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331

无射亦保[14]。
【译文】
宫中和睦又相亲,
肃穆庄重敬祖宗。
明处审察能自省,
僻处谨慎能自重。
【注释】
[11]雍雍:和谐貌。宫:宫室。
[12]肃肃:严肃恭敬貌。
[13]不:语助词。显:明。临:省察。
[14]无:语助词。射:通“夜”,暗处,僻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以上二句的“不、“亦”、“无”均为语助词,无实义,而“射”字与“夜”、“夕”叠韵,亦通用,有晦暗之意。故“不显亦临”,犹如“显则临”;“无射亦保”,犹如“射则保”。临者,临视之意;保者,保守之意。言文王无时不惊惕也。
肆戎疾不殄[15],
烈假不瑕[16]。
不闻亦式,
不谏亦入[17]。
【译文】
大灾大难已消除,
恶疾害人也除尽。
听到善言就采纳,
有人劝谏倾心听。
【注释】
[15]肆:故,所以。戎疾:凶恶,灾难。不:语助词。殄:断绝。
[16]烈假:恶疾。不:语助词。瑕:远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言凡如恶病害人者已遐远矣。”
[17]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以上二句,王引之《经传释词》曰:“两‘不’字,两‘亦’字皆语词。式,用也。入,纳也。言闻善言则用之,进谏则纳之。”不、亦,皆语助词。闻,听。式,用。入,纳。
肆成人有德,
小子有造[18]。
古之人无斁[19],
誉髦斯士[20]。
【译文】
成人都有好品行,
青年也可立功勋。
古人教导永继承,
选拔英才和贤能。
【注释】
[18]小子:指青少年,儿童。造:作为,造就。
[19]斁(yì):餍足。一说败坏。
[20]誉:有声誉。髦:俊,出类拔萃。斯士:指这些成人小子。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言古之人教士无厌斁,故能使斯士皆成为誉髦也。”
皇矣
【题解】
这是一首叙述周王先祖功德的诗,诗中先叙述了太王开辟岐山,使昆夷退去之事;次写太伯、王季德行美好,得以传位文王;最后写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诗中特别强调了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这是周人成功的关键,是全诗的主题。《毛诗序》说:“《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郑笺》:“监,视也。天视四方可以代殷王天下者,维有周耳。世世修行道德,唯有文王盛耳。”历代研究者多赞同此说。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叙大王、大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概括得准确扼要。全诗共八章,每章十二句,是《诗经》周史中最长的一篇。诗中叙事虽多,但井然有序,语言精练生动,是很有特色的篇章。孙鑛《批评诗经》说:“长篇繁叙,规模闳阔,笔力甚驰骋纵放。然却有精语为之骨,有浓语为之色,可谓兼终始条理。”
皇矣上帝[1],
临下有赫[2]。
监观四方[3],
求民之莫[4]。
维此二国[5],
其政不获[6]。
维彼四国[7],
爰究爰度[8]?
上帝耆之[9],
憎其式廓[10]。
乃眷西顾[11]:
此维与宅[12]!
【译文】
英明伟大的上帝,
在上监临着人间。
监察天下四方事,
了解万民的苦难。
统治天下殷商国,
不得民心政昏暗。
再看周边诸侯国,
天下重任谁当担?
上帝旨意在周国,
并要增大他封疆。
于是回头望西方:
“在此居住最安详!”
【注释】
[1]皇:英明,伟大。
[2]临:从高处俯视。有赫:即“赫赫”,明亮貌。
[3]监观:从高处观察。
[4]求:借为“救”。莫:通“瘼”,病,疾苦。
[5]二国:当指夏、商二国。《尚书·石诰》:“我不敢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以夏、商的盛衰为教训。
[6]不获:指不得民心。
[7]四国:四方的国家。指殷商之外的其他诸侯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