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世界里的道士(校对)第2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3/2470

  他心中暗忖,叔叔武功高强,自己没见过迦叶如来寺的高手,但叔叔见过,叔叔说,他们不是对手,那一定不是对手的!
  只是,小首领性子偏拗,自己说什么也没用的,不如闭嘴!
  ……
  一会儿功夫,两人来到了行辕大帐。
  行军辕帐与平常的帐篷没有什么两样,更大一些,是细母屈名帐篷的五六倍大,多了几个卫兵把守,戒备森严一些。
  这些卫兵腰间佩弯刀,双眼炯炯,锐利冷冽,浑身上下弥漫着森冷气息,让人不敢靠近。
  看到二人过来,两个卫兵上前一步,伸手一拦,冷冷道:“小首领以下,不许进去!”
  细封看了看细母屈名,露出询问之意。
  细母屈名皱了皱眉头,摆摆手,独自迈步往里走,二十几步后,来到了大帐前。
  两个卫兵看了看他,面无表情如冷铁,既不阻拦,也不传报,任由他迈步进了大帐内。
  乍入大帐,柔和的光线下,大帐内站了二十几个人,并不显得拥挤,他来到近前,拜见当中的主人。
  众人拥挤之下,最背边坐着三人,一个是中年书生,面如冠玉,颌下三缕清髯飘拂,俊美若处子,看不出年纪来,乍看像是中年人,细看皮肤白皙,又像青年,只是双眼沧桑,年纪不小了。
  另两个则是中年僧人,一身灰色僧袍,单掌合什,神情宁和,目光澄静,一看即知佛法修为不浅。
  “见过将军!”细母屈名上前,朝中年书生抱拳行礼,神情恭敬,如老虎变成了温驯的小猫一般。
  中年书生神情冷峻,抚着清髯淡淡道:“细母,听说你的负赡兵寻到了琴声主人,还交了手,是不是?”
  “禀将军,确有此事。”细母屈名忙点头,道:“他会几手功夫,又是个猎手,终于找到了那弹琴的家伙!”
  “是什么人?”中年书生淡淡问。
  细母屈名忙道:“据他说,弹琴的是个青年,相貌平常,身边有一个绝色美人儿陪伴,这个美人儿虽然年轻,却是个绝顶的高手!”
  “嗯……,他的伤可好了?”中年书生瞥一眼两位高僧。
  他心中暗思,这两位高僧是迦叶如来寺的方丈派来,乃是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武功超卓,足以应付。
  但自从进得帐来,二人一言不发,只是默默的诵佛经,不知卖的什么药,不过奇人总有异行,也不必太过在意。
  “禀将军,还……还没好!”细母屈名有些惭愧,低下头道:“琴声每天一遍,他伤势一点儿不见起色。”
  “去把他抬来!”中年书生一摆手。
  细母屈名应了一声,转身回走,一会儿功夫,一张木板上抬了一个中年人,正是他的负赡兵,细封的叔叔。
  ……
  他一进来,众人好奇的伸长脖子,想要近前观看,但两僧已经靠近,弯腰低头查看,神情郑重。
  看到他们如此,众人不敢放肆,只能好奇的伸长脖子。
  中年汉子已经昏迷过去,闭着眼睛一动不动,脸色苍白,看上去气息微弱,性命垂危。
  又摸又按,两僧看了一会儿,停下来,眉头紧皱着。
  片刻后,他们凑在一起,低声细语,说的话旁人竟听不懂,只见二人神色凝重,帐篷内的气氛跟着凝重。
  两人说了一会儿,转身望向中年书生。
  一个较年长的僧人单手合什一礼:“将军,伤这位壮士之人,内力奇深,武功精妙,小僧并无必胜的把握。”
  “哦——?!”中年书生一挑长眉,不动声色的道:“此人如此厉害?”
  中年僧人轻轻点头:“事到如今,小僧二人既来,自要竭尽所能,勉力一试!”
  中年书生抚髯沉吟片刻,目光越来越坚凝,缓缓点头:“有劳两位大师了!”
