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331

临冲闲闲[71],
崇墉言言[72]。
执讯连连[73],
攸馘安安[74]。
是类是祃[75],
是致是附[76],
四方以无侮[77]。
临冲茀茀[78],
崇墉仡仡[79]。
是伐是肆[80],
是绝是忽[81],
四方以无拂[82]。
【译文】
临车冲车向前冲,
崇国城墙高高耸。
接连不断抓俘虏,
割下敌耳态从容。
举行类祭和祃祭,
安抚残敌劝他降,
四方与国不受伤。
临车冲车气势壮,
崇国城墙坚又强。
突然袭击敌难挡,
斩草除根敌命丧,
各国不敢再违抗。
【注释】
[71]闲闲:强盛貌。
[72]言言:高大貌。
[73]执讯:抓获的俘虏。讯,俘虏。连连:接连不断貌。
[74]攸:所。馘(guó):割下敌军尸体左耳以记功叫“馘”。安安:从容不迫貌。
[75]类:出师前祭天。祃(mà):出师后军中祭天。
[76]致:招致。一说送还。已克而不取其地。附:通“拊”,安抚。
[77]无侮:不敢欺侮,指四方诸国不敢欺侮周的与国。
[78]茀茀(fú):强盛貌。
[79]仡仡(yì):同“屹屹”,高耸貌。
[80]肆:突袭。
[81]绝、忽:都是灭绝的意思。
[82]拂:抗拒,违命。
灵台
【题解】
这是歌颂周文王建成灵台并游赏奏乐的诗。《毛诗序》:“《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朱熹《诗集传》:“东莱吕氏曰:‘前二章乐文王有台池鸟兽之乐也。后二章言文王有钟鼓之乐也。皆述民乐之词也。’”概括了诗的内容。而《孟子·梁惠王上》说:“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文王能与民同乐,才是这首诗的主旨。诗重在写园囿之乐,全诗充满了快乐的气氛。第一章言灵台功毕之速,以见民之乐事于此。第二章言王与民在苑中,与鹿乐处,不相惊扰的祥和景象。三章言飞禽鳞介,各适其性的自得景象。后二章言辟廱钟鼓之乐。总之,全篇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
经始灵台[1],
经之营之[2]。
庶民攻之[3],
不日成之。
【译文】
开始规划造灵台,
筹划经营巧安排。
百姓闻风齐参建,
大功告成速度快。
【注释】
[1]经:经度。始:开始。灵台:台观名,其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括地志》说:灵台唐时尚存,孤高二丈。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苑·修文篇》云:‘积恩为爱,积爱为仁,积仁为灵。灵台之所以为台者,积仁也。’”灵,亦训“善”,因文王有善德,而名其台为灵台。
[2]经:度,测量地基。营:建立标记。
[3]攻:治,建造。
经始勿亟[4],
庶民子来[5]。
王在灵囿[6],
麀鹿攸伏[7]。
【译文】
建台本来不太急,
庶民百姓踊跃来。
周王游览灵园中,
群鹿安卧在草丛。
【注释】
[4]勿亟:不必太着急。亟,同“急”。
[5]庶民子来:意思是说民众大人小孩都来参加建造灵台的劳动。或以为“子来”如子为父事而来那般热心。朱熹《诗集传》:“虽文王心恐烦民,戒令勿急,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
[6]囿:古代帝王蓄养禽兽以供游览的园林。还有一种是供帝王打猎的园囿。此指前者。
[7]麀(yōu):母鹿。攸伏:此指园中鹿群不受惊扰的状态。攸,所。伏,伏卧。
麀鹿濯濯[8],
白鸟翯翯[9]。
王在灵沼[10],
於牣鱼跃[11]。
【译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