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朱熹译注)第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89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假哉天命,有商孙子。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4]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祼将于京。
厥作祼将,常服黼冔。
王之荩臣,无念尔祖。[5]
无念尔祖,聿脩厥德。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宜鉴于殷,骏命不易。[6]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
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7]
朱熹云:东莱吕氏曰:《吕氏春秋》引此诗,以为周公所作。味其辞意,信非周公不能作也。〇今按此诗,一章言文王有显德,而上帝有成命也。二章言天命集于文王,则不唯尊荣其身,又使其子孙百世为天子、诸侯也。三章言命周之福,不唯及其子孙,而又及其群臣之后嗣也。四章言天命既绝于商,则不唯诛罚其身,又使其子孙亦来臣服于周也。五章言绝商之祸,不唯及其子孙,而又及其群臣之后嗣也。六章言周之子孙臣庶当以文王为法,而以商为监也。七章又言当以商为监,而以文王为法也。其于天人之际,兴亡之理,丁宁反复,至深切矣。故立之乐官,而因以为天子、诸侯朝会之乐,盖将以戒乎后世之君臣,而又以昭先王之德于天下也。《国语》以为两君相见之乐,特举其一端而言耳。然此诗之首章言文王之昭于天,而不言其所以昭。次章言其令闻不已,而不言其所以闻。至于四章,然后所以昭明而不己者,乃可得而见焉。然亦多咏叹之言,而语其所以为德之实,则不越乎敬之一字而已。然则后章所谓修厥德而仪刑之者,岂可以他求哉?亦勉于此而已矣。
[1]赋也。於,叹辞。昭,明也。命,天命也。不显,犹言岂不显也。帝,上帝也。不时,犹言岂不时也。左右,旁侧也。〇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此章言文王既没,而其神在上,昭明于天,是以周邦虽自后稷始封,千有余年,而其受天命,则自今始也。夫文王在上,而昭于天,则其德显矣。周虽旧邦,而命则新,则其命时矣。故又曰有周岂不显乎?帝命岂不时乎?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春秋传》天王追命诸侯之词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语意与此正相似。或疑“恪”亦“降”字之误,理或然也。
[2]赋也。亹亹,强勉之貌。令闻,善誉也。陈,犹敷也。哉,语辞。侯,维也。本,宗子也。支,庶子也。〇文王非有所勉也,纯亦不已,而人见其若有所勉耳。其德不已,故今既没而其令闻犹不已也。令闻不已,是以上帝敷锡于周,维文王孙子。则使之本宗百世为天子,支庶百世为诸侯。而又及其臣子,使凡周之士,亦世世修德,与周匹休焉。
[3]赋也。犹,谋。翼翼,勉敬也。思,语辞。皇,美。桢,干也。济济,多貌。〇此承上章而言。其传世岂不显乎?而其谋犹皆能勉敬如此也。美哉,此众多之贤士,而生于此文王之国也!文王之国,能生此众多之士,则足以为国之干,而文王亦赖以为安矣。盖言文王得人之盛,而宜其传世之显也。
[4]赋也。穆穆,深远之意。缉,续。熙,明。亦不已之意。止,语辞。假,大。丽,数也。不亿,不止于亿也。侯,维也。〇言穆穆然文王之德,不已其敬如此,是以大命集焉。以有商孙子观之,则可见矣。盖商之孙子,其数不止于亿,然以上帝之命集于文王也,而今皆维服于周矣。
[5]赋也。诸侯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则殷士者,商孙子之臣属也。肤,美。敏,疾也。祼,灌鬯也。将,行也。酌而送之也。京,周之京师也。黼,黼裳也。冔,殷冠也。盖先代之后,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时王不敢变焉。而亦所以为戒也。王,指成王也。荩,进也。言其忠爱之笃,进进无已也。无念,犹言岂得无念也。尔祖,文王也。〇言商之孙子而侯服于周,以天命之不可常也。故殷之士助祭于周京,而服商之服也。于是呼王之荩臣而告之曰:得无念尔祖文王之德乎。盖以戒王,而不敢斥言,犹所谓“敢告仆夫”云尔。刘向曰:“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后嗣,是以富贵无常。’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
[6]赋也。聿,发语辞。永,长。配,合也。命,天理也。师,众也。上帝,天之主宰也。骏,大也。不易,言其难也。〇言欲念尔祖,在于自修其德,而又常自省察,使其所行无不合于天理,则盛大之福,自我致之,有不外求而得矣。又言殷未失天下之时,其德足以配乎上帝矣。今其子孙乃如此,宜以为鉴而自省焉,则知天命之难保矣。《大学传》曰:“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此之谓也。