第358章
击退
  第二日清晨,薄雾笼罩,西夏铁鹞子数千,刚从睡梦中醒来,耳边传来了幽幽的琴声,众人顿时哀嚎不已,破口痛骂。
  这见鬼的琴声,成了他们的噩梦,琴声一旦响起,就无处不在,无所遁形,即使钻到水里也不济事。
  如今,他们每天最大的愿望,不是打胜仗,得到封赏,而是撤军,离开这鬼地方,只要能摆脱这见鬼的琴声。
  琴声琮琮之中,薄雾笼罩处,行军大辕隐隐绰绰,外人看不清楚,中年书生忽然挑帘而出,紧跟着两个僧人,身后还有十几个精锐护卫。
  他们钻出帐篷,走了十几米,变成了两个中年僧人在前,琴声悠悠,传入耳中,他们并无不适模样。
  ……
  他们脚下越走越快,到了后来,几乎奔行。
  两个中年僧人走在前,脚下飘飘,悠然自得,中年书生大步流星,一步跨出很远,仿佛八步赶蝉轻功,十几个护卫也各施展轻功,不落于后。
  他们直奔北边,去向一处郁郁葱葱的山峰,但到了山脚下,猛的一折,掉头朝东。
  中年书生跟在其后,一言不发,只轻抚清髯,神色平静,冷峻威言。
  他不说话,身后诸护卫更不会多嘴,众人听着铮铮琴声,迅速的赶路,一会儿功夫,来到东边一处小山丘。
  这小山丘不高,远看上去像是一个帐篷,是真正的帐篷两个高,山上笼罩着松树林,郁郁葱葱。
  “将军,人就在上面!”削瘦的中年僧人合什一礼,平静禀报。
  这僧人看着削瘦,一阵清风吹来,宽大的灰僧飘飘荡荡,脸庞瘦长,一双眸子极大,湛湛有神,却并不锐利,散发着澄静光芒,气度沉稳。
  另一中年僧人魁梧身形,脸庞方正,略有几分木讷,质朴憨厚,令人一见生亲切,沉默寡言,自见面开始,顶多说了两句话。
  “咱们上去领教一下!”中年书生抚髯点头,脸色冷峻,双眼锐气逼人,仿佛出鞘之剑。
  削瘦僧人一合什,摇头道:“将军,容我二人投石问路,将军身负重责,不可轻易涉险!”
  “大师,我不要紧!”中年书生摇头。
  削瘦僧人摇头,神情坚定,语气平静:“小僧微薄之躯,死不足惜,将军一身负万人之生死,不可涉险!”
  中年书生锐利目光望来,似要穿透他的心,见他神情平静,坚定,心下明白,难有转寰地。
  他抚髯缓缓道:“好罢,本将纳大师之方,有劳两位大师,若事不谐,保全自身为要,万勿勉强!”
  “小僧晓得,将军,请——!”削瘦僧人沉静点头,单掌合什,与另一僧人飞身而去,仿佛流光逝去,一眨眼消失在树林中。
  看到二僧惊人的身法,中年书生抚髯微笑,多了几分信心,如此奇绝轻功,即使不敌,也可从容遁走。
  ……
  二僧在树林中穿行,如两团流光飞逝,眼前松树,草地,一掠而过,眨眼消逝于身后。
  灰色僧袍紧贴在身上,一动不动,像是铁铸的,不随风而动,身形飞快,却无衣袂飘飞之声。
  二僧无声无息的穿行,落地无声,衣袂无声,转眼功夫,已经穿行了一半儿,到了山丘顶端。
  二人忽然一停,像是两片羽毛贴到两棵树后,无声无息,一动不动。
  片刻后,二人慢慢侧身,目光偷偷贴着树望过去,前面近百米之远,摆着一张木案。
  仅是粗略的用树削成,一棵树从中剖开,半切面平放,下面支起两根柱子,如此而已。
  一男一女并肩坐着树墩,男子一袭青衫,正伸手抚琴,仰头望天,女子月白罗衫,怔怔看着男子。
  一阵风吹来,衣袂飘飘,二人宛如神仙中人。
  靠得近了,铮铮琴声的威力越强,二僧武功虽强,仍觉几分吃力,需得运五六分功力抵御。
  二僧贴在树后,转头对视一眼,削瘦僧人缓缓点头。
  顿时,二人自树后转出去,如两道灰光划过,射向男女二人。
  “阿弥陀佛……”一道佛号同时响起,如暮鼓晨钟在树林中回荡,与铮铮的琴声缠绕在一起。
  山下的中年书生眉头一挑,这声佛号一宣,是找到了正主,他抚髯的手一顿,慢慢迈开步子,踱来踱去。
  两僧飘然落在二人跟前,如两毛羽毛落地,双手合什,灰色僧袍猎猎作响,仿佛狂风大作。
  ……
  琴声乍停。
  青衫男子转头望过来,温润如玉目光在二人脸上缓缓掠过,露出一丝微笑来:“两位大师,有何贵干?”
  此人,正是萧月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3/2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