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世界里的道士(校对)第18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4/2470

  有浮光掠影轻功,如今内力更精纯,气脉更加悠长,浮光掠影威力更强,一掠之间,近有半里。
  这一日傍晚时分,他来到了少室山下,转过一个山坡,眼前是一棵大枣树,枣树下是一块菜园,菜园后是三间大屋。
  隔着很远,温暖的灯光便传来,屋上炊烟袅袅,公鸡母鸡叫个不停,相互追逐着打闹。
  乔三槐正在菜园里忙活,挑水浇菜,乔大娘在屋里做饭。
  萧月生出现在枣树下,哈哈笑道:“乔公,乔大娘,我来啦!”
  乔三槐与乔大娘忙迎出来,拉着他的手,欢喜不已,他与乔峰关系不浅,见到他,便如见乔峰一般。
  再者,乔三槐觉得,他跟萧月生说话,比乔峰还痛快,像是忘年交一般,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他让乔大娘炒两个好菜,拉着萧月生喝酒,兴奋不已,一直喝醉了,方才尽兴。
  萧月生也陪着他,享受着难得的温情。
  在这里住了数日,颇有些乐不思蜀,不想离开了。
  他白天在枣树下练功,晚上则陪着两位老人说话,喝酒,悠闲自在,心灵宁静,易筋经的进展极快,功力更是纯之又纯。
  直到七日之后,萧月生心下一狠,才告辞离开,惹得二老一通挽留,后又住了两日,方才上了少林。
  ……
  少林寺外,两个黄衣僧人合什行礼,问萧月生前来少林何事。
  萧月生笑了笑,说道,他受人之托,前来奉还易筋经,烦请少林的方丈大师一见。
  两个黄衣僧人俱是十八九岁的少年,稚气未脱,眼神仍带着几分天真神采,闻听此言,大觉有趣,似是觉得萧月生说疯话。
  虽如此,两人仍显彬彬有礼,未露嘲笑之色,一个僧人转身去通报,另一个陪着他。
  一会儿功夫,寺门大开,十八个黄衣僧人脚下轻捷,飘飘而出,往门两旁一分,各在一个台阶上站定,手上长棍立在身边,与身同高,个个神色肃然,一动不动。
  随后,一高大削瘦的老僧出现,身披紫金袈裟,手执禅杖,宝相庄严,正是玄慈方丈。
  他身后十个僧人鱼贯而出,个个双手合什,头微低,目微阖,宝相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萧月生见这排场,微微一笑。
  “阿弥陀佛……,萧施主,老衲有礼了!”玄慈方丈下得台阶,来到萧月生跟前合什一礼,长宣了一声佛号。
  萧月生双手合什一礼:“玄慈大师有礼,小子这次前来,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奉还贵寺易筋经!”
  说罢,自怀中掏出黄缎包裹,轻轻一推,平平飞向玄慈方丈身前。
  玄慈方丈一手持杖,一手伸出,接过黄缎包裹,神色激动,忙闭一下眼,睁开时恢复沉静。
  他将禅杖往后一放,一个中年僧人上前接过,低头退后两步。
  玄慈方丈慢慢解开黄缎,双手稳定,动作从容,看他神情平静,似乎对易筋经毫不在意。
第106章
切磋
  揭开黄绸,是一层油布,谨防有水打湿,揭开这一层油布,还有一层油纸,萧月生暗自笑了笑,阿朱行事果然仔细。
  他自从接过后,从未打开,也是遵循朋友之义。
  玄慈方丈吐一口气,慢慢揭开了油纸,一本古色古香的册子呈现在跟前,他脸上肌肉微颤。
  小册子封面是三个斗大的梵文,萧月生虽不认得,却感觉出苍古虬劲之感,书写之人的心境不凡。
  ……
  玄慈方丈翻看几页,重新拿黄绸包上,递给身后一个须眉皆白的老僧,转身向萧月生双手合什:“善哉善哉,正是易筋经,多谢萧施主!”
  萧月生摆摆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
  接过易筋经的老僧忽然开口,合什一礼:“敢问萧施主,可曾习练易筋经?”
  萧月生点头:“嗯,修炼了。”
  老僧霜眉皱起,清澄的目光闪烁:“依据少林门规,少林武功不能随意外传……”
  萧月生笑了笑,看一眼玄慈大师:“那要如何处置在下?”
  他笑容古怪,似是带着讽刺之意。
  玄慈大师缓缓开口:“萧施主,不知此经是何人所托?”
