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纯真年代(校对)第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20

  “国有工厂发不出工资,一个中专老师,辛辛苦苦十来年,还赚不了人家几张股票认购证,一天的运气……要乱了。”
  这种话其实是不好乱说的,学生们不敢接茬。
  “听说朱老师家里挺困难的,老婆在的工厂停工,已经在家呆了一个多月了,好像说是要下岗,正在到处托关系呢。”
  旁边一个消息灵通的同学说了一句。
  “还有说他老婆家乡有做烧饼的手艺,想去摆摊的,朱老师嫌丢人不同意,师母就说朱老师想饿死她和孩子。夫妻俩夜里打了一架,整个教工宿舍区都被惊动了,你们看朱老师脖子……抓痕看见没?”
  整堂课,学生们都小声在底下嘀咕,朱老师自己的课也没上好。
  第二节课,上课铃响过已经快十分钟,老师还没来。
  终于,教务处来了一个干事,站门口通知:
  “赵老师昨天办停薪留职去深圳了,课暂时没调好,大家自习吧。”
  干事一走,学生们就咋呼了起来,整个教室都是“下海”、“下海”、“下海,相关信息也越来越多。”
  原来赵老师已经是第四个了,前面还有两个办停薪留职的,还有一个,因为那边联系好了公司等不及,交了封辞职信,直接走了。
  郑忻峰拍拍江澈说:“这他妈的……咱们还回乡下教书吗?”
第三十九章
录像厅里的少年
  江澈在没有老师的课堂上听着他的同学,一群不谙世事的少年们,用最大的热情讨论着,关于下海、发财、下岗、认购证、停薪留职……
  这里头有他们的家人、亲戚,邻居,包括初中和小学同学的各种故事。
  好的,坏的,奇迹的,悲惨的。
  有人说我们村以前的一个二流子,吃不饱饭出去混,后来包工程,发了,买了一辆嘉陵125,还带回来了一个穿丝袜露大腿的女人。
  有人说我的初中同学辍学去了粤省至今没消息,娘每天在村口等,眼睛都快哭瞎了。
  有人说深圳遍地黄金。
  有人反驳深圳其实也没有那么好,去了粤省,话都听不懂,满街的大哥大和皮包,成群的经理,遍地的骗子……
  因为都是听说,都是一知半解,他们不时争辩起来。
  江澈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关于郑忻峰的问题,他没法给出答案,因为是不是应该回去乡下教书,其实因人而异。
  并不是谁都适合投身这场洪流……真的扎下去,也许有人会成功,但同时也会有人被淹没。
  最热门的话题始终还是认购证。
  因为它最实际,这里的人目前还包不了工程,也当不了经理,但是认购证,每个人就算买不起一套,摸摸口袋,再节衣缩食一阵,两三张还是没问题的,而这两三张如果运气好,赚个几千上万也不是没可能。
  那可是一个万元户的机会……会来读中专的,家庭真正很富裕的并不多。
  当然,这一刻没人知道,他们身边坐的这位同学身上,就有传说中已经接近一套十万的三套白板九二发财证。
  叶琼蓁也不知道,她昨晚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个故事里的“幸运儿”,就在这间教室里坐着,是她的前男友。
  突然有人问了一句:“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次。”
  江澈想了想,第一次接话说:“有的,既然盛海发了,深圳迟早也得发。”
  一时间全体静默,一秒后,群情骚动。
  所有的目光都转向江澈,包括叶琼蓁,她的手在桌膛底下握成了拳头,目光热切。
  “深圳的……还好买吗?”
  “枕头你哪里来的消息?”
