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331

采来野草把窝垫。
我还贮存过冬粮,
嘴巴累得满是伤,
窝儿还是不安全。
【注释】
[9]手:指鸟的爪子。拮(jié)据:爪子因劳累伸展不灵活。
[10]捋(luō):用手自上而下勒取。荼(tú):苦菜。
[11]蓄:积蓄。租:指鸟食。
[12]瘏(tú):病。
予羽谯谯[13],
予尾翛翛[14]。
予室翘翘[15],
风雨所漂摇[16],
予维音哓哓[17]!
【译文】
我的羽毛像枯草,
我的尾巴毛稀少。
我的巢儿险而高,
风雨之中晃又摇,
吓得只能尖声叫。
【注释】
[13]谯谯(qiáo):羽毛枯焦无光泽。
[14]翛翛(xiāo):羽毛稀疏的样子。
[15]翘翘:高而危险的样子。
[16]漂摇:同“飘摇”,晃动,摇动。
[17]哓哓(xiāo):鸟的惊叫声。
东山
【题解】
《毛诗序》说:“《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认为这是大夫美周公的诗。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周公东征凯还以劳归士之诗。《小序》但谓‘东征’,则与诗情不符。《大序》又谓士大夫美周公而作,尤谬。诗中所述,皆归士与其室家互相思念,及归而得遂其生还之词,无所谓美也。盖公与士卒同甘苦者有年,故一旦归来,作此以慰劳之。因代述其归思之切如此,不啻出自征人肺腑,使劳者闻之,莫不泣下,则平日之能得士心而致其死力者,盖可想见。”方氏所说“诗中所述,皆归士与其室家互相思念,及归而得遂其生还之词”的概括是比较正确的,但说诗是周公“代述其归思之切”,则与诗的内容不符。我们认为这是一首远征士兵在归家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通篇表现的都是士兵归途中的绵绵思绪。首先他回忆了从征时含枚行军、夜宿车下的艰苦生活。接着想象家里可能已变成蛛网丛结、野兽出没的荒芜之地。又想象妻子可能在洒扫庭院,盼他归来,并联想到新婚时的情景。转念又想:不知现在见面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期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绝对写不出这样情真意切的诗篇。此诗是《国风》中最为出色的抒情诗之一。诗人那发自肺腑的吟唱,通过内容不同的四个章节,唱出了感情跌宕、音调繁复的归乡曲,读来使人如临其境。
我徂东山[1],
慆慆不归[2]。
我来自东,
零雨其濛[3]。
我东曰归,
我心西悲[4]。
制彼裳衣,
勿士行枚[5]。
蜎蜎者蠋[6],
烝在桑野[7]。
敦彼独宿[8],
亦在车下。
【译文】
我到东山去打仗,
长期不能回故乡。
今日我从东方回,
濛濛细雨洒身上。
我刚听说要回乡,
西望家乡心悲伤。
穿上一身百姓装,
不再衔枚上战场。
山蚕缓缓往前爬,
野外桑树是它家。
我把身体缩成团,
睡在野外战车下。
【注释】
[1]徂:去,往。东山:诗中出征者服役的地方。
[2]慆慆(tāo):长久。
[3]零雨:细雨。其濛:即“濛濛”。
[4]西悲:因想念西方的故乡而悲伤。
[5]勿士:不要从事。士,通“事”,二字古通用。行枚:即“衔枚”,古代军人行军时口衔一根短木棍以防出声。这里代指行军打仗。
[6]蜎蜎(yuān):虫蠕动的样子。蠋(zhú):野蚕。
[7]烝(zhēng):乃。桑野:生长桑树的郊野。
[8]敦(duī)彼:即“敦敦”,身体蜷缩成团。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9],
亦施于宇[10]。
伊威在室[11],
蟏蛸在户[12]。
町畽鹿场[13],
熠耀宵行[14]。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