[7]赋也。遏,绝。宣,布。昭,明。义,善也。问、闻通。有、又通。虞,度。载,事。仪,象。刑,法。孚,信也。〇言天命之不易保,故告之使无若纣之自绝于天,而布明其善誉于天下。又度殷之所以废兴者,而折之于天。然上天之事,无声无臭,不可得而度也,惟取法于文王,则万邦作而信之矣。子思子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夫知天之所以为天,又知文王之所以为文,则夫与天同德者,可得而言矣。是诗首言“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而终之以此,其旨深矣。
大明
《诗序》:《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1]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
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乃及王季,维德之行。[2]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3]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4]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俔天之妹。
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5]
有命自天,
命此文王,于周于京。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
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燮伐大商。[6]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7]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
会朝清明![8]
朱熹云:名义见《小旻》篇。一章言天命无常,惟德是与。二章言王季、太任之德,以及文王。三章言文王之德。四章、五章、六章言文王、太姒之德,以及武王。七章言武王伐纣。八章言武王克商以终首章之意。其章以六句、八句相间。又《国语》以此及下篇皆为两君相见之乐,说见上篇。
[1]赋也。明明,德之明也。赫赫,命之显也。忱,信也。不易,难也。天位,天子之位也。殷适,殷之适嗣也。挟,有也。〇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将陈文武受命,故先言在下者有明明之德,则在上者有赫赫之命,达于上下,去就无常,此天之所以难忱,而为君之所以不易也。纣居天位,为殷嗣,乃使之不得挟四方而有之,盖以此尔。
[2]赋也。挚,国名。仲,中女也。任,挚国姓也。殷商,商之诸侯也。嫔,妇也。京,周京也。曰嫔于京,叠言以释上句之意,犹曰“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也。王季,文王父也。身,怀孕也。〇将言文王之圣,而追本其所从来者如此。盖曰自其父母而已然矣。
[3]赋也。小心翼翼,恭慎之貌。即前篇之所谓敬也。文王之德于此为盛。昭,明。怀,来。回,邪也。方国,四方来附之国也。
[4]赋也。监,视。集,就。载,年。合,配也。洽,水名,本在今同州郃阳、夏阳县,今流已绝,故去“水”而加“邑”。渭水亦径此入河也。嘉,婚礼也。大邦,莘国也。子,大姒也。〇将言武王伐商之事,故此又推其本,而言天之监照实在于下,其命既集于周矣。故于文王之初年,而默定其配,所以洽阳、渭涘,当文王将昏之期,而大邦有子也。盖曰非人之所能为矣。
[5]赋也。俔,磬也。《韩诗》作“磬”。《说文》云:“俔,譬也。”孔氏曰:“如今俗语譬喻物,曰‘磬作’然也。”文,礼。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纳币之礼定其祥也。造,作。梁,桥也。作船于水,比之,而加版于其上,以通行者,即今之浮桥也。《传》曰:“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张子曰:“造舟为梁,文王所制,而周世遂以为天子之礼也。”不显,显也。
[6]赋也。缵,继也。莘,国名。长子,长女大姒也。行,嫁。笃,厚也。言既生文王,而又生武王也。右,助。燮,和也。〇言天既命文王于周之京矣,而克缵大任之女事者,维此莘国,以其长女来嫁于我也。天又笃厚之,使生武王。保之助之命之,而使之顺天命以伐商也。
[7]赋也。如林,言众也。《书》曰:“受率其旅若林。”矢,陈也。牧野,在朝歌南七十里。侯,维。贰,疑也。尔,武王也。〇此章言武王伐纣之时,纣众会集如林,以拒武王,而皆陈于牧野,则维我之师为有兴起之势耳。然众心犹恐武王以众寡之不敌,而有所疑也,故勉之曰:“上帝临汝,毋贰尔心。”盖知天命之必然,而赞其决也。然武王非必有所疑也,设言以见众心之同,非武王之得已耳。
[8]赋也。洋洋,广大之貌。檀,坚木,宜为车者也。煌煌,鲜明貌。駵马白腹曰騵。彭彭,强盛貌。师尚父,太公望,为太师而号尚父也。鹰扬,如鹰之飞扬而将击,言其猛也。凉,《汉书》作“亮”,佐助也。肆,纵兵也。会朝,会战之旦也。〇此章言武王师众之盛,将帅之贤,伐商以除秽浊,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所以终首章之意也。

《诗序》:《绵》,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
自土沮漆。古公亶父,
陶复陶穴,未有家室。[1]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2]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