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明星(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622

  不过澳大利亚科幻小说成就奖这算是科幻小说界十大奖项之一,有一定的含金量,又被称为狄特马奖,是由澳大利亚科幻小说会议颁奖。
  只是这个奖项由会员选举产生,奖励给澳大利亚跟全球最佳科幻小说、最佳读者同仁杂志以及当代最佳科幻小说作家等等。
  想着想着,心大的林翰居然拿出手机开始搜索起这个人名来,一点也不介意记者在一边双眼放光。
  “所以你觉得他的话有问题,对吗?”太阳报的记者循循善诱着,故意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语来提问,不管林翰回答什么,他们都能歪曲一下意思。
  林翰查到这位巴克先生的信息之后,瘪了瘪嘴,并没有再做任何回复,对方的挑衅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只剩下记者们思索着应该怎么构思新闻,没有谁再去逼林翰回答问题,他回答得已经足够多了。
  ……
  一上午的时间匆匆过去,伦敦书展这边倒是传来了众多好消息,记者们就像忙碌的蜜蜂一般,哪里有消息就钻哪里。
  林翰吃过午饭后,就不再关注书展的事情了,他倒是想在伦敦街头的书店里面找到自己的书,奈何问了一圈之后发现要等到明天才上架。
  “现在我要准备启程去巴黎了,你自己一个人旅游注意安全,报警电话跟大使馆电话要记得,不管是在英国还是在法国,每天发一条短信报平安,知道了吗?”
  陈佳璇知道国外不比国内,要是把林翰一个人扔在国内十天半个月都不会担心,现在人生地不熟的,出了什么事情就麻烦。
  “我先送你回宾馆吧,顺便把《人造美人》的稿子发给镜报,让他们刊登上去,就当是给长篇小说打广告吧。”
  《我,机器人》感觉已经出来很长时间了,国内都已经销售几个月,可国外却刚刚上市,林翰也想借机检验一下地球作品在欧美地区的号召力。
  “对了,《火星救援》的封面大图跟插图已经到你邮箱里面了,人大出版社效率还是挺高的,这么快就把图弄出来了。”
  林翰点点头,他跟陈佳璇两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散步,居然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这放在其余地方都会觉得很矫情,可此时却一点不突兀。
  两人非常有默契的没有开口说话,直到各自打开自己的房门才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再同时笑了起来。
  当初参加镜报最短小说征文的奖励就是等的这一刻,林翰觉得自己大概也算是半个镜报的人,对方报道起自己的新闻来肯定不至于太过火,有一层香火情在。
  通过邮件将《人造美人》发给镜报那边的编辑之后,林翰便等待着对方的回复,这短篇小说字数并不多,很快就可以看完。
  趁着等回复的时候,他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火星救援》的封面跟插画设计都非常漂亮、大气,将一个孤独的宇航员跟浩大的赤色星球联系在一起,让林翰觉得充满了无力感,如何才能生存下去。
  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星球,这个封面将小说里面的意蕴展现了出来,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或许这个封面会伴随着读者的记忆一直流传下去。
  十多分钟之后,镜报那边的邮件便回复了过来,“我们看了你的小说,具有不错的讽刺意味,它将会有一个好位置。顺便说一句,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短篇小说,欢迎投稿。”
  《每日镜报》并不会刊登长篇或者中篇小说,基本上都是刊登篇幅较短的文章,而现在他们看到《人造美人》这种形式的微型小说后,就忍不住开始约稿起来。
  既然对方都保证了会在第二天的报纸上有一个好位置,那林翰也没有任何可以担心的。
  于是他便将电脑盖上,转身出门敲开陈佳璇的房门,然后一路将她送到了机场安检处。
  ……
  一个在巴黎忙碌着时装周的事情,一个在英国潇潇洒洒的漫游,林翰觉得自己现在非常轻松,没有稿子任务在身上,做什么事情都不用担心太多。
  李文渊每天照例将公司的发展情况发送给林翰,事无巨细,详细得一塌糊涂,生怕林翰这个小股东不了解。
  直到夜幕降临时,他才有时间好好看一下关于这边的新闻,伦敦书展算是近期的一个大事件,网络媒体差不多是最先反应过来的。
  很多新闻网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关于伦敦书展的消息,并且也提到了《I,Robot》的事情。
  新华网:伦敦书展盛大开幕,中国科幻小说家林翰携英文版《我,机器人》高调召开发布会,签售现场十分火爆。
  凤凰娱乐:《我,机器人》成为企鹅经典书系第三本华语著作,林翰追平周树人、钱钟书!
  新浪新闻:企鹅出版集团董事局主席马金森先生亲临伦敦书展现场,为中国作家林翰助威,英文版《我,机器人》实体版登陆亚马逊等网上销售。
  腾讯新闻:百本样书半小时销售一空,黑人小伙高价收购只为提前阅读!
  环球日报:主编艾利克斯亲自辟谣:“选择《我,机器人》加入经典书系是正确选择”,中国科幻征服欧美大众!
  另外还有一些媒体也都纷纷报道相关的消息来,“据悉英文版《我,机器人》电子版早已上架近两个月,而姗姗来迟的实体版预售量较少,读者关注度并不高,销量成疑。”
  一本华语科幻小说翻译过来的书,想要在根深蒂固的科幻群体当中打开市场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关注度实在有限,尽管企鹅出版集团跟圣马丁出版公司发动媒体攻势也一样。
  不过出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太阳报》居然在显眼位置刊登出了他们采访伦敦书展的事情。
  “中国作家Han-Lin嚣张表示:谁是布莱恩·马克!”