  有几位同学急切地询问。
  “收音机里听来的,至于好不好买,我也不知道……”江澈笑着说,“只是到时候去买的人,肯定很多吧,你看连我们都想到了。我想,还是会有人赚到钱,但是像盛海这样的回报率,肯定是没有的。”
  江澈简单陈述了一番实情,没再继续。
  8月份,深圳会有下一场认购证发行。
  这一年深圳人口不过六十万,但是届时,会有百万人涌入,同时有千万张身份证涌入,因为单张身份证限购,有人从偏远地区收身份证,一麻袋一麻袋的往那儿扛……
  那个热闹,江澈还没想好要不要去凑。
  他没有太多具体的相关记忆,但是单凭规律判断,在一级市场买原始股的风险依然不大,但是盛海和深圳两地的二级股票市场,很可能在不久之后出现一场危机——因为若不然,它真就一点经济规律都不符合了。
  所以,江澈还是想着,先运作好身上的300张认购证然后暂时抽身,等下一个记忆明确的点再进入。
  但凡信息不明确,他都不赌。
  ……
  这天傍晚,江澈自回来之后第一次给褚涟漪打了电话,询问认购证的情况。
  “外面叫的价格大概十一二万,咱们这里,最高已经叫到十五万了”,褚涟漪在电话里说,“因为现在出来的消息越来越多,有人说全年发行的股票很可能增加到五十支左右,第二次摇号的中签率,会在50%上下。”
  “对了,现在真正成套的成交,其实已经很少了。”她又补了一句。
  至少五十万没跑了,能做点事了,江澈心脏怦怦几下,“谢谢褚姐。”
  褚涟漪笑了笑,问:“什么时候回盛海?”
  江澈想了想说:“大概一个多月后才来。”
  因为第二次摇号,是92年6月3日。
  “嗯,这回要是不打算再吃那个亏,得尽量想办法把运作资金准备好了。”褚涟漪最后提醒了一句,挂断电话。
  运作资金……好吧。
  江澈一路计算着,回到宿舍,七个室友全都在,气氛初步感觉有点紧张,再感觉,似乎是一种压抑地亢奋。
  “怎么了?”他问。
  “去录像厅吗?”一名室友问,语气感觉跟问“去端鬼子炮楼么”一个程度。
  去录像厅有什么好亢奋和压抑的?九二年,街边的录像厅虽然刚兴起,但是已经不算很少了,这是港片的潮流时代。
  江澈困惑地点了点头。
  一直到被那名室友带着七弯八拐跑到城中村深弄里的一间小房子前,江澈才觉察有点不对。
  “就是这里,这里会放‘好’片!”
  室友的语气像是在说一件关于世界和平的大事,一边说,他一边带着大家绕上一截楼梯,“别怕,听他们说,这家老板娘的老公就是派出所的。”
  他掀开一块黑色的布帘子,用地下党接头的语气说:“老板娘,八个人。”
  “每人五毛。”老板娘倒是一点不慌,扭头仔细打量了一下几个小男孩,笑着上来收钱。
  放“好”片的黑录像厅,女人看场卖票,牛逼啊,江澈交了钱,听见耳边几声吞咽口水的声音,抬头一看,懂了,因为老板娘。
  三十来岁的老板娘绝不是正统意义上的美女,从标准体型来说,她有点太高大了……
  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她很“大”,尤其包裹在紧身踩脚健美裤里的部位,浑圆硕大。
  这是一个压抑初开的年代,对于眼前这些没经历过,渴望而又压抑的男孩们来说,这个成熟的女人,这种直接的视觉冲击,会让她变成一个炸弹,诱惑力远超学校里的那些漂亮女同学,青涩的小女孩。
  “走了。”江澈推了一把,终于把晕乎乎的室友们赶了进去。
  不大的空间,十几条长条木板凳,除了一台17寸电视屏幕发出的光芒,一片漆黑,各种年龄的男人,各种难闻的气味。
  八个人找了个角落坐下来。
  此时屏幕上正在播放的影片叫做《91神雕侠侣》,新片。
  但是仍有声音不断响起:
  “不好看,换好片……”
  “对,换好片,老子就是为了看好片来的。”
  不断有人提议,不断有人开口附和。
  终于,老板娘走了出来,“现在要换片,要继续看的每人加五毛,不看的出去。”
  说完她开始挨个收钱……
  “可是我们上一部才看了十分钟不到,老板娘你给我们便宜点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