、淮河平原、海河平原、滦河三角洲平原,总面积在28万平方公里左右。
除去河流、湖泊、城市、道路和海边的盐碱地,
可以开发面积在20万平方公里左右,合计3亿亩。
按照人均10亩计算,这里的人口承载极限为3000万。
但是考虑到很多因素,
以及生态平衡、舒适性,唐菲林和郑森等人讨论之后,决定将华北平原的农业人口上限设置为1000万人。
而此时这一片区域的人口,已经超出这个数字了。
之所以设置为1000万人,主要是考虑到华北平原一年只能种一季小麦、一季大豆或者高粱。
这里可不是一年可以三熟的岭南和流求等地,而且郑森也不打算全部分田。
3亿亩耕地中,只分1亿亩,人均20亩耕地,分配给500万农民。
剩下的2亿亩其中1亿亩作为储备,也作为牧场使用;最后1亿亩作为官营农场,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7/1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