  标题浓浓的嘲讽感吸引住报纸读者的眼球,因为很多人也不知道谁是布莱恩·马克,他们想看看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伦敦书展迎来首日盛会,中国科幻作家Han-Lin因加入企鹅经典书系而备受质疑,澳洲科幻小说家布莱恩·马克在兰登书屋接受采访时公开反对《我,机器人》加入到经典书系里面,认为那是对其余作家的不尊重,中国科幻还应该再磨练几年,而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到最权威的系列丛书里面。
  面对质疑,Han-L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认识布莱恩·马克,宣称只有看过小说的读者才有发言权,并不关心别人的评价。”
第102章
卖疯了
  太阳报的新闻里完全是把林翰往一个目中无人的中国作家形象上面塑造,可他们千算万算都没想到这赫然便是给《我,机器人》打了一个广告。
  在没看到报道之前,《太阳报》的读者们根本不知道有这本科幻小说上市了,现在很多人默默在心里面念叨着,他们也不知道谁是布莱恩·巴克。
  虽然《太阳报》有心挑拨,可这力度着实有限,读者们对着两个人都不熟悉,关注点直接放到了作品身上。
  媒体的助攻是强大的,除了《太阳报》之外,《每日镜报》对林翰的待遇更好一些,毕竟是半个自家人。
  不仅将签售现场的热闹状况跟小插曲放上去,还破格将《人造美人》一文放在新闻下面,直接就占据了小半个版面。
  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几家报纸也纷纷都有报道,《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每日邮报》等都刊登了林翰风光嫁入企鹅出版集团的事情,为小说的火爆发行添砖加瓦。
  不止如此,在企鹅出版集团强有力的公关下,德国图片报、法国费加罗报、美国纽约时报、芝加哥太阳报等都在报道《我,机器人》英文版小说上市的事情。
  由于《我,机器人》英文版在亚马逊上面已经聚集了相当大的人气,所以企鹅出版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都在铺货,根本没有担心太多的状况。
  纸质报刊、社交媒体、专业论坛,只要涉及到科幻小说的地方都能看到《我,机器人》的广告跟宣传,直接轰炸网友们的眼球。
  原本很多人都没有准备看这本书,可大家都在谈论,为了不落伍也可以去买一本。
  ……
  大清早的伦敦一如既往的繁忙,穿戴整齐的绅士淑女们也得上班工作,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则是迫不及待的举起相机四处拍照起来。
  淅沥沥的小雨从天而降,没带伞的人们快步向前,有的竖起了衣领,有的将连帽衫的帽子扣上,还有人从包里掏出雨伞来,一朵朵蘑菇从街头涌起。
  坐在一家咖啡厅里面,林翰认真打量着这家小店,面积虽然不大,可装修得却很有品味,周围正在用餐的大多数都是大叔跟老人,偶尔有路过的年轻人进店点了杯咖啡外带。
  林翰点了杯热茶跟煎蛋坐在窗边,他正对面就是一家书店,选择这个位置自然是为了更好的观察自己小说的销量。
  姗姗来迟的书店主将大门打开,稍后店员们也都忙碌起来,一张熟悉的海报出现在林翰的视线里面。
  经过昨天的发酵之后,100本签售书根本满足不了读者们的需求,而且网上的读者基本上也都知道今天的上市时间。
  一名撑着伞的中年人走进去后,没过多久就拿了一本《我,机器人》出来,只是没时间翻阅。
  而两名没带伞的青少年头发已经湿透了,他们将手放在头顶上企图能阻挡一些雨滴,偶然来到书店门口躲雨时却发现了这个广告。
  有意过来购买的,无意看到广告的,各种人物都有。
  光是林翰吃早饭这时间,他就看到了大概十多个人买了书出来,这速度似乎很不错。
  要知道这可是普通的街边书店,并不是专门的图书大厦,能卖出十多本已经相当不错了。
  悠闲的撑伞漫步在伦敦街头,林翰下午就启程去巴黎那边,他心中的定心丸已经吃下,就看小说的实体销量到底能够到什么地步。
  由于时差关系,欧洲地区是最先上架销售的,等罗马中午时分时,美国的人们才从睡梦中苏醒过来。
  两个大型出版商保驾护航,《我,机器人》的宣传又如此的密集,销量想要低调一下都不可能。
  当林翰中午回到四季酒店外时,他突发奇想的走入到先前看到的书店里面,琳琅满目书籍密密麻麻的摆放在书架上,有些版本甚至非常古老,在这里淘宝应该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先生,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吗?”
  穿着衬衫的工作人员很客气的询问着,并没有什么不耐烦的倾向。
  林翰看了看旁边的书架,他回答着说道:“我刚刚在门口看到了《我,机器人》这本书,还有吗?”
  “我们今天才刚刚摆上架进行销售,目前销售情况非常不错,只有30本,目前已经卖出了21本,如果先生要买的话建议尽快,我们补货可能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
  “给我一本吧,价格是15英镑吗?”
  “没错。新书销售暂时没有折扣,收银台在那边,祝您有愉快的一天。”
  林翰拿着这本书,登上了从伦敦飞往巴黎的欧洲之星高速火车,穿越英吉利海峡,欣赏沿途的风光。
  ……
  当作者沉浸在窗外绵延不断的一望无尽美景时,全世界的科幻爱好者们已经疯狂起来,翻开书就能看到大名鼎鼎的“机器人三大定律”,看一个中国作家描绘出机器人发展的历史。
  美国纽约、洛杉矶,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意大利罗马、西班牙马德里、澳大利亚悉尼跟墨尔本,全球科幻爱好者纷纷涌入到书店里面,将期待已久的纸质版实体书带回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