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朱熹译注)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89


[1]赋也。烈,光也。辟公,诸侯也。〇此祭于宗庙,而献助祭诸侯之乐歌。言诸侯助祭,使我获福,则是诸侯锡此祉福,而惠我以无疆,使我子孙保之也。
[2]封靡之义未详。或曰:封,专利以自封殖也。靡,汰侈也。崇,尊尚也。戎,大。皇,大也。〇言汝能无封靡于尔邦,则王当尊汝。又念汝有此助祭锡福之大功,则使汝之子孙继序而益大之也。
[3]又言莫强于人,莫显于德。先王之德所以人不能忘者,用此道也。此戒饬而劝勉之也。《中庸》引“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而曰:“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大学》引“于乎,前王不忘”,而曰:“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天作
《诗序》:《天作》,祀先王先公也。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1]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2]
[1]沈括曰:《后汉书西南夷传》作“彼岨者岐”。今按,彼书“岨”但作“徂”,而引《韩诗薛君章句》亦但训为“往”。独“矣”字正作“者”,如沈氏说。然其注末复云岐虽阻僻,则似又有“岨”意。韩子亦云“彼岐有岨”,疑或别有所据。故今从之,而定读“岐”字绝句。
[2]赋也。高山,谓岐山也。荒,治。康,安也。岨,险僻之意也。夷,平。行,路也。〇此祭大王之诗。言天作岐山,而大王始治之。大王既作,而文王又安之。于是彼险僻之岐山,人归者从,而有平易之道路,子孙当世世保守而不失也。
昊天有成命
《诗序》:《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於缉熙,单厥心,
肆其靖之。[1]
朱熹云:此康王以后之诗。
[1]赋也。二后,文武也。成王名诵,武王之子也。基,积累于下,以承藉乎上者也。宥,宏深也。密,静密也。於,叹词。靖,安也。〇此诗多道成王之德,疑祀成王之诗也。言天祚周以天下,既有定命,而文武受之矣。成王继之,又能不敢康宁,而其夙夜积德以承藉天命者,又宏深而静密。是能继续光明文武之业,而尽其心,故今能安静天下,而保其所受之命也。《国语》叔向引此诗而言曰:“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定武烈者也。”以此证之,则其为祀成王之诗无疑矣。
我将
《诗序》:《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
我将我享,
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1]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2]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于时保之。[3]
朱熹云:程子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冬至祭天,而以祖配之,以冬至气之始也。万物成形于帝,而人成形于父,故季秋享帝,而以父配之,以季秋成物之时也。”陈氏曰:“古者祭天于圜丘,扫地而行事,器用陶匏,牡用犊。其礼极简。圣人之意以为未足以尽其意之委曲,故于季秋之月有大享之礼焉。天,即帝也。郊而曰天,所以尊之也,故以后稷配焉。后稷远矣,配稷于郊,亦以尊稷也。明堂而曰帝,所以亲之也,以文王配焉。文王亲也,配文王于明堂,亦以亲文王也。尊尊而亲亲,周道备矣。然则郊者古礼,而明堂者周制也。周公以义起之也。”东莱吕氏曰:“於天,维庶其飨之,不敢加一辞焉。於文王,则言仪式其典,日靖四方。天不待赞,法文王所以法天也。卒章惟言畏天之威,而不及文王者,统于尊也。畏天所以畏文王也,天与文王一也。”
[1]赋也。将,奉,享,献。右,尊也。神坐东向,在馔之右,所以尊之也。〇此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之乐歌。言奉其牛羊以享上帝,而曰天庶其降而在此牛羊之右乎,盖不敢必也。
[2]仪、式、刑,皆法也。嘏,锡福也。〇言我仪式刑文王之典以靖天下,则此能锡福之文王既降而在此之右,以享我祭。若有以见其必然矣。
[3]又言天与文王既皆右享我矣,则我其敢不夙夜畏天之威,以保天与文王所以降鉴之意乎?
时迈
《诗序》:《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1]
实右序有周。
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允王维后![2]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
允王保之。[3]
朱熹云:《春秋传》曰:昔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而《外传》又以为周文王之颂。则此诗乃武王之世周公所作也。《外传》又曰:“金奏肆夏、繁遏、渠,天子以飨元侯也。”韦昭注云:“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纳夏一名渠,即周礼九夏之三也。”吕叔玉云:“肆夏,时迈也。繁遏,执竞也。渠,思文也。”
[1]赋也。迈,行也。邦,诸侯之国也。周制,十有二年王巡守殷国,柴望祭告,诸侯毕朝。〇此巡守而朝会祭告之乐歌也。言我之以时巡行诸侯也,天其子我乎哉?盖不敢必也。
[2]右,尊。序,次。震,动。叠,惧。怀,来。柔,安。允,信也。〇既而曰天实右序有周矣,是以使我薄言震之,而四方诸侯莫不震惧。又能怀柔百神,以至于河之深广,岳之崇高,而莫不感格。则是信乎周王之为天下君矣。
[3]戢,聚。櫜,韬。肆,陈也。夏,中国也。〇又言明昭乎我周也,既以庆让黜陟之典,式序在位之诸侯,又收敛其干戈弓矢,而益求懿美之德,以布陈于中国,则信乎王之能保天命也。或曰:此诗即所谓《肆夏》,以其有“肆于时夏”之语而命之也。
执竞
《诗序》:《执竞》,祀武王也。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1]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
斤斤其明。[2]
钟鼓喤喤,磬管将将,
降福穰穰。[3]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4]
朱熹云:此昭王以后之诗,《国语》说见前篇。
[1]赋也。此祭武王、成王、康王之诗。竞,强也。言武王持其自强不息之心,故其功烈之盛,天下莫得而竞,岂不显哉!成王、康王之德,亦上帝之所君也。
[2]斤斤,明之察也。言成康之德,明著如此也。
[3]喤喤,和也。将将,集也。穰穰,多也。言今作乐以祭而受福也。
[4]简简,大也。反反,谨重也。反,覆也。言受福之多,而愈益谨重,是以既醉既饱,而福禄之来反覆而不厌也。
思文
《诗序》:《思文》,后稷配天也。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