  萧月生摇头笑道:“大师,你说我能告诉你么?”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玄慈大师双手合什一礼,幽幽叹息:“易筋经被盗,我少林上下颜面尽失,出家人戒贪嗔痴,却有愧少林列祖列宗,无颜面对佛祖。”
  萧月生笑道:“大师执着了,一山总有一山高,少林寺固然是高手无穷,深厚难及,却难免有更强的高手,大师何须自苛?!”
  玄慈大师缓缓笑道:“萧施主此言有理,山外有人,天外有天,少林绝非天下第一。”
  “对方盗得易筋经,凭的是真本事,少林寺技不如人,还要秋手算帐不成?!”萧月生淡淡笑了笑。
  他对少林本就有气,只是如今武功绝顶,却是懒得计较了,但少林派的人脸色不对,非但不感激,反而摆出质问之态,咄咄逼人,他自然不会示弱,给他们好脸色。
  “老衲岂能如此?”玄慈大师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摇头道:“我等只是好奇,想知道究竟是何方高人。”
  萧月生摇头:“此人在武林中寂寂无名,诸位高僧不必乱猜,是猜不到的。”
  ……
  “既如此,就请萧施主见告罢!”玄慈身后的老僧沉声道,声音蕴着极深内力,如铜钟大吕,在萧月生耳边回荡不绝。
  萧月生转头打量一眼老僧,懒得打听他法号,淡淡道:“对不住了大师了,送经者何人不便相告。”
  “萧施主,你可要想好了!”老僧霜眉动了动,眉下双眼一凝,宛如两柄真实的宝剑刺来。
  萧月生忽然笑了起来:“大师,你若不说,是不是要追讨我身上的易筋经?”
  “萧施主已经练成了易筋经?”老僧眉头一挑。
  萧月生笑道:“练成嘛,言之过早,只是初窥一点儿门径罢了!”
  在场诸高僧脸色同时一变,双眼瞪大,目光炯炯如火炬,紧盯着萧月生,有数人僧衣飘荡,无风自动。
  也难怪他们惊异,易筋经乃少林镇派之宝,由祖师达摩所传,威力无穷,若是习成,少林七十二技当可一一遍习,一身武功足以横行天下。
  但如此巨大威力,修炼起来却也艰难,需得大德高僧,佛法修为精进至十分高深的境界,达无人相,无我相之境。
  无人相,无我相,这般境界,便是佛家所说的开悟,一旦开悟,立地成佛,超凡脱俗。
  这般境界,非大智慧,大福报之人断难修成,需得祖佛转世,菩提寄身方能有望。
  两者缺一不可,仅有大智慧,没有福报,一想修炼,便会有事临身,阻碍修行,任凭你智慧万千,也难开悟。
  仅有福报,没有智慧,入宝山而不自知,亦是不成。
  修佛千千万,能够有成者,超脱此世,达至彼岸者,寥寥无几,可知其艰难程度。
  少林寺中,数百年来,无人修成易筋经,一点儿皮毛也修不成,佛法境界不到,纵使拼命苦练也无济于事。
  学佛先得发大愿,有大毅力,少林寺中不乏毅力过人之辈,或大智慧之辈,他们苦修一生,仅修易筋经。
  一生修炼,却毫无所得,数人下来,少林寺方才对易筋经死了心,觉得有问题。
  萧月生忽然说自己初窥门径,他们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
  他们目瞪口呆看着他,片刻过后,又变成了迟疑的目光,炯炯如火,让人难以直视。
  玄慈方丈双眼微眯,目光澄澈,缓缓问道:“萧施主,你是说,你略窥易筋经的门径,是不是?”
  萧月生发觉,这个玄慈和尚的佛法修为确实精深,能够自如调节心境,绝非常人的喜怒不形于色,比其更高一级。
  ……
  萧月生笑了笑:“方丈大师,我修炼易筋经,确实有几分心得,对与不对,却不敢拍胸脯保证了。”
  玄慈大师道:“敝寺的易筋经,入门艰难,对心境要求最严,不知萧施主如何修成的?”
  “误打误撞,运气使然,要说却说不出来。”萧月生歉然笑了笑。
  “呵呵……”玄慈大师微微笑了起来,抚着长髯,缓缓道:“当初萧施主前来敝寺,想求易筋经一观,老衲恪于寺规无法答应,……不曾想,萧施主与易筋经有缘,还是修成了,天意渺渺,非是我等凡人可揣测!”
  萧月生笑了笑:“大师妙语。”
  玄慈大师微微一笑:“萧施主,不知易筋经的修为到了何等境地,老衲等想一睹易筋经的风采,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4/2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