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331

元戎十乘[25],
以先启行[26]。
【译文】
玁狁凶残非软弱,
焦获整顿备战忙。
目标镐地和丰地,
已经深入到泾阳。
我军飞鸟旗帜扬,
白色飘带鲜又亮。
大型战车有十辆,
向敌开战勇难挡。
【注释】
[19]匪:非。茹:一说茹训“柔”,此句言玁狁不弱。
[20]整:整顿师旅。居:居住。焦获:古时泾水流域一大泽薮,地在今陕西泾阳西北。
[21]侵镐及方:《郑笺》:“镐也,方也,皆北方地名。”朱熹《诗集传》:“方,疑即朔方也。”
[22]泾阳:泾水北岸。水北曰阳。或以为地名。陈奂《诗毛氏传疏》:“甘肃省平凉西南有汉泾阳故城,或即此地。”
[23]织文:指士兵衣服背后的标识、徽号。织,为“识”的假借。鸟章:旗帜上绘有鸟隼的图案。
[24]白:通“帛”。旆(pèi):旗下端的飘带。央央(yīng):鲜明貌。
[25]元戎:大战车。
[26]启行:指冲开敌阵。
戎车既安[27],
如轾如轩[28]。
四牡既佶[29],
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
至于大原[30]。
文武吉甫[31],
万邦为宪[32]。
【译文】
我们兵车很安全,
上下高低都稳健。
四匹雄马步伐齐,
步伐齐整性驯良。
猛烈出击讨玁狁,
直击大原敌胆丧。
文韬武略尹吉甫,
万国效法好榜样。
【注释】
[27]安:安稳。指备好车马。
[28]如轾(zhì)如轩:车顶前低后高曰“轾”,前高后低曰“轩”,轾轩有或上或下之意,此处是形容车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行走的状态。
[29]佶(jí):整齐貌。《毛传》:“佶,正也。”
[30]大原:地名,在今甘肃之平凉。
[31]吉甫:即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他能文能武,故称“文武吉甫”。
[32]宪:榜样。
吉甫燕喜[33],
既多受祉[34]。
来归自镐,
我行永久[35]。
饮御诸友[36],
炰鳖脍鲤[37]。
侯谁在矣[38]?
张仲孝友[39]。
【译文】
宴请吉甫喜洋洋,
终得天子多重赏。
“我从镐地回家乡,
出征日子实在长。”
斟满美酒敬好友,
蒸鳖脍鲤佳肴香。
出席酒宴还有谁?
孝友张仲也在场。
【注释】
[33]燕:宴饮。喜:欢喜,高兴。
[34]既:终。祉:福。
[35]我行永久:此指出征时间已很久。
[36]御:进献。诸友:诸位朋友。
[37]炰(páo)鳖:清蒸甲鱼。一说炰为烹煮。
[38]侯:维,发语词。
[39]张仲:人名,当时大臣。具体情况已不可考。孝友:指孝于亲,友于弟,这里是称颂其品德。
采芑
【题解】
这是叙述和赞美周宣王时方叔南征荆蛮的诗。《毛诗序》说:“《采芑》,宣王南征也。”此篇和《六月》着眼点不同,《六月》写尹吉甫北伐玁狁取得胜利的全过程,而此篇是出征前的一篇檄文。诗中没有写交战的内容,重点是赞美军容、军纪、军威,并预示将来的胜利。方玉润说:“观其全诗,题既郑重,词亦宏丽。如许大篇文字,而发端乃以采芑起兴,何能相称?盖此诗非当局人作,且非王朝人语,乃南方诗人从旁得睹方叔军容之盛,知其克成大功,歌以志喜。”可备一说。诗何以以采芑起兴?陈奂说:“芑菜之可采,以喻国家人材养蓄之以待足用,凡军士起于田亩,故诗人假以为兴。”(《诗毛氏传疏》)解释得合乎情理。诗的第一、二章,写周军南征声势大,兵士多,士气高,将帅强。第三章以猛禽比喻南征士卒的勇猛神速,训练有素,军纪严明。这样的军队一定会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第四章赞美方叔的谋略和周军的威势震慑了荆蛮,荆蛮闻风丧胆。方玉润说:“前三章皆言车马、旂帜、佩服之盛,而进退有节,秋毫无犯,禽鸟不惊,是王者师行气象。然非大帅统率有方,何能如是严肃乎?故每章皆言‘方叔率止’,以见节制之严耳。末乃大声疾呼,如雷震蛰,唤醒蛮荆敢抗王师?再以玁狁之事摄之,故不觉其畏威而来服也。”全诗写了一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例。
薄言采芑[1],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