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331

正是国人。
正是国人,
胡不万年[10]。
【译文】
布谷筑巢桑树上,
小鸟嬉闹榛树间。
贤明高尚的君子,
全国民众好长官。
全国民众好长官,
祝他长寿万万年。
【注释】
[9]榛:木名。一说丛生之木。
[10]胡:何。
下泉
【题解】
这首诗是写曹国臣子感伤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以强凌弱,小国得不到保护,因而怀念周初比较安定的社会局面。诗人以寒泉浸草比喻大国侵凌小国,而自己忧愁叹息难以入睡,总是怀想周王朝强盛的日子。方玉润说:“《下泉》,伤周无王,不足以制霸也。”“夫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今晋文入曹,执其君,分其田,以释私憾,宁能使曹人帖然心服乎?此诗之作,所以念周衰,伤晋霸也。使周而不衰,则‘四国有王’,彼晋虽强,敢擅征伐?又况承王命而布王恩者,有九州之伯以制之。昔者,郇国之君尝承是命治诸侯而有功矣,而今不然也。不能不忾然寤叹,以念周京,如苞稂之见浸下泉,日芜没而自伤耳。”《毛诗序》说:“《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序》认为此诗主旨为曹人痛恨曹共公,而思念贤明君王的出现。
冽彼下泉[1],
浸彼苞稂[2]。
忾我寤叹[3],
念彼周京[4]。
【译文】
寒冽泉水往外冒,
浸泡丛丛狗尾草。
醒来不由长叹息,
怀念强盛周王朝。
【注释】
[1]冽(liè):寒冷。下泉:地下的泉水。
[2]苞:植物丛生貌。稂(láng):像谷子的一种野草,也叫狗尾巴草。
[3]忾(kài):叹息声。
[4]周京:西周国都镐(hào)京。下两章的“京周”、“京师”均指镐京。
冽彼下泉,
浸彼苞萧[5]。
忾我寤叹,
念彼京周。
【译文】
寒冽泉水往外冒,
浸泡丛丛艾蒿草。
醒来不由长叹息,
镐京让我梦魂绕。
【注释】
[5]萧:艾蒿。
冽彼下泉,
浸彼苞蓍[6]。
忾我寤叹,
念彼京师。
【译文】
寒冽泉水往外冒,
浸泡丛丛野蓍草。
醒来不由长叹息,
怀念京城睡不着。
【注释】
[6]蓍(shī):多年生草本植物,即“蓍草”。
芃芃黍苗[7],
阴雨膏之[8]。
四国有王[9],
郇伯劳之[10]。
【译文】
糜子苗儿壮又高,
阴雨绵绵把它浇。
各国诸侯皆朝周,
郇侯奉命来慰劳。
【注释】
[7]芃芃(péng):茂盛的样子。
[8]膏:滋润。
[9]四国:四方。
[10]郇(xún)伯:指晋大夫荀跞。他曾护卫周敬王返回成周。劳:慰劳。
豳风
“豳风”是豳地的乐调。豳即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本是周的先人公刘开发的地方。平王东迁,豳地为秦所有。可见“豳风”全部产生在西周,是《国风》中最早的诗。《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所存诗七篇,《七月》是一首典型的农事诗。还有几篇与东方关系颇密,如《破斧》、《东山》。旧说七篇诗皆与周公有关,周公又是封于东方之鲁的,所以有人认为“豳风”就是“鲁诗”,所以名作“豳风”,可能是西人东征,将东方的歌辞采了回来,而用豳地的调子演